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46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312336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46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46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46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46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46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4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46(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开大学21秋中国传播法规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1. 订立广告法的目的不包括哪一项?( )A.规范社会活动B.减少广告数量C.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D.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参考答案:B2. 记者在现场观察中进行细察应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在现场观察中进行细察应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在现场观察中,需要进行细察的是报道中重点描写的内容。细察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1)结合报道需要抓重点。依据已经收集到的材料以及现场观察随时发现的事实,及时明确哪些部分在报道中具有重要位置,从而及时准确捕捉细察部分,着力进行细致观察。 (2)要给细察部分足够的时间。细察属于“下马观花”,要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力高

2、度集中,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和精微的感受。 (3)观察的距离要近。细察部分,记者与观察对象的距离不能太远。只要条件允许,记者就应当千方百计地争取近距离进行仔细观察。 (4)具备必要的光源。细察的现场,必须有一定的亮度。记者应当从自然光和人造光两个方面去解决光源。 (5)力求明察秋毫。要求记者对重点内容、事物的某一局部或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要做到这一点,主要靠记者平时自觉地多观察锻炼。 3. 简述黄远生的“远生通讯”。简述黄远生的“远生通讯”。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报界之奇才”,黄远生以新闻采访和新闻通讯写作而负有盛名,是中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他

3、创造了一种新的报刊文体新闻通讯。因此种文体始于1912年初申报上以“远生”署名的“北京通讯”,故称“远生通讯”。黄远生的新闻通讯有如下特点: (1)题材重大,记载翔实。由于他中过进士,留过学,又在前清做过官,得以周旋于民国总统、内阁总理、各部总长和各政党要人之间,对民初政坛十分熟悉,因而他能采访到许多别人采访不到的重大新闻和内幕新闻。 (2)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作为一个正直的新闻记者,黄远生用他那如椽之笔,对袁世凯的黑暗统治和官僚政客痛加针砭。 (3)细致详尽,幽隐毕达。黄远生的通讯善于捕捉各种细节,绘声绘形,嬉笑怒骂,涉笔成趣,鞭辟入里。 (4)通俗自然,不拘一格。黄远生提倡“以浅近文艺普通

4、四周”,因而他的通讯和文章虽然用半文半白的文体写成,却十分浅近,且不拘一格。 黄远生还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体裁,用日记形式报道或评论当日新闻。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其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4. 阅读以下一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阅读以下一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若行商租船者等,得借此书以表白事款,较之遍贴街衢,传闻更远,则获益至多。今从本月起,各号,将有数巾失附之

5、卷尾,以载报贴(1)解释上文中带点词语“招贴”、“报贴”的意思。(2)在的书名号内填上一种刊物的名字,并简要介绍这一刊物。(3)翻译以上两段文字,并作简要评述。(1)“招贴”即广告,“报帖”就是报刊广告。 (2)所填刊物的名字是遐迩贯珍。它1853年创刊于我国香港地区,月刊,主编麦都思。是香港地区的第一份中文杂志,也是第一家用铅活字印刷的中文报刊,由英华书局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创办,主要在香港、澳门、南京等口岸散发或者销售。该刊主要是为了传播基督教的教义,也刊登香港地区及国内新闻和一些商业信息及航运消息。它最早刊登诚招广告客户启事的中文刊物,主要是轮船公司的航班广告。 (3)(翻译省略)要点:文

6、字宣传了广告在推销商品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报刊广告作了充分的肯定,劝诱船商在报刊上刊登广告,远比沿街张贴收效更大。 5. 分析申报与大公报办报宗旨的区别。(华科2003研)分析申报与大公报办报宗旨的区别。(华科2003研)正确答案:(1)申报的办报宗旨rn 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中文商业性报纸申报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赚钱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在新闻业务上申报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大量报道社会新闻重视报纸言论、副刊和图片发展出版事业低价销售大量刊登广告。这一切都验证了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

7、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求“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rn (2)大公报办报宗旨rn 大公报1902年由天主教徒英华在天津法租界创办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故定报名为“大公”。在政治上大公报敢于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贪官污吏的罪行经常为穷人鸣不平报风严肃具有“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逐步成为华北地区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自1926年至1949年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标榜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即不结党营私评论不偏不倚站在比较超脱的立场上为百姓说话。以商业报的“文人论政”风格开创了中国专业主义商业报纸的新范式。主笔张季鸾是商业报纸中文人论政的典型主持大公报笔政达15

8、年将王韬、梁启超等开创的文人论政的传统推向顶峰提升了商业报纸的境界。rn (3)二者办报宗旨的区别rn “不偏不倚”态度下的不同追求rn 作为中国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商营报纸申报主张“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以争取到持各种政见的读者。重视报道和言论、大量刊登文艺作品以自身的经济利益为重。在商言商在报道和言论方面持中立、谨慎的立场。rn 大公报创办之初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主张维新变法保皇立宪。“新记”时期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方针也标榜不偏不倚但是报纸要超党派并不是超政治、无立场而是提倡“对政治贵敢言”为百姓说话。rn 对政治的关注程度不同rn 对于政治问题申报只报道、不评论或多报道、少评论或

9、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地评论。一些有倾向性的言论也力求平缓。rn“新记时期主笔张季鸾的编辑实务代表了大公报的方针。他所主张的报纸要超党派提倡“对政治贵敢言”报纸按着商业经营却是文人论政的机关大公报的社评几乎涉及当时所有敏感的政治问题。例如:1935年大公报开始刊登特派记者范长江的有关红军的西北通讯后又详细介绍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解放战争初期大公报曾和中共的新华日报展开论战大公报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攻击人民解放军的自卫还击战。对重大政治信息的敏锐嗅觉和鲜明立场是大公报区别于申报的一大特色。rn 新闻与言论的侧重点不同rn 申报顺应“言论报纸”日衰、“新闻报纸”日盛的世界现代

10、报业潮流遵循重新闻、轻言论的方针视新闻为立命之本。新闻务求迅速、准确、独家。rn 大公报和申报办报宗旨的最大区别是大公报秉承文人政论报纸的传统以“立言”为根本发表负责任的评论。rn 申报看重商业利益但史量才主持后大胆革新注重言论主张抗日救国自由谈副刊成为时代性的思想园地。五四运动中大公报的胡政之成为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中国记者申报也停止刊发商业信息集中报道学生的爱国行为。“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立即发表时评提出“应为维护国家维护民族而作自卫之背水战”大公报此时受制于蒋介石“缓抗”的要求但终究看重国家利益主张抗日。(1)申报的办报宗旨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中文商业性报纸申报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赚钱,

11、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在新闻业务上,申报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大量报道社会新闻,重视报纸言论、副刊和图片,发展出版事业,低价销售,大量刊登广告。这一切都验证了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求“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2)大公报办报宗旨大公报,1902年由天主教徒英华在天津法租界创办,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故定报名为“大公”。在政治上,大公报敢于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贪官污吏的罪行,经常为穷人鸣不平,报风严肃,具有“敢言”、“替劳苦大众说

12、话的特点,逐步成为华北地区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自1926年至1949年,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标榜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即不结党营私,评论不偏不倚,站在比较超脱的立场上为百姓说话。以商业报的“文人论政”风格,开创了中国专业主义商业报纸的新范式。主笔张季鸾是商业报纸中文人论政的典型,主持大公报笔政达15年,将王韬、梁启超等开创的文人论政的传统推向顶峰,提升了商业报纸的境界。(3)二者办报宗旨的区别“不偏不倚”态度下的不同追求作为中国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商营报纸,申报主张“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以争取到持各种政见的读者。重视报道和言论、大量刊登文艺作品,以自身的经济利益为重。

13、在商言商,在报道和言论方面持中立、谨慎的立场。大公报创办之初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主张维新变法,保皇立宪。“新记”时期,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方针,也标榜不偏不倚,但是报纸要超党派,并不是超政治、无立场,而是提倡“对政治,贵敢言”,为百姓说话。对政治的关注程度不同对于政治问题,申报只报道、不评论,或多报道、少评论,或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地评论。一些有倾向性的言论,也力求平缓。“新记时期主笔张季鸾的编辑实务代表了大公报的方针。他所主张的报纸要超党派,提倡“对政治,贵敢言”,报纸按着商业经营,却是文人论政的机关,大公报的社评几乎涉及当时所有敏感的政治问题。例如:1935年,大公报开始刊登特派记

14、者范长江的有关红军的西北通讯,后又详细介绍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解放战争初期,大公报曾和中共的新华日报展开论战,大公报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攻击人民解放军的自卫还击战。对重大政治信息的敏锐嗅觉和鲜明立场是大公报区别于申报的一大特色。新闻与言论的侧重点不同申报顺应“言论报纸”日衰、“新闻报纸”日盛的世界现代报业潮流,遵循重新闻、轻言论的方针,视新闻为立命之本。新闻务求迅速、准确、独家。大公报和申报办报宗旨的最大区别是大公报秉承文人政论报纸的传统,以“立言”为根本,发表负责任的评论。申报看重商业利益,但史量才主持后,大胆革新,注重言论,主张抗日救国,自由谈副刊成为时代性的思

15、想园地。五四运动中,大公报的胡政之成为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中国记者,申报也停止刊发商业信息,集中报道学生的爱国行为。“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立即发表时评提出“应为维护国家维护民族,而作自卫之背水战”,大公报此时受制于蒋介石“缓抗”的要求,但终究看重国家利益,主张抗日。6. 委员会制下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个( )集团。委员会制下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个( )集团。本题答案:领导7. 对你熟悉的一家报纸的定位与设计作出分析评价。对你熟悉的一家报纸的定位与设计作出分析评价。中国青年报作为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其定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这表明该报的定位具有双重的属性,其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家全国发行的、综合性大报;其二就是“服务青年成长”、具有鲜明青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青年报。 基于如上的报纸定位,中国青年报在报纸的设计上也体现出“综合性大报”与“青年报”的双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