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基本概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29822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的基本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太阳的基本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太阳的基本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太阳的基本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阳的基本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的基本概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阳的基本概况1 .太阳概况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5%,它的强大引力是控制着太阳系天体的 运动,它的辐射是太阳系内天体的主要能源,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地球沿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日地距离最大为1.52亿千米,最小为1.47亿千米,平均为1.4960亿千米, 在天文学上将它作为1天文单位。太阳的平均半径为69.599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表面积是地球 表面积的12000倍,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为1.989X1030千克,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它的密度并不均匀,越靠近中心,密度越大,中 心密度为1.60克X105千克/米3,平均

2、密度为1.409X103千克/米3,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0.26倍。太阳距银河系中心大约3万光年,绕银核的旋转速度约为220千米/秒,2亿多年(也称为银河年)转一圈。太阳本身也在不停地自转,从对太阳黑子的观测及光谱研究都可以计算出太阳自转的速度。通过太阳光谱分析,可知它的化学成分,其中,氢和氦分别占71%和27%,其他是一些较重的元素,主要 为碳、氮、氧和各种金属。太阳表面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太阳总辐射能功率为3.86X1026焦耳/秒。根据太阳表层光面的颜色推知太阳表面温度为5770K。2 .太阳结构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从

3、太阳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四层。核反应区 从太阳中心至大约0.25太阳半径的区域。体积大约只占总体积的1/64,但集中了太阳质量 的一半,太阳能量的99%是在这里产生的。辐射区在核反应区的外面大约0.250.86太阳半径的区域。其密度和温度都很快向外减少,核反应 区产生的能量经此区以辐射转移的方式向外传播。对流区在辐射区的上面至太阳表面附近的区域(也叫对流层)。在这里,密度和温度进一步向外减少, 主要以对流方式向外传播能量。光球层在太阳大气的最下层。厚度约500千米,相对于太阳半径,光球层很薄,有时就被称为太阳的 表面。在光球的活动区,有太阳黑子、光斑等。色球层 光

4、球层外面是色球层,平均厚度约为2500千米。色球层经常产生激烈的耀斑爆发以及与耀斑 共生的日珥等。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也是最厚的一层。3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局部的激烈运动,最明显的标志是太阳黑子、耀斑以及日冕物质的抛射等,这些现 象密切相关,并集中在一定区域里,常称这一区域为太阳活动区。太阳黑子在太阳光球层上,经常有一些小黑点,这就是太阳黑子。光斑光斑是与黑子相反的一种光球现象。耀斑 耀斑是太阳活动区中最剧烈的活动现象。当用太阳单色光仪观测太阳的色球时,有时会看到一个 亮斑点突然出现,几分钟或几秒钟内面积和亮度增加到极至,然后比较缓慢地减弱,最后消失,这种亮斑 点叫做“耀斑”,

5、这种现象常叫“色球爆发”。日珥用色球望远镜单色光观测日面时,常常在其边缘看到明亮的突出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形状,统称 为日珥。太阳表层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变化,大体上都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密切相关。这表明太阳活动实际上是一 个整体。太阳活动同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存在密切关系。现在,人们巳经发现太阳活动在以下几方面对地球有显 著的影响:电离层突然骚扰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和黑子对地球的电离层、磁场和极区有显著的地球物理效应。使地 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这被称为“电离层突然骚扰”。这些反映几乎与大 耀斑的爆发同时出现。“磁暴”现象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地球的周围充满了磁力线。当耀斑出现时,其

6、附近向外发射高 能粒子,带电的粒子运动时产生磁场,当它到达地球时,便扰乱原来的磁场,引起地磁的变动,一般产生 在耀斑爆发后20-40小时。发生磁暴时,磁场强度变化很大,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与地磁有关的工作会有很 大影响。极光现象 地球的极区,在晚上甚至在白天,常常可以看见天空中闪耀着淡绿色或红色、粉红色的光带 或光弧,叫做极光。这是因为来自太阳活动的带电高能粒子流到达地球时,在磁场的作用下奔向极区,使 极区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光。极光通常产生在南北纬60-90度的两极地区。影响地球大气太阳的远紫外线和太阳风会影响大气的密度,大气密度的变化周期为11年,显然与太 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还

7、可能影响到大气温度和臭氧层,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太阳系八大行星特指太阳系的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 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义 为“矮行星”。太阳系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国系统。由太阳、八颗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干星被 剔除为矮五星)、66颗卫星(原有67颗,冥干星的卫星被剔除)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系本来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恒星系统。太阳系中只有唯一一个恒星那就 是太阳;太阳系中巳知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

8、、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干星、冥王星等;太阳系中有卫星的行星有: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干星、海王星。水星没有卫星,金星曾经的卫星现 在通过天文望远镜巳经看不到了,所以金星的卫星一直是个迷。地球卫星月球。地球的近邻火星拥有两颗卫 星,一颗叫福波斯,另一颗叫德莫斯。木星的卫星目前是63颗,命名的有40个,2003年发现的23个还未 正式命名,其中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土星包括巳发现未命名的共有56颗卫星,其中9个是1900 年以前发现的。土卫二到土卫十按距离土星由近到远排列为:土卫十、土卫一、土卫二、土卫三、土卫四、 土卫五、十卫六、土卫七、十卫八、土卫九,。天王星有27颗。海王星

9、有13颗银河系从内到外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银冕组成。银河系是一个由1,000多亿颗恒星、数千个星团 和星云组成的盘状恒星系统,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多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宇宙的层次结构-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春季(3/22)的代表星座:狮子座、大熊座夏季(6/22)的代表星座:天蝎座、天鹰座、天琴座、天鹅座 秋季(9/22)的代表星座:飞马座、仙女座、仙王座、仙后座、英仙座冬季(12/22)的代表星座:猎户座、大 犬座(天狼星)、小犬座、双子座1.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见月亮,.叫做*新月# 我也叫“朔这是农历初一。虱

10、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谜潮转向地球,我们,看到一钩弯月,称为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 三寸初四。:柬初七、初八看到的是半个月亮(凸边向西n叫做r上弦月吼4.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工七、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称为“满月”,也叫“望” *5. 满月过后,月亮的亮面逐辙变小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溟能看到半个月亮(凸边向亲叫做“ 下弦月部。下弦月半夜时分才从东方升起。&再过一个星期,月亮又回到“朔”。FATR剖眼阳才土芋田布号+乙+41亦J炒妾 击n田FFi门如在他成1田即止;上笛 |.瀚;门年|丁7爪瀚;FA 古井典.一个& 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升空,

11、两日后在月球的静海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从一个 天体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处于月同年10月7日,前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成功的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1966年1月31日,前苏联月球9号探测器,在飞行了 39个小时以后,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人类第 一次实现软着陆。1970年9月20日,前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钻头采集了 120克 月岩样品,带回地球。60年代,美国根据它庞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先后发送了 9个徘徊号和7个勘测号月球探测器, 拍回了数以万计的月面照片,以后又为阿波罗载人飞船着陆,发射了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为它登月地点 提供探测数据。与此同时,10次

12、阿波罗载人登月试验,从不带人到近地轨道飞行、带人模拟登月飞行、到 最后带人登月预演。至此美国完成了登月的一切准备。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三人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升天,这次飞行的目标是月球,这是人类的首航。他们经过75小时的飞行到达了月球轨 道。于是由科林斯驾驶指令舱绕月球轨道飞行,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在月面近 海一角降落。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奥尔德林紧随其后。他们在月面上进行实地科学考察,并把一 块金属纪念牌插上月球,上面镌刻着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首次登上月球。我们是全人 类的代表,我们

13、为和平而来。他们在月球上兜留了二日,在完成月面考察任务以后,进入登月舱,离开月 球回到月球轨道上的指令舱中,与科林斯汇合以后开始返回地球。24日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这一次史无 前例航天飞行。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工程是一个完 全自主创新的工程,也是我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目前巳经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和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 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

14、率为48%。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成功率为100%。1960年 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 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 家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 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 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15、升空。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 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2003年1月 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 “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 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 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

16、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 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 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台风:预报关键点是台风中心附近风力,台风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防御主要内容是加固堤坝,防御风暴 潮,保证城市排水系统通常,庄稼抢收建筑加固等。洪水:预报关键点是整个流域包括干流和支流的降水情况,即使了解水位变化,防御主要内容是加固 堤坝,疏散低洼地区的居民,建立防汛应急预案,做好可能的洪灾防范,配备足够的粮食和救援设备,提 前做好泄洪准备等等寒潮:预报关键点是高纬度天气系统,冷空气源地和南下路径,寒潮强度和影响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