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5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303135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5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5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5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5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2018湖北八校模拟)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图a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13题。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B公路、航空、河运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D航空、高铁、村村通2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特点,说法最恰当的是()A运价最低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D终点在乙城外32 km3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特点的是()A看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

2、运价大于铁锭B看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C看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D看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解析:第1题,线路M长度为622 km,海拔基本没有变化;线路N长度为651 km,海拔变化很小;即线路M、N具有距离近、线路平直的特点,说明级别较高,而且沿线海拔较低不可能是航空,有可能是高铁、高速公路。线路P长度为899 km,距离较长且沿线海拔变化大,有可能是省道。第2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高铁的速度较快,为了保证安全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第3题,据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故运费贵。据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

3、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据图,活鱼在水中才可以存活,故运费更贵。据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高,其运费高于铁锭。答案:1.C2.B3.A4(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1)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2)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

4、由。解析:(1)一般来说交通运输建设能够促进地域联系,节约成本,扩大贸易,促进经济发展。(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回答该问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根据题目条件,能够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可,在选择观点时,要选自己熟悉的知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提高准确率。叙述理由时,要从交通运输建设的工程量、建设难易程度、建设的意义等方面说明。答案:(1)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或不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