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测试及答案题及答案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296658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测试及答案题及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测试及答案题及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测试及答案题及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测试及答案题及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测试及答案题及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测试及答案题及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化学精品教学资料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物质中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碳酸钠、硝酸、硫酸锌 B硫酸亚铁、氢氧化钙、硫酸C氯化钙、碳酸钙、氧化钙 D盐酸、氢氧化镁、硫酸铜2小红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后,归纳总结出如图所示 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 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其中颜色不正确的是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3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参照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橘子汁呈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喝玉米粥C.牙膏呈酸性 D.柠檬汁

2、比西瓜汁的酸性强4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CO2+Ca(OH)2=CaCO3+H2O BH2+CuO=H2O+CuC3NaOH+FeCl3=Fe(OH)3+NaCl DCO2+H2O=H2CO35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浓盐酸 浓硫酸 烧碱 食盐 生石灰 稀硫酸A B C D6蒸馒头时,面碱(主要含Na2CO3)放多了会发黄。为除去过多的面碱,做馒头时可加入适量 A食醋 B食盐 C黄酒 D白糖7某地曾发生白色的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可能含有A高锰酸钾 B碳酸钠 C亚硝酸钠 D硫酸镁8某雨水样品刚采集时测得pH为4.82,放在烧杯中经2小时后,

3、再次测得pH为4.68,原因是雨水样品中的H2SO3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下列关于雨水样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样品酸性逐渐减弱 B雨水样品酸性强弱未变C雨水样品酸性逐渐增强 D无法判断9碱石灰干燥剂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能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A氯化氢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10.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

4、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1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C2H5OH和NaCl 溶液(闻气味) BNaOH溶液和稀H2SO4溶液(酚酞试液)CCa(OH)2溶液和NaOH溶液(稀盐酸) DKMnO4 和KClO3 (观察颜色)12.若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SO42-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加水稀释后CuSO4 溶液颜色变浅B观察K2SO4 溶液的颜色C向CuSO4 溶液滴加适量的NaOH 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颜色消失D向CuSO4 溶液滴加适量的BaCl2 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颜色未消失13.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

5、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14.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15.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认识错误

6、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16.下列盐中不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得到的是AZnCl2 BFeSO4 CMg(NO3)2 DCuSO417.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NO3 Ba(OH)2 HNO3 BH2SO4 NaNO3 Na2SO4CH2SO4 NaNO3 FeSO4 DCaCl2 Na2SO4 BaCl2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A

7、铜粉(碳粉)在空气中灼烧 B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过量的铁粉、过滤C氢氧化钠(碳酸钠)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19.不用其他试剂,可以鉴别石蕊、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A盐酸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20.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A1.8g铝粉和1.8g 铁粉 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C5.6g铁粉和5.6g 锌粉 D10g碳酸

8、钙和5.6g氧化钙 三、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1分)21用编号填空:小苏打熟石灰氨气硫酸铜稀硫酸氢氧化钠食盐硝酸钾清除金属表面铁锈使饼干松脆可口改良酸性土壤 配制波尔多液的盐一种复合肥料腌制食品用于造纸的碱 制氮肥气体22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可制得氢氧化钾。写出与制氢氧化钾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1) ()反应(2) ()反应(3) ()反应23除去下列括号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KNO3(KCl)NaCl(Na2CO3) NaNO3(CuS

9、O4) NaCl(MgCl2) FeSO4(CuSO4) HNO3(H2SO4) 24在元旦联欢晚会上,被誉为化学魔术师的晓慧同学为同学们表演了一组化学魔术,在三支盛有液体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用酒瓶装的一种液体,同学们看到下列奇特现象:A杯中变成了“红葡萄酒”(变为红色);B杯变成了“汽水”(产生大量的气泡);C杯中变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请你来揭开魔术秘密:(1)酒瓶中的液体可能是 。 (2)B杯中产生的气体是 。 (3)写出C杯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5纯碱(Na2CO3)属于 类物质(填“酸”、“碱”或“盐”)。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 色,说明纯碱溶液呈 性,其pH

10、7。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1)“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第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 。(3)将第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 。所得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肥。四、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2

11、6. 为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表面黑色固体的成分,设计如下过程:(1)提出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碳(炭黑)、 中的一种或两种。(2)验证假设:灼烧后的铜丝插入足量稀硫酸中,若溶液变蓝,说明必有 ;若溶液中有黑色不溶物,说明必有 。27小华在吃黄花鱼时,看到其头骨上有两块白色的小石头。提出问题这白色小石头中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小石头被称为“鱼脑石”,用来控制鱼在水中的沉浮。猜想与假设如图供选试剂10稀盐酸,澄清石灰水,10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进行实验验证小力的猜想。实验方法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 取粉碎后的“鱼脑石”加入 反思 如果实验证明了小力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鱼脑石”中一定含碳酸钙吗? 简述理由。 五、计算题(每空1分,计算6分,共9分)28.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右图为某次 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关系图。 (1)根据右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 (填“酸”或“碱”, 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 溶液(标准液)。(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 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测定中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