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幼儿教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301298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农村幼儿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议农村幼儿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议农村幼儿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议农村幼儿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议农村幼儿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农村幼儿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农村幼儿教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姓名:蒋 萍学号:087091174专业: 小学教育日期: 二 O 一 一 年 四 月目 录一、内容提要 二、浅议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沿革1、中国农村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2、新中国的农村幼教事业发展(二)新时期中国农村幼教的现状1、师资力量薄弱2、幼教经费不足3、违背幼教规律4、后勤服务跟不上5、私立幼儿园亟有规范(三)对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1、政府统一科学规划2、加大投入3、加强师资4、鼓励民办 三、参考文献 内 容 提 要 学号:087091174 姓名:蒋 萍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农村教育的滞后性也制约了我国农村教

2、育的健康发展。一个人的成长在于基础性的幼儿教育,关系着小孩子能不能成才,能不能开拓最好的智力。良好的幼儿教育是小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开端,因此,幼儿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重要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镇的幼儿教育发展得比较稳定,有固定的教育教学场所(如幼儿园和规范的幼儿班),有一班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政府的投入也比较大。与之相反,农村幼儿教育却问题重重,政府投入小、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等等。众所周知,农村幼儿教育关系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前途,也影响着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与城镇中小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3、。但从整体来看,农村幼儿教育又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农村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农民对农村的幼儿教育存在严重的不满。本文从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找出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完善的建议和意见。浅议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摘要: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一直处于瓶颈状态,而其中农村幼儿教育则是难中之难。农村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能发展好影响着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本文从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起点开始研究,从中发现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缺陷和不足。笔者由此提出反思,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沿革、现状、完

4、善建议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农村的幼儿教育又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近来,多数学生家长反映,表现出对学校的幼儿教育现状的不满,笔者对县部分乡镇农村幼儿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虽然各地都针对硬软件设施、教学理念、管理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农村幼儿教育的沿革(一)中国农村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莫基人一一陶行知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1917年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

5、学校任教,热心于平民教育。他逐渐认识到“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在乡下,平民教育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于是他号召“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经过考察,他尖锐地指出当时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他针锋相对地提出要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经过调查,他发现了“工厂”和“农村”才是幼稚园的新大陆。1927年春,陶行知在南京郊外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是年秋,他率领学生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村幼稚园,即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以后又创办了迈皋桥、晓庄、和平门等共5所中心幼稚园和上海工厂的劳工幼儿团。陶行知在晓庄师范期间,初步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

6、”理论体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办成了生活化的幼稚园。其教育总目标是使幼儿具有健康的体魂、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为将来成为新时代的创造者打好基础;将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土产、风土人情等都作为教材,全年按节期、气候、动物、植物、农事、儿童玩耍游戏、卫生等名项编制幼稚生的生活历,课题有香甜的土货点心、上等的废物材料、可爱的自然物、家乡的歌谣游戏等;采用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法,并借鉴陈鹤琴的单元教学法组织教学。此外,师生自己动手盖起了茅屋泥墙亭子式的园舍,既实用又美观,门前草地上有秋千、滑梯,陶行知亲自书写一幅门

7、联:“谁说非学校,就算非学校;彼且为婴儿,与之为婴儿。”室外有小农场、小花园,当年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参观后,曾十分称赞地说:“啊! 这些我在外国还没有看见过,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关于对农村幼稚园师资的培训,陶行知主张一方面以幼稚园为中心改造旧的幼稚师范教育;一方面用“艺友制”的方法来培养大批幼教师资,即用朋友之道、跟着师傅学徒的方式,在幼稚园里边学边干,学做幼稚园教师。他还十分重视开展农村幼稚教育的研究工作,于1929年成立了晓庄幼教研究会,讨论了农村儿童的心理、卫生、教育、师资培训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陶行知的学生出版了晓庄幼稚教育、乡村幼儿团、乡村幼稚教育经验谈等专著,现均收入陶行知幼儿教育

8、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由此看来,是陶行知和他的学生们于20世纪20年代末开辟了中国农村幼教的道路。虽然南京郊区的这几所农村幼稚园随同晓庄学校被当局封闭而解散,但农村幼教并没有灭绝。及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张雪门在北京郊区开办了“农村教育实验区”,区内设有农村幼稚园。20世纪40年代末,上海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陈鹤琴率领师生在上海市郊和江苏金坛等地举办农村幼稚园。但这些仅是短暂、零星、昙花一现而已。陶行知点燃的中国农村幼教的星星之火,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燎原”。 (二)新中国的农村幼教事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

9、须向工农开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普及为主,教育必须着重为工农服务。发展的重点,首先应该放在工业地区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先取得经验以发展农村幼儿园),主要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子的教养问题。在农村,适应土地改革和农业互助组的需要,成立临时托儿所,以亲邻相帮、换工看娃、个别寄托等多种形式解决子女寄托问题。据陕西省1952年统计:全省由农业互助组办起的农忙托儿所220个,抢娃组8827个、入托幼儿43971名。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发出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托儿所、幼儿园的发展方针是:应当按照“合理规划,加强领导”和“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

10、方针,同时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发展。在城市,提倡由工矿、企业、机关、团体、群众举办,在农村提倡由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教育行政部门在可能条件下办一些幼儿园,起示范作用。在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指引下,调动了社会各方面举办幼儿园的力量,使幼儿园得到了逐年递增的发展。1956年比1952年幼儿园增加3倍,入园幼儿增加2.5倍,其中民办园(主要是农村社会队举办的幼儿园)增加7倍,入园幼儿增加近5倍。19581960年,全国各行各业都处于大跃进年代,幼儿园也一哄而起,混乱失控,盲目发展。1960年比1956年幼儿园增长42.4倍,入园幼儿增加27.1倍,其中民办园增长42.8倍,入园幼儿增加27.9倍。

11、由于高校师生纷纷下乡办学,还编辑出版了一些农村幼儿园教材、农村幼教师资培训教材以及农村幼儿园办园经验汇编等书籍。从1961年元月开始,我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幼儿教育方面,有条件的就整顿保留,没条件的则撤消,使幼儿园经过整顿得到正常发展。到1965年,全国幼儿园数和入园幼儿数已基本回复到1956年的规模。综上所述,至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的农村幼教事业经历了由逐步发展到大起大落到回复发展的历程,全中国初步奠定了农村幼教的基础。(见表1)表1新中国各类幼儿园发展统计表年份幼儿园数(万所)幼儿入园数(万人)合计教育部门办其他部门办民办合计教育部门办其他部门办民办1949年0.1

12、30.080.0513.09.33.71952年0.650.450.030.1742.428.72.711.01956年1.850.450.251.15108.139218.550.41958年69.530.450.4868.62950.144.936.92868.31960年78.51.128.249.22933.181.11445.91406.11965年1.920.440.630.85171.351.663.456.3二、新时期中国农村幼教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自然经济

13、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过渡的发展时期。农村幼教随着农民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事业蓬勃发展,在课程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一)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走进农村小学,就会看到承担学前班教学的绝大多数都是50多岁的老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有敬业精神,有很多都有照顾孙子的经验,但这毕竟和幼儿教育还是有差别的,不管是精力、体力,还是经验与能力,都与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即使年轻的教师,幼教专业的也很少,甚至没有,加之对学前班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很少,使农村幼儿教育不得不畸形发展。2001年县镇幼儿教师未评职称比例占总体

14、的46.1,而乡镇以下幼儿教师未评职称者占总体的69.6,2005年增长到71.94,增长了2.34(见表2)。农村未评定职称的幼儿教师从2001年开始一直高居全国幼儿教师的70左右,远远高于城市地区,而且增长速度过快。表2 20012005年全国幼儿教师未评职称人数情况统计未评职称人数(万)占教师总体%城市占总体%县镇占总体%乡镇以下占总体%2001年30.2247.937.746.169.62002年31.7648.1739.1047.467.82003年35.7650.4342.931.168.62004年39.6152.1845.349.170.02005年45.5054.547.56

15、50.3271.94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与此同时,农村幼儿教师评定的职称层次偏低。农村小学高级占总体的比例为1.7,小学一级为3.44,小学二级为1.44,三者合计占总体的6.58,而城市在这三个层次的职称方面比例合计达到36.98,比农村高出30个百分点。在高层次职称方面,城市的中学高级职称占0.584,农村仅为0.055。(二)幼教经费不足。经费不足导致从事幼儿教育的配套设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儿童正常活动、教学需要。没有场地,没有器械,没有玩具,更缺乏的是开启孩子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中外教育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游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