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乡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31467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城乡传染病报告发病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城乡传染病报告发病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城乡传染病报告发病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城乡传染病报告发病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城乡传染病报告发病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城乡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城乡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卫疾控201153号郑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1年上半年全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及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督导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卫生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现将2011年上半年郑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及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督导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疾控中心按照方案要求,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2011年上半年郑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及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督导方案一、调查目的(一)掌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提高工作质量。(二)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获得漏报率水平,校正

2、传染病发病率,为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三)完成常规主动监测工作任务,履行疾病预防控制基本职责和义务。(四)掌握我市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情况,进一步提高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质量。二、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7号)。(三)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6月2日)。(四)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五)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2月28日,卫生部令第41号)(六)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6年版)。(七)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绩效评估标准200868号。三、调查对象(一)对象分类:覆盖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的所有履行传染病报告管理职责的医疗卫生机构,依据我市实际情况暂分为以下四类:1、县级及县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包括符合条件的提供社会服务的部队、武警医院,以及民航、农场、大型厂矿等综合性医疗机构(部队、武警仅限于对外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对部队战士病例不予登记)。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乡(镇)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3、各类门诊、村卫生室(所)、个体诊所等卫生机构。4、其它类型专科医院,不包含以上三类机构类型,包括传染病医院、口腔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精神病院等。(二)抽样原则:按照分层随机抽样要求,总体原则如下:

4、本次检查覆盖所有县(区)。每县(区)至少抽取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1家;乡(镇)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乡(镇)医疗机构所辖个体诊所或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省辖市市级传染病医院为必查单位;其他类型专科医院1家。每备检县(区)需查56家医疗机构。出现县(市、区)零缺报,其辖区医疗机构必查。各县(市、区)对本辖区月零缺报医疗机构必查。四、调查样本量(一)每个县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至少30例(门诊病例20例,住院病例510例,检验室、放射科510例);不足30例者应登记当年诊断登记的全部传染病;(二)乡(镇)卫生院至少登记12例;不足12例者,应登记当年诊断的全部传染病;(三)市

5、级传染病专科医院至少抽查30例;不足者30例者登记当年诊断登记的全部传染病;(四)其它类型专科医疗机构至少登记12例,不足12例者登记当年诊断登记的全部传染病;(五)门诊、村级、个体诊所等登记其诊断的所有法定传染病。抽查医疗机构年度内如确无法定传染病报告,调查组应调查并撰写详细原因,并纳入零缺报医疗机构进行管理。五、调查内容(一)调查病种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三类39种法定传染病。2、不明原因肺炎,以及上级临时规定的其它类传染病。(二)调查科室应优先选择各抽查单位最可能接诊传染病的科室进行检查,主要分为门诊、住院部和临床医技检验科室。1、门诊相关诊室:主要包括传染科,感染性疾病科(发

6、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皮肤科、性病门诊和急诊室等。2、相关住院部:主要包括传染科、内科(呼内、消化内)、儿科等。3、化验室:包括常规化验室、生化检验等。4、放射科:查看可能就诊结核病的放射科室。(三)传染病病例登记依据各类医院特点,传染病登记主要由如下分类,登记的主要信息为传染病诊断个案核心内容和病例就诊流量等信息,见附件1。1、门诊病例登记:随机调取符合条件的门诊日志或电子门诊日志,查找并登记门诊日志中的传染病病例,填写附件1。同时记录所查门诊日志病例流量。2、住院部病例登记:随机调取符合条件的出入院登记薄和电子病例,查找并登记其中的传染病病例,填写附件1。

7、同时记录所查出入院登记病例流量。3、检验室病例登记:随机调取符合条件的检验室登记本或电子记录数据,查找并登记其中的传染病病例,填写在附件1。同时记录所查检验室登记病例流量。4、放射科病例登记:随机调取符合条件的放射科登记本,查找肺结核、不明原因肺炎等影像学可以特异性诊断的工作记录,填写附件1。同时记录所查放射检查病例流量。传染病登记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调查科室的选择应在调查之前与当地医疗机构协商确定,也可通过网络直报查阅并选取当年报告卡片最多的医生所在科室或当年没有传染病报告的科室。病种的选择应考虑到当地报告疾病的分类构成,同一病种不能超过50%,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

8、病例,重点关注麻疹、流脑;霍乱、甲肝、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疟疾、乙脑、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梅毒、AIDS/HIV等疾病。病例时间分布应注意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住院病例需查病案资料,填写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登记工作应在所查资料收集整齐的基础上开展,对于未按要求收集相关资料的单位,应做好详细记录。附件1的登记应按不同调查科室分别登记,若该单位本年度不同科室各类相关记录中,未查到1例法定传染病,应对可能原因进行讨论和记录。传染病登记应以医疗机构诊断为主,针对诊断错误或模糊诊断等问题应当场给予指出,并讨论解决。

9、各类医疗文书登记病例重复时,计算为1例,且以诊断级别最高者登记信息为准。(四)传染病漏报核查1、门诊、住院部、检验室和放射科医生漏报:将登记到表1上的传染病病例首先与保健科传染病登记簿核对,然后再找出保健科收集保存的传染病卡片,如无登记,也找不到报告卡片者,视为临床、检验室和放射科医生漏报,可分别计算漏报率。2、保健科医生漏报:依据附件登记病例中在防保科传染病登记簿和纸质卡片找到的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核对,网络上查不到的病例视为保健科医生漏报。3、地区或医疗机构漏报:该地区或医疗机构在附件1登记所有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已报病例核对,直报系统中无报告视为漏报。漏报判断:以附件1登记的病人姓名

10、、性别、年龄(年龄波动1岁视为一致)、疾病“诊断名称”和现住地址(乡镇一级)为主要项目与传染病登记薄、纸质卡片以及网络直报卡片的内容核对,任一项不一致者视为漏报。(五)传染病报告及时性核查1、临床医生报告及时性:以门诊日志登记和病人入院的诊断时间和卡片填写时间差(24小时)为依据判断报卡是否及时填写。2、疫情管理员网络报告及时性:以纸质卡片填写时间或收卡时间与卡片生成时间差(24小时)为依据判断卡片是否及时网络直报。3、地区或医疗机构报告及时性:以该地区或医疗机构在附件1登记所有传染病病例的诊断时间与网络直报系统已报病例报告卡生成时间差为依据,判断卡片报告及时性。及时报告判定:比较现场登记病例

11、诊断日期与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卡生成日期,甲类及按照甲类管理传染病的两者间隔在2小时及以内,乙丙类传染病两者间隔在24小时及以内计为及时。其中临床医生报告及时性和疫情管理员网络报告及时性仅作为统计分析和迟报原因查找的一项指标,不作为判断该病例是否迟报的标准。(六)纸质卡片填写质量核查抽取所需纸质传染病卡片,在附件2中详细登记所抽中卡片的编码(网络直报生成的自动编码),并按附件要求进行卡片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核查标记,最终获得各项目的总体率和单项率。具体要求如下。1、填写完整性:从受检机构中登记的30例传染病病例卡片中抽取所对应的20张(或随机抽取20张)纸质卡片,不足者全部抽取,依据完整性标准判

12、断。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性判定: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关键字段信息,包括病例姓名、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职业为学生或幼托)、现住详细地址(具体到村或社区)、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死亡日期、填卡日期、报告单位、报告人,以及重点控制的疾病或输入性疾病备注中流行病学信息等共16项,其各项填写内容无缺失计为完整。2、填写准确性:卡片来源同上。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性判定: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填写字迹清晰可辨认;年龄、职业和病种三者间无逻辑矛盾;疾病诊断分类规范(以卫生部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为依据);重要信息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

13、诊断日期和填卡医生共9项信息,返回与门诊日志等医疗文书登记信息无差异。以上四种情况作为准确性判断的主要标准。3、卡片填写一致性:卡片来源同上,核实纸质卡片与网络直报卡片报告信息的符合程度。纸质报告卡与网络报告卡信息一致性判断: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关键字段信息(同完整性要求)与网络直报个案信息完全相同(其中年龄波动1岁视为一致)。六、调查指标(一)调查县(区)数和机构数:依据调查方案,核实抽样名单,统计实际调查的县区和机构数,对于抽样不符合调查方案要求的,应解释原因。(二)门诊/住院/化验室病例就诊流量:指查阅的可能登记传染病的各类医学文书中所有疾病就诊的登记流量统计。(三)报告率(漏报率):指被

14、调查单位或病种,在某一时期内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占查出总病例数的百分比。见附件3。计算公式: 漏报率(%)=1-报告率(%)校正报告病例数=报告病例数/报告率(%)(四)迟报率:指超过规定报告时限的报告病例数占同期已报告病例总数的比例,分子和分母中都不包含已确认的漏报病例。见附件3。计算公式为: (五)纸质卡片填写完整率、准确率:抽查的纸质卡片中各项指标均填写完整、准确卡片数所占的比例。可计算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不同项目的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见附件。计算公式为:(六)网络报告卡与纸质卡一致率:指网络报告卡与抽查的纸质报告卡在关键项目上的符合程度,完全一致的卡片数占抽查卡片总数的比例。可计算不同

15、地区、不同单位和不同项目的一致率,见附件。计算公式为:七、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是否成立感染性疾病科,有无开展工作;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是否建立预检分诊点,有无开展工作;(二)肠道门诊建设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要开设肠道门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结合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其他医疗机构也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1号)的要求,实行预检分诊制度。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行常年开诊。二级以下综合医疗单位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其中6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24小时开诊制(含节假日)。3、肠道门诊应设立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用厕所,指派专(兼)职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以及采集粪便标本的棉签和放置标本的碱性蛋白胨增菌液,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及隔离消毒制度。4、要做到“逢泻必采”,“逢疑必检”,坚持“逢泻必治、逢泻必消毒”的原则,对具有疑似症状或流行病学指征的霍乱疑似病人,应立即报告。做到早采样、早诊断,早治疗,并按规定对有关物品进行彻底消毒。5、对感染性腹泻病人要逐个在肠道门诊登记本上登记,要求完整、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