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法学考试全真模拟卷37(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31789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法学考试全真模拟卷37(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法学考试全真模拟卷37(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法学考试全真模拟卷37(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法学考试全真模拟卷37(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法学考试全真模拟卷37(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法学考试全真模拟卷37(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法学考试全真模拟卷37(附答案带详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法学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多选题:王某因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罚执行1年以后,王某以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为由,申请暂予监外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查看材料A.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证明王某患有严重疾病,确需保外就医B.如发现王某系自伤自残,则不得对其适用保外就医C.应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批D.批准机关应将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文书抄送检察院答案:A、B、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保外就医的条件、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刑事诉讼法第265条第3、4、5款规定,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

2、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故A、B项正确,C项不正确。第267条规定,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白接到通知之日起1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故D项正确。2.

3、多选题: 人人平等,是现代宪法的基本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关于平等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平等权包括合理的差别对待C.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D.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答案:A、B、C、D 本题解析:考查我国公民的平等权。3. 多选题: 下列属于宪法解释的具体的原则的是:( )A.依法解释原则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C.字面解释原则D.体系解释原则答案:A、B、C、D 本题解析:考查宪法解释的原则。4. 多选题: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

4、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关于该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该规定意味着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可以公开审理B.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派代表到场是公开审理的特殊形式C.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经同意派代表到场是为了维护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权益和对其进行教育D.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经同意派代表到场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并不矛盾答案:A、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公开审理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5条

5、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由此可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是绝对不能公开的,而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的目的是为来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并对其进行教育,有关人员到场须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所以也并不违背不公开审理制度。故C、D正确。本题选AB。5. 多选题:黄某(17周岁,某汽车修理店职工)与吴某(16周岁,高中学生)在餐馆就餐时因琐事与赵某(16周岁,高中学生)发生争吵,并殴打赵某致其轻伤。检察院审查后,综合案件情况,拟对黄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对吴某作

6、出不起诉决定。请回答第(1)(3)题。(2014年)关于对黄某的考验期,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查看材料A.从宣告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之日起计算B.不计入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C.可根据黄某在考验期间的表现,在法定范围内适当缩短或延长D.如黄某违反规定被撤销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而提起公诉,已经过的考验期可折抵刑期答案:B、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4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的,应当确定考验期。考验期为6个月以上1年以下,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因此考验期应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算,而不是“宣告”之日起计算,

7、故A错误。考验期不计入案件审查起诉期限。故B正确。考验期的长短应当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的轻重、主观恶性的大小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一贯表现及帮教条件等相适应,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的表现,可以在法定期限范围内适当缩短或者延长。C正确。考验期并未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进行羁押,故不折抵刑期,D错误。本题选BC。6. 多选题:甲于某晚9时驾驶货车在县城主干道超车时,逆行进入对向车道,撞上乙驾驶的小轿车,乙被卡在车内无法动弹,乙车内黄某当场死亡、胡某受重伤。后查明,乙无驾驶资格,事发时略有超速,且未采取有效制动措施。(事实一)甲驾车逃逸。急救人员5分钟后赶到现场,胡某因伤势过重被送医院后死亡。(

8、事实二)交警对乙车进行切割,试图将乙救出。此时,醉酒后的丙(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52mg100m1)与丁各自驾驶摩托车“飙车”经过此路段。(事实三)丙发现乙车时紧急刹车,摩托车侧翻,猛烈撞向乙车左前门一侧,丙受重伤。20分钟后,交警将乙抬出车时,发现其已死亡。现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是否已死亡,也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所受创伤是否为致命伤。(事实四)丁离开现场后,找到无业人员王某,要其假冒飙车者去公安机关投案。(事实五)王某虽无替丁顶罪的意思,但仍要丁给其5万元酬劳,否则不答应丁的要求,丁只好付钱。王某第二天用该款购买100克海洛因藏在家中,用于自己吸食。5天后,丁被司法机关抓获。(事实六)请回答

9、第题。(2013年)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A.丙、丁均触犯危险驾驶罪,属于共同犯罪B.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丁构成危险驾驶罪C.丙、丁虽构成共同犯罪,但对丙结合事实四应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对丁应按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D.丙、丁未能完成预定的飙车行为,但仍成立犯罪既遂答案:A、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危险驾驶罪。 A项,依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成立危险驾驶罪。本罪是故意犯罪,可以成立共同犯罪。故A项正确。B项,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具体危险犯,即行为人从事危险行为时,已经认识到会发生具体

10、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所谓“具体的”,一般具体到时间、空间和事件。丙、丁飙车,对具体的危险后果并没有认识,所以只成立危险驾驶罪。故B项错误。C项,丙在醉驾的过程中交通肇事,如果成立交通肇事罪,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但是由于不能证明丙的交通肇事行为与被害人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丙不应为乙的死亡承担责任,不成立交通肇事罪。故C项错误。D项,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只要行为实现即为既遂。故D项正确。7. 多选题:关于国际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A.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性质B.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是指禁止除国家对侵略行为进行的自卫行动以外的一切武力的使用C.对于

11、一国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民族自决原则没有为其提供任何国际法根据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是指国家间在发生争端时,各国都必须采取和平方式予以解决答案:A、C、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法基本原则A项,国际法基本原则,指被各国公认的,适用于国际法所有领域,构成国际法基础并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故A项正确。B项,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指各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侵害任何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得以任何与联合国宪章或其他国际法原则所不符的方式使用武力。但该原则并非禁止一切武力的使用,两种情形下的武力使用是允许的:(1)国家对侵略行为进行的自卫行动;(2)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下的武力

12、使用(即安理会授权动武),故B项错误。C项,民族自决原则,指被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民族具有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民族自决原则中独立权的范围,只严格适用于殖民地民族的独立。对于一国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民族自决原则没有为其提供任何国际法根据,故C项正确。D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是指国家间在发生争端时,各国都必须采取和平方式予以解决,争端当事国及其他国家应避免任何使争端或情势恶化的措施或行动,D项正确。8. 多选题:方某系刑事被告人李某的保证人。被告人李某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方某明知李某藏匿地点,却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有关机关可以对方某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A.依

13、照刑法规定追究方某的刑事责任B.没收方某为李某缴纳的保证金C.根据案件情况,可以对李某进行逮捕D.对李某的强制措施需要变更为逮捕,对李某先行拘留答案:A、C、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保证人责任。刑诉解释第122条规定,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认为已经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的,如果系保证人协助被告人逃匿,或者保证人明知被告人藏匿地点但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的,对保证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第81条第4款规定,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刑事诉讼法第71条第4款规定,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

14、人、被告人先行拘留。据此,ACD入选。B选项中,刑诉解释第116条规定“不得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题干中方某为保证人,故不得并用保证金保证。9. 多选题:关于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本罪具有窃取文物的目的B.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窃取文物的,以本罪与盗窃罪并罚C.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即构成本罪的既遂,至于是否窃取了文物,并不影响成立本罪的既遂D.在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过程中,又损毁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应当以本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并罚答案:A、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认定。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窃取文物的,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论处,B选项错误。在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过程中,又损毁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应当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处罚,D选项错误。10. 多选题:甲采用武力威胁的方法,胁迫乙同其一道盗窃丙。乙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甲实施盗窃的过程中帮其望风。甲在盗窃的过程中,被丙觉察,甲见事情败露,随手捡起一块大石头向丙头部砸去,致丙当场死亡。案发后,县公安局经县检察院批准,将甲、乙二人逮捕。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