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29072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本节大纲如下:一、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2城市的特点: 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 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3.城市区位分析 备注(重点):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此外,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城市经济地理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4.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2、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汇合处和大的河流入海口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3)交通枢纽处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5.城市的区位选择条件(1)城市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频繁的地区(2)就地形因素而言,平原最有利,丘陵困难多,山区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工程措施(3)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4)城市周围要有良好的植被,最好还有大面积的水面。(5)港口和码头应建在河流凹岸处(因为水深、泥沙少)(6)居住区应布置在有污染

3、的工业区的上风向或者城区河流的上游二、城市土地利用(重点)1.城市土地利用2.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此外还有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化区等。掌握上图中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的分布位置与特点(相当重要)如考题: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回答下题。1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A)A B C D2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C)A B C D3若要在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超市,最好选在(B)A B C D解析:图中商业区要布局在市中心,且交通便利。居住区占地面积大,布局在处。工业区布局在城市外围,要考虑交通便利,且要考虑污染问题:(

4、1)化工厂等水污染的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2)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如考题: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A)自然地理条件 历史文化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状况A B C D 在左图中,A区域内商业(红线)可支付的地租最高,因此A为商业区,同理,在B区域内,住宅(橘黄色线)可支付的地租最高,因此,B区域为住宅区。而C区域内工业(绿线)可支付的地租最高,C区域为工业区。也就是说,一般来讲,商业区位于市中心,工业区位于外围,而住宅区位于两者之间的区域。4、城市空间结构类型三、中心地理论(重点)1、中心地: 指

5、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其主要职能是提供货物和服务; 中心地可以是城市或商业中心。2、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六边形,克里斯泰勒认为,市场原则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心地则位于正中。下图为重点:图中乙(圆圈+黑点)为最高级的中心地,服务范围最广,甲(黑点)为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最小。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本节大纲如下: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标志(重点):(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2)

6、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即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注意:城市化水平的判断要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4.意义:(1)缩小城乡差距(2)改善产业结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推动工业发展 (4)推动科技、信息进步(5)改变人们文化、思想、观念二、城市化的特点(重点)1.城市化进程:初期加速(出现郊区城市化)后期(出现逆城市化) 目前发达国家为城市化后期,发展中国家为城市化加速时期。郊区城市化(左图):即中心城区和乡村小镇的人和产业向城市郊区转移,这是城市化加速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逆城市化(

7、右图):即中心城区和城市郊区的人向乡村、小城镇转移,这是城市化后期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转移的原因: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而乡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备注:1978200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上升到44.9%,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大纲如下: 一、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城市环境问题1. “城市病”的表现人口密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低价和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环境恶化等。 2.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众多,资源紧张;产业活动密集,污染严重;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等。3.城市问题解决措施:(1)建立卫星城;(2)开发新区;(3)完善交通;(4)改善住房条件;(5)治理环境污染,扩大绿地面积(6)合理城市规划,加强管理;。4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5)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6)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