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28889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马骏 王伟鹏(执笔人) 王晟 包睿 艾艳秋 张铁铮 夏中元 晏馥霞 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 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2、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 (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 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这种相互合作

3、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 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

4、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图2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颜色对应于表2中的推荐等级) 步骤1:对于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拟行手术的患者,首先评估手术的紧急性。如果情况紧急,需先明确有可能影响围术期管理的临床危险因素,然后在合理的监测和治疗下进行手术。 步骤2:如果手术较紧急或为择期手术,首先需明确患者是否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如果有,则根据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uideline-directed medica

5、l therapy,GDMT)。 步骤3:如果患者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病情稳定,则需结合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评估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 )(见表1)。比如,对于低风险的手术(眼科手术),即使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患者的MACE风险仍然较低;而对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即使合并较少的危险因素也可能使MACE的风险升高。 步骤4: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低(1%)(见表1),无需进一步检测,患者可以开始手术。 步骤5: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高(见表1),则需要评估患者体能状态(FC)(见图1),如果患者具有中度、较好或优秀的FC(4METs),无需进一步评估即可进行手术。

6、 步骤6:如果患者FC较差(4METs或未知,临床医师应咨询患者和围术期团队,以明确进一步的检测是否会影响患者手术决策和围术期管理如选择原来的手术或术前需要接受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GB )或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的治疗。如果有影响,可行药物负荷试验。对于FC未知的患者,也可行运动负荷试验。如果负荷试验结果异常,可根据结果的异常程度,考虑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手术;之后患者可在GDMT 下进行手术,也可考虑替代治疗,如无创治疗(如癌症的射频治疗)或对症治疗。如果负荷

7、试验结果正常,可根据GDMT 进行手术。步骤7:如果检测不影响患者手术决策和围术期管理,可按GDMT 进行手术或考虑替代治疗,如无创治疗(如癌症的射频治疗)或对症治疗。表2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推荐分级与证据水平具有B或C级证据的建议并不意味着该建议权重较轻。指南中涉及的许多重要的临床问题并不适合开展临床试验。虽然随机试验不可行,但是可能存在一个非常明确的临床共识,认为某个特定的测试或治疗是有用的或有效的。可从临床试验或登记处获得有关不同亚群的有用性/有效性的数据,如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心力衰竭史和先前服用阿司匹林史。 比较有效的建议(

8、级和级;证据等级A和B),研究支持对治疗方法的直接比较。2.高心脏风险 当患者处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状态(表1),建议请心脏病专家在术前和术后的医疗管理中紧急会诊。3.紧急或急诊手术 无论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与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相比,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4.近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近期心肌梗死(MI)(过去四周)以及不稳定或严重心绞痛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极高。如果手术不可避免(例如紧急或急诊手术),以预防、监测和治疗心肌缺血作为麻醉目标尤为重要(见后面的“麻醉目标”章节)。尽管尚无随机试验支持这项建议,ACC / AHA指南

9、建议新发心肌梗死的患者需等待4到6周后行择期非心脏手术。对于某些不稳定或严重心绞痛的患者,心脏病专家推荐在非心脏手术之前完成冠脉血运重建(见图2)。5.近期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有近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PCI)史的患者如果在6周内进行非心脏手术,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需要再次紧急血运重建手术)。这一风险主要与在手术诱发的高凝状态下过早停止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关(即阿司匹林加上P2Y12受体阻断剂,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卡格雷)。(1)择期非心脏手术建议延迟至PCI术后至少6个月进行,最好一年,以便不间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

10、2)既往 PCI 患者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时机对球囊扩张及植入裸金属支架(BMS)的患者,择期非心脏手术应分别延迟 14 d和 30d;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择期非心脏手术最好延迟至1年后。 对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临床医师需要共同决定及权衡停止或继续抗血小板治疗和手术的相对风险。如果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后手术延迟的风险大于预期缺血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择期非心脏手术可考虑延迟 180 d。 对于围术期需要停止双联抗血小板的患者,裸金属支架植入 30 d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12个月之内不推荐行择期非心脏手术;对于围术期需要停止阿司匹林的患者,不推荐球囊扩张后14d内择期非心脏手术。

11、近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如需要非常紧急或急诊手术,如果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大量出血,则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但是,不建议基于预防目的而提前预定或输注血小板。其他关于近期接受过PCI治疗的患者麻醉管理与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管理相似(见后面的“麻醉目标”)。6.非心脏手术前冠脉血运重建 如果根据现有的临床实践指南有血运重建的适应证,非心脏手术前可行血运重建;如果仅为减少围术期心脏事件,不推荐非心脏手术前常规冠脉血运重建。 二、术前用药管理 1.受体阻滞剂 术前已经服用受体阻滞剂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继续服用常规剂量,包括手术日晨和整个围术期,以尽量减少心动过速或局部缺血。不建议预防性使用受体阻

12、滞剂,除非心脏病专家会诊后认为有非常明显的指征。 2.他汀类药物 术前已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在整个围术期内继续服用。需要他汀类治疗但未开始服用的患者,建议其术前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 3.阿司匹林 对于大多数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或二级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患者,剂量将维持到非心脏手术术前5d7d。在围术期大出血风险过去后重新开始治疗。 对特定类型的外科手术(如颈动脉、末梢血管或心脏手术)和PCI术后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P2Y12受体阻断剂,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卡格雷)的患者,围术期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是不同的: (1)颈动脉手术:来自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

13、)的指南共识推荐阿司匹林用于症状性和无症状的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患者。我们建议在CEA之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81mg325 mg),并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继续服用。虽然有其他药物可用,但阿司匹林是CEA后研究最多的抗血小板药物,颈动脉斑块去除后,阿司匹林通常被认为足以进行术后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氯吡格雷可用作替代药物。 (2)外周血管手术: 对于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下肢)的患者,任何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添加其他抗血栓药物的决定,都需要基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或三重抗血栓治疗适应证的个体化决策。 (3)心脏手术: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CVD)均应终生接受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14、因此,大多数CABG患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直至手术日。对于新诊断CVD(尚未服用阿司匹林)和需行CABG的患者,术前开始阿司匹林治疗应个体化,应权衡手术延迟时间、手术出血风险以及术前启动药物治疗的潜在风险。如果手术等待超过5d,多数情况会启用阿司匹林治疗。如果等待时间不到5d,开始使用阿司匹林的决定需要平衡过量出血的风险与潜在的益处。 (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或裸金属支架后初始4周6周但需要行紧急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应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除非出血的相对风险超过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获益。对于植入冠脉支架但必须停止P2Y12受体阻断剂才可以手术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推荐继续使

15、用阿司匹林,术后应尽快开始P2Y12受体阻断剂治疗。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以往在围术期持续使用,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ACEI与ARB可能引起围术期低血压,建议手术当天早晨暂停给药。如果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血容量不足或肌酐急性升高,则需要暂停ACEI和ARB。 5.可乐定 长期服用可乐定的患者应继续服用,突然停药可能会诱发反弹性高血压。 6.其他心血管药物 围术期建议继续使用大多数其他长期服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高辛和利尿剂。 7.植入心脏电子设备患者的管理 对于围术期计划暂停心律治疗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暂停期间应持续心电监测,确保体外除颤装置随时可用,在停止心电监测和出院前,应保证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重新开始激活工作。 三、实验室检查 术前血液检测项目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与其他非心脏病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相同。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检测相应的代谢指标,包括钠、钾、氯、二氧化碳、葡萄糖、血尿素氮、肌酐。 1.心电图对已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级为中到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