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303692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叩诊操作评分原则项目总分评 分 细 则分值扣分及因素得分准备质量原则10分1、仪表端庄,衣帽整洁2、备齐物品(笔、直尺)5操作流程质量原则0分1、准备:立于被检者右侧。被检者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坐位),安静呼吸,在安静环境下,充足暴露被检部位。52、左界叩诊:触摸心尖搏动的位置。在心尖搏动外23c处由外向内叩诊,清音变浊音时,板指外翻,标记。由外向内,由下向上逐个肋间叩诊,直至第2肋间。5553、右界叩诊:在右锁骨中线上叩出肝上界;于肝上界上一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诊,清音变浊音时,标记。由下向上逐个肋间叩诊,标记,直至第肋间。554、用直尺测量每一肋间心脏左右界与前正中线的距离,把叩诊各点相

2、连即为心界。10、测量前正中线至锁骨中线的距离。106、根据叩诊成果做出心脏大小与否正常的结论10终末质量原则20分、操作纯熟,沉着冷静。52、关怀、体贴患者(操作前、后)3、手法对的:板指平置于肋间隙,其她手指不应接触胸壁;叩诊时应以右手腕关节与指掌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肩关节参与运动。卧位时板指与肋间平行,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叩诊时逐渐移动扳指,每次移动距离不适宜过大。左界采用轻叩法,右界叩诊使用较重的叩诊法。222心电图技术操作考核评分原则病区 姓名 考试日期 监考人 得分项目操作流程与原则分值扣分细则扣分操作前准备1着装整洁,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用物:心电图机、酒精、毛刷、

3、遮挡物(操作门)、纱布、记录笔,必要时备备皮包。3.用物准备1分钟。22一项不符合规定扣分。缺一项扣1分。超时扣1分,提前加1分评估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配合状况。评估室温及患者皮肤状况。6未评估不得分,评估不全面少一项扣1分。操作流程.备齐用物,携至床旁,问候患者,核对患者申请单。.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获得合伙。3.舒服与安全:环境清洁温暖(室温不低于1);患者卧位合适,注意保暖,拉屏风(操作门遮挡)。4.接通电源,打开心电图机电源,检查机器性能及导线;校对原则电压与走纸速度(心电图机默觉得走纸速度2mm/sec,振幅1mv)。.协助平卧位,安静休息12分钟,解开上衣,暴露胸部、手腕、脚腕处

4、皮肤,清除手表等导电介质,如胸部毛发过多,予以剃除。6.用酒精涂于局部皮肤。.按照原则位置放置各个肢体导联并且连接紧密: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 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8.按照国际统一原则,精确安放胸导联电极。9.检查安放位置与否有误。1启动滤波键。11指引患者安静呼吸,制动,再次确认导联无干扰,按动走纸键完毕1个导联的心电图记录。 12.在心电图单上标记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13取下胸部电极,撤肢体导联线。.擦净患者皮肤,整顿衣物,协助取舒服卧位。15整顿床单元及用物(切断心电图机电源,整顿、妥善放置多种导线)。5464123324未问候扣1分,核对不认真扣2分,未核对扣分。未解释

5、扣4分,解释不到位扣2分。一项不符合规定扣分。一项不符合规定扣分。体位不符合规定扣1分,暴露过多或过少各扣分。一处未暴露扣1分,未清除导电介质扣3分。涂抹位置不对的一处扣分。严禁将所有胸导测量位置一次性进行涂抹,要各自分开,这将会导致体表短路,影响测出波形效果。连接不紧密扣1分,一处安放错误扣分。连接不紧密扣1分,一处安放错误扣2分。未检查扣2分。不符合规定扣分。未指引扣1分,未制动扣分,心电图不符合规定扣5分。漏记一项扣1分。漏撤一处扣1分。一项不符合规定扣1分。未整顿扣2分,漏一件扣1分,处置不符合规定扣1分。评价1.操作精确、纯熟,核对规范。2与患者沟通有效,(操作中态度和蔼,使患者感到

6、亲切)。3爱伤观念强。4在规定期间内完毕操作。42操作不纯熟扣2分,核对不规范扣分。与患者沟通态度不好扣1分。 爱伤观念差酌情扣-2分。每超时1分钟扣2分。心电图技术操作一、肢体导联安放位置: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 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二、胸导联安放位置:1导联:胸电极安放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男性第四肋间平乳头)2导联:胸电极安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3导联:胸电极安放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导联:胸电极安放在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V导联:胸电极安放在左腋前线与第五肋间,平V4。6导联:胸电极安放在左腋中线与第五肋间,平V4。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 电极

7、安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当安顿在乳房上。保护男女病人隐私,注意遮挡。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原则项目操 作 程 序分 值评 分 标 准减 分备 注素质规定衣帽整洁,仪表端庄,动作规范,行动敏捷,体现急救意识。4每项1分。用物纱布两块(放于急救者上衣口袋内),血压计、听诊器、手电、木板、脚蹬(必要时)2用物准备不能满足操作则该项不得分。操作步骤操作步骤(起步计时)判断意识:快步走到病人右侧,双腿跪在地上,轻拍病人双肩,左右耳旁呼喊两次“同志,您怎么了?”3每项分。(意识丧失、心跳停止)观测瞳孔,高声呼喊: “快来人急救!”2每项分迅速判断有无心跳:用右手的食指、中指自环状软骨外移2cm凹陷处,触摸

8、病人颈动脉搏动。(8秒)同步观测呼吸、咳嗽和运动状况3触摸颈动脉搏动的手法1分,位置1分,时间1分。去枕平卧,将病人身体摆正2每项一份解开衣扣,松开腰带。同步口述:将病人置于地上或硬板床上,软床背部垫木板。4每项1分用右手食指、中指同步沿肋弓下缘至两肋弓交界处,中指停下,食指向上寻至胸骨下切迹,中指跟上,左手掌根部置于右手食指旁,右手掌根部重叠于左手背上,双手手指的指向与胸骨垂直,双手交叉,前端抬起或双手指均上翘。(或双乳头连线中点)8每项1分。按压:双肘关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而后迅速放松并使胸廓复原,掌根不离开病人胸壁。10寻找按压部位手法对的2分,部位精确分,双手放置对的

9、分。对的按压30次,按压频率00次/分。10每项2分。(呼吸停止)从上衣口袋内取出一块纱布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头偏向一侧),口述:取下活动性义齿。2每项1分。开放气道:左手置于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右手的第二、三指置于护士侧病人的下颌骨下方,将颏上抬。4每项分。左手固定,保持气道开放,右手从上衣口袋内将另一块纱布取出垫于病人口部,右手保持病人气道开放,左手捏住病人鼻孔,用抬下颌的右手拇指分开口唇。4手法对的1分,捏住病人鼻孔1分,分开口唇1分,始终保持气道畅通1分。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吹气,使胸廓扩张,无漏气。3吹气措施对的1分,胸廓能扩张1分,无漏气分。操作者头部稍侧转,松开病人鼻孔使

10、之被动呼气,听呼吸声音,用面颊感受病人的呼出气流,观测病人的胸廓起伏状况。每项1分反复吹气一次。吹气措施对的1分,胸廓能扩张1分,无漏气分,松开鼻孔1分,头部保持稍侧转1分,气道始终保持开放状态1分。口述:如此反复进行共5次,必要时除颤2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状况(同步判断)4口述: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或医生诊断为临床死亡。4每项2分。边评估边口述:复苏的有效指征:可触及周边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在0mHg(或8Kpa)以上;颜面、甲床、口唇、皮肤色泽较红润;散大的瞳孔缩小;自主呼吸恢复;心电图波形有所改善。6每条口述1分。恢复气道、置枕、为病人系好裤带、衣扣,整顿床单元。少一项减

11、1分(复苏成功)安慰病人及家属。(计时结束)3沟通时充足体现人文关怀。纯熟限度操作纯熟,动作连贯,口述流利。3每项分。侧重于急救意识、爱伤观念、真实感2所有操作时间在3分钟以内。1每超时30秒扣1分,超时1分钟背面环节不得分。单位: 姓名: 序号: 得分:考核教师: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人工呼吸操作规程及评分原则项 目技术操 作要 求分值扣分因素得分素质规定分1、 服装。鞋帽整洁。2、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3、 沉着、稳重、纯熟。22 操作前准备10分1、 备齐用物,放置合理2、 多种用物完备、便于应用。5操作规程分口对口人工呼吸法:(1) 病人仰卧,打开气道(下颌抬高法,颈部抬高法)。(2

12、) 保持呼吸道顺畅(清理呼吸道异物,松解衣领、腰带,注意保暖)。(3) 病人口上盖以纱布或手帕,用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以免漏气。(4) 深吸一口气后,立即将口紧贴在病人的口上吹入,直至其胸部升起为止。(5) 吹起停止后,松开捏病人鼻孔的手(每分钟418次)。仰卧人工呼吸法:病人仰卧,将头偏向一侧,跪骑在病人大腿两侧,两手平放在病人的胸肋部,拇指向内接近胸骨,身体慢慢向前倾,借身体重力,挤压胸部,推送隔肋上移,把肺内空气驱出。再放松压力,使膈肌复位,病人胸廓自然恢复原状,空气随之被吸入。如此多次反复进行。推压时不可用力过猛,以防肋骨骨折。俯身向前人工呼吸法:(1) 病人俯卧,两臂伸向头侧,一前臂屈曲,头侧枕于其上,以防口鼻着地。(2) 跪骑在病人大腿两侧。两手平放于病人背部,拇指向脊柱,其他四肢向外贴着胸壁伸开。(3) 动作与仰卧式人工呼吸法同。66615555操作纯熟限度5分1. 动作轻巧、精确、稳重。2. 注意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