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289418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1联系背景,了解生平。了解作家的生平际遇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理解诗词创作的特色、作家的创作倾向及作品的思想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2找准词眼,把握基调。词眼是词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句话,它往往在结构或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思考、反复吟咏,去发现那些最传神的词眼,从而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地领会作品的意蕴。3立足意象,领悟意境。意象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外物,意境是指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我们只有抓住词中意象,领悟了意境,才能称得上是真正读懂了作品。第4课柳永词两首柳永的笔头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他描绘的江

2、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激情似火。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当偶然再回望那千年前的风雨时,我们仿佛看见江南秋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斜阳里,寒蝉凄切,那个风流多情的才子在低吟他,就是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词人,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后世也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也被称为“柳屯田”。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被称为“才子词人”。他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

3、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创作慢词独多。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他的词作雅俗兼擅,以俗为主,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的先河,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其词多为描绘城市风光、歌伎生活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艺术上,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韵谐婉,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柳永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著有乐章集。1投赠之作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宋真宗咸平末年

4、(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作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为了谒见孙何,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便让孙何知道。孙何知晓后,立即亲自前往与他见面。2惜别之作雨霖铃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作。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他仕途坎坷,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

5、以寄离情别绪。1词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起源:兴起于隋唐,定型于五代,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潮。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则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2慢词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琶谱,即有慢曲子之名。至宋代柳永为乐工依慢曲大量填词,引起当时词人的注意,词人填制者益多。慢

6、词字句虽亦较多,但与“长调”意义有别。3宋代词坛两大流派之一婉约派中国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个主要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诗人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4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牙,牙旗,军队前面的大旗,杆上用象牙装饰。5对长亭晚长亭:古时路旁亭舍,供人歇息、送别。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望海潮层解:对杭州进行总体概括介绍。层解:从“形胜”“都会”“繁华”三方面进行铺叙。段解: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层解:杭

7、州市民在美丽的湖山中游乐。层解:对杭州官员游乐的描写和祝愿。段解:下阕写西湖美景及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雨霖铃层解:描写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层解:船将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段解:上阕主要写临别时的情景。勾勒环境,以景寓情;刻画细节,精妙传神。层解:设想秋日离别之后“今宵酒醒”时的凄凉、怅惘之情。层解:设想别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段解:下阕主要写别后情景。或以白描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声,委婉凄恻;或直抒胸臆,感情喷发,道破古今离人心声,词旨深远。1识记字音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1)便纵有千种风情古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相思的深情。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风土人情;景

8、象,情况;关于风向、风力的情况。(2)都门帐饮无绪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今义:没有头绪。4词类活用(1)异日图将好景(名词作动词,绘画)(2)嬉嬉钓叟莲娃(名词作动词,采莲)(3)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伤,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忧伤)(4)都门帐饮无绪(名词作动词,设帐)武夷归来话柳永文/陈志泽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他少年时代就在家乡有“一支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伎乐工写歌词,其词被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柳永故里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

9、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就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也毫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晨霜夕雨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寻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

10、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也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地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后来,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置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颠沛流离,最终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伎们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是很值得欣慰的。歌伎界有首歌谣:“不愿穿

11、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伎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柳永在歌伎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多情的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

12、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四处漂泊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崇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如此,中国便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

13、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赏析点评家乡山水的孕育、故土灵气的熏陶、对文学创作的爱好、仕途的挫折、与下层人民的亲近与融合,这些都是使柳永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的原因。柳永一生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是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本文语言流畅生动,情感真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古典词句的引用,使文章神韵毕现;排比的使

14、用增添了文章语势。一、思维建构答案东南形胜物阜民丰千里烟波相思之情二、内容把握(1)望海潮采用手法,描绘了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城镇的,表达了作者对当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歌颂此地的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答案铺叙杭州城内外(杭州)富庶与繁荣(2)雨霖铃一词,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冷落幽清的词境,抒发了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答案虚实结合离情望海潮1在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我的答案:答案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时作者着重突出了以下五个方面:2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我的答案:答案不

15、好。“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字强,对波浪翻涌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字来得形象逼真。3上片中,词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写景的?我的答案:答案(1)词人在上片中运用了动静结合(“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比喻(“烟柳”“云树”“天堑”“怒涛卷霜雪”)、夸张(“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天堑无涯”)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也使得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2)词人先从地理位置(“东南”)的角度来写杭州的“形胜”,然后从历史传统(“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的角度来写杭州的富庶繁华。雨霖铃1雨霖铃一词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不同情景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我的答案: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