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刚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292226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刚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言学刚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言学刚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言学刚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言学刚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言学刚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刚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流音变 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强弱、高 低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语音变化。这种在连 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言语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语流音变。 音位 音位是同一个语音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 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某种 规范建立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 的声音表达,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文

2、字 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有两种意思一种是 一个个的字,一种是 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形态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 聚合,叫做形态,或者叫词形变化。地域方言 当地域上形成社会的不完全分化时,在一个地区内岀现的语言成分一 般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也就是这个地区语言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不大,这 样,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减少,不同点就会不断增加, 各地区语言也逐渐相对独立发展起来,最后形成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祖语)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具有同源关 系,我们称之为亲属语言。社会方言 在同一言语社团内部,由于

3、人们之间相互联系比较密切,交际相对频 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这样,各种言语社 团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 的社会方言语言的普遍特征 语言的普遍特征指的是语言的共性。 从共性方面来看,各种 语言的结构可以归为少数的类型,各种结构类型又有共同的特点。语言结构的各 个组成部分,如语音、词义、语法等也有共同的特点,这种共同的特点就是这里 所说的普遍特征。混合语 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 产生一种与这此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混合” 洋泾浜 洋泾浜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

4、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 而成的一种交际工具1,语言就是言语,言语就是语言?语言和言语是紧密相联而且互为前提的:要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 果,必须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有言语。但语言与言语不是一 回事儿。一方面,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言语是人们运 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是全民的、概 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 统。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以言语为前提,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没有说 话的需要,不与人交谈,就会失去语言的能力。2电脑、智能机器人等的出现表明和人类一样也是有思维的。 思维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

5、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 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书上 P223聋哑人由于听不到别人说话所以也就没有思维。P19 第一,聋哑人和常人一样,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的大脑也分左右 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所以才学 不会语言。第二,聋哑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从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 偿,如视觉、触觉等。第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见视觉获得的信息比不上听觉,因此,靠 视觉交际对聋哑人的思维有一定的影响。4, 鹦鹉学舌”等现象表明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有语言的。P10 语言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交际工具。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人类语言动物

6、“语言”单位的明晰性任意性结构的二层性说出的话(句子)是界限清晰的 单位,按照交际需要、语言规则 组装起来。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 性,是“约定俗成”的。两层结构:音位层(底层);符号 层(上层)。以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 固定意思,“语言”单位不能进 行分析和组装。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局限于一个 题目,是僵硬的。不能分解成单位,没有结构。开放性传授性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 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现实的语言环 境掌握一种语言。一种封闭的系统,所传递的信息 固定有限,受刺激的限定。“语言”是一种本能,与生俱来。不受时、地 环境的限制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哲理, 驰骋想

7、象,信息的传递不受当时、 当地环境的限制。交际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是 对具体情景的感性反应,只能传 递某种信息,不能回顾过去、设 想未来。5 汉字是黄帝时的史官仓颉造出来的。P157 文字从无到有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决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能 6,汉字难学、难写、难认、因此汉字,需进行拼音化改革。(一)汉字的优点和作用 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字的功能。 2、汉字具 有比拼音文字更强的超空间功能。 3、汉字具有比拼音文字更强的超时间性。 4、 汉字记录了丰富的文本,继承了优秀的文化遗产。(二)目前还不需要对汉字进行拼音化改革。原因: 1、汉字与汉语结构的特 点相适应;2、汉语语素比音节要多

8、,汉字能区别同音语素;3、汉语方言区多,普通话不 普及,汉字能沟通方言 4、汉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汉字承载的文化是世界文化 的 瑰宝。7,听得懂、听不懂是我们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一个生产不发达的统一的社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疆域的日益扩大,经济上 和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这就会在地域上形成社会的不完全分化。这个 时候,在一个地区内出现的语言成分一般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同时,在 这个地区语言里的某些固有成分的改变或消失一般也不大容易波及其他地区。这 样,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减少,不同点就会不断增加, 逐渐形成各地区语言的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

9、区形成了变 体,即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音上,词汇次之,语法的差别较小1,试析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语言与言语不是一回事儿。 一方面,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的行为, 本身不等于语言。另一方面,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以说话言语为前提,一个人如果 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没有说话的需要,不与人交谈,就会失去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知识);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 无限的、动态的现象(话语)。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源于言语,语言的生命在于广大社会成员的运用, 不被运用的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因此,语言就存在于你、我、他、我们大家的话 语中。因为语言的

10、表现形式是言语,我们只有通过言语才能认识语言和学会语言。 无论是研究语言,还是学习和讲授语言,都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2、言语依赖于语言。言语要被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 有全社会共同的语言作基础,达成语言的共识,才能进行交际。语言作用于言语, 在实际的交际中,表现得很明显。每个人说话可以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每个人都 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否则人们就无法交际。语言对言语有着强制性的规范作用。 2,分析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3,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是由语言符号组成的。但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 织、有条理的系统。它是一种分层装置,这

11、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的分层装置可分为两层:底层和上层。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只有形 式部分);语言的上层是意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 面),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符号的组合关系。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点。聚合关系:在符号组合链条上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 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 素等)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

12、关系之 中。4,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表现形式?词义是对客观的现实现象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一种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 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概括,也就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 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一般性是概括性的一种体现。比如在对“车子”这一类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时 候,我们舍弃了这一类客观事物中的一些个体的、个别的特征等,而只是概括了 这一类客观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也就是教材中所说的:概括的 过程也就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的过程。词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是一种大致的反映,而不是细致的反映,这就 决定了

13、词义同时具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源于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 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词义的全民性,在阶级社会,有些事物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军队、国家、 监狱、士兵等,但注意,反映它们的词义却是没有阶级性的,也就是说词义是具 有全民性的。5,语言符号的特点有哪些?指出并分析,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1、二重性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一样具有二重性:形式(能指、外在的语音形式)与内容(所指、内在的意义)。2、任意性 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某种规范建立 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 达,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

14、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3、线条性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 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4、层次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使得语言要素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组合体。但是任何一个语言片段都不是各个要素 的简单排列和相加,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次序逐层组织起来的,这个组合过程就 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次性。5、稳定性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这是就语言符号产生之初来说的。 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 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

15、 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6、可变性 从历时角度看,语言符号的稳定性或强制性是相对的;而发展却是 绝对的。语言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不同时代的语言需要反映不同的内容, 甚至原有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也会发生转移,这就使语言符号产生了可变性。6,试分析语言发展的特点 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 语言各子系统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词汇发展最快, 语音发展缓慢,语法发展最慢。不同时期语言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变革、社会 动荡、思维活跃、交往频繁,语言的发展就快,反之,就慢。不同地域的语言发 展是不平衡的。汉语中,南方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 分较多,北方相对较快。不同社会方言的发展变

16、化不平衡。年龄方言中: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语言发展的渐变性。 215个常用词(1千年):汉语和法语79%没变,英语 85%, 德语 78%,罗马尼亚语 77%,葡萄牙语 82%,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 85%。 语言发展变化的相关性。 语言系统中的各种要素都是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着的, 它们的发展变化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 规律性。不同的语言,其发展变化可能遵循不同的规律,同一语言在不同的时期 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展变化规律,语言的各个子系统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 规律,但是,语言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一点是共同的。 7,变换分析的手段有哪些?要求举例分析变换主要是研究几个格式之间的关系的。它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