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29707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掌握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情境探究,能准确把握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解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及其意义。(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

2、自觉性;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提升自己素质的自觉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难点:按劳分配的含义与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与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板书“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关系图,激发学生思考,从图中推导出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设疑:我国的分配制度只是按劳分配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一、生产决定分配(温故知新)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美丽的山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二、按劳分配(板书)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8-59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4、,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地 位:主体(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b.实行范围: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c.分配尺度:劳动(数量、质量)d.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e.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按劳分配。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板书)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板书)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生产

5、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板书)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板书)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中如果实行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

6、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教师活动:可见,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板书)教师总结: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教师活动:既然按劳分配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占怎样的地位?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合作探究:课本59页小吴一家收入分配方式。

7、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生产要素分配(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知识拓展: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按土地要素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出让金等)(3) 意义

8、: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拓展阅读:发改委指出,相关部门将通过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可以引导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实行以增加知识

9、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通过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重激励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工作,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创新驱动 共享理念【知识拓展1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按土地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出租土地、房屋等收入。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等。】【知识拓展2: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1)依据范围:一般情况下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2)依据分配尺度: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资本、房屋等获得的收入为财产性收入;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3)依据形式判断: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