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28156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二一一年五月目 录前 言5一、“十一五”质检科技工作回顾61.1基本能力建设显著加强,为质检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技术基础61.2体制机制改革显著深化,为质检部门履职把关提供技术保障81.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91.4科技把关能力显著提高,为重大活动公共安全提供技术支持111.5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服务12二、“十二五”质检科技面临的形势152.1支撑国家战略总体部署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52.2提升

2、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62.3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62.4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72.5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对质检科技提出了新要求18三、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193.1指导思想193.2规划原则203.3规划目标213.3.1总体目标213.3.2具体目标213.3.2.1科学研究213.3.2.2检测体系223.3.2.3科技队伍223.3.2.4技术能力233.3.2.5体制机制23四、主要任务244.1科学研究244.1.1计量科技244.1.1.1发展目标244.1.1.2科研任务254.1.2标准化科技264.1

3、.2.1发展目标264.1.2.2科研任务264.1.3认证认可科技274.1.3.1发展目标274.1.3.2科研任务274.1.4进出口商品检验科技284.1.4.1发展目标284.1.4.2科研任务294.1.5出入境检疫科技294.1.5.1发展目标294.1.5.2科研任务304.1.6食品安全科技314.1.6.1发展目标314.1.6.2科研任务314.1.7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科技324.1.7.1发展目标324.1.7.2科研任务334.1.8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科技344.1.8.1发展目标344.1.8.2科研任务354.2重大工程364.2.1质检基层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工

4、程364.2.1.1规划建设原则364.2.1.2规划建设任务374.2.2总局直属科研机构能力建设工程384.2.2.1规划建设原则384.2.2.2规划建设任务384.2.3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工程424.2.3.1规划建设原则424.2.3.2规划建设任务424.2.4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434.2.4.1规划建设原则434.2.4.2规划建设任务444.2.5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专项建设工程444.2.5.1规划建设原则444.2.5.2规划建设任务454.2.6重点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工程464.2.6.1规划建设原则464.2.6.2规划建设任务474.3平台基地474.

5、3.1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484.3.2质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484.3.3质检科技协作平台494.3.4质检科技创新基地504.3.5检测技术评价基地51五、保障措施515.1完善系统内技术机构合作机制515.2完善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机制525.3完善国家级技术机构带动机制535.4创新技术机构管理机制545.5创新质检科技管理机制545.6创新质检科技咨询机制555.7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机制565.8创新科技经费投入机制575.9建立规划实施责任机制57国家质检总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前 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国

6、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质检科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国家质检总局组建以来,基本能力建设显著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显著深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把关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质检科技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质检科技要深入实施科技兴检战略,提升质检科技水平,引领质检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检科技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深刻领会第三次全国质检科技会议精神,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建设科技质检的总体要求,明确未来五年质检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从前

7、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对质检科技的发展认真分析、提前部署,科学规划,使质检科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十一五”质检科技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质检科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科技兴检战略,科技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有效提升了质检系统履职与服务的整体能力。1.1基本能力建设显著加强,为质检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技术基础技术机构建设明显加强。“十一五”期间,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全系统初步形成了以总局直属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

8、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和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省市级技术机构和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为骨干,以县级技术机构和常规实验室为基础的质检技术机构网络体系。截止“十一五”末,全系统已建成国家质检中心180个、在建148个,建成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209个、在建100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24万平方米,检测仪器设备原值140多亿元。 科技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截止“十一五”末,全系统共有专业技术人才9.3万人,高技能人才1.9万人。各类人才日趋年轻化,45岁以下中青年人才占67%。人才在促进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国家级高级专

9、家数量较“十五”末增加近1倍,达到20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专家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66人。“十一五”期间,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持续推进人才强检战略,人才在促进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技术装备建设明显加强。截止“十一五”末,质量监督技术机构有仪器设备41.2万台(套),设备原值815247.2万元,比“十五”末的432658.6万元增加88.4%,其中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3286台(套),比“十五”末的1118台

10、(套)增加194%;检验检疫技术机构有仪器设备73226台(套),设备原值590142.6万元,比“十五”末的260707.2万元增加126%,其中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920台(套),比“十五”末的942台(套)增加210%。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线性离子阱/电场回旋轨道组合质谱系统、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同位素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TOFD无损检测设备等一大批高精尖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截止“十一五”末,质量监督技术机构实验室环境设施面积为58.8万,比“十五”末的31.8万增加85%,地方政府支持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

11、土地1.75万亩,比“十五”末的0.37万亩增加3.7倍,地方政府支持建设资金50亿元,比“十五”末的0.49亿元增加100倍;检验检疫技术机构实验室环境设施面积为65.6万, 比“十五”末的9.3万增加6倍,地方政府支持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土地1511亩,比“十五”末的700亩增加1.2倍,地方政府支持建设资金12.2亿元,比“十五”末的1.3亿元增加8倍。“十一五”期间质检技术机构环境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科研条件明显改善。1.2体制机制改革显著深化,为质检部门履职把关提供技术保障管理更加规范。一是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各级质检部门纷纷成立或指定专门的科技工作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质检科技工作的组织管理

12、。二是规章制度日益完善。各级质检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科技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有关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验收、成果鉴定及经费使用等全过程管理。三是科技管理渐趋规范。大部分单位制定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科技兴检战略和技术保障职责。质检科技保障质检部门履职把关的职能更加明确。体制更加优化。一是优化了总局直属国家级技术机构科技体制,总局直属国家级技术机构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二是优化了质监技术机构科技体制,部分全国质监部门同类技术机构进行了机构整合改革。三是优化了检验检疫技术机构科技体制,部分总局直属检验检疫部门整合建立了一批检验检疫技术机构。质检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了质检

13、科技与地方科技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质检科技履行职责的能力。质检科技保障质检部门履职把关的体制更加优化。机制更加健全。一是健全了科技合作交流机制。与国际组织,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际上的科研机构和国内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广泛参与实验室能力国际比对、国际标准制修订、实验室互认等国际活动。二是初步建立了科技平台共享机制。通过大力实施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国家计量基标准体系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国家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项目,质检科技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融入质检事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质检科技保

14、障质检部门履职把关的机制更加健全。1.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科研领域明显拓宽。“十一五”期间,标准、计量、认证认可、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安全、检测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射频及条码自动识别等9个重要领域的质检科技任务及其质检事业主要业务领域全部纳入国家规划纲要,总局将质检事业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全部纳入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覆盖范围。科研领域进一步拓宽,为科技创新发展夯实基础。科研项目明显增多。“十一五”期间,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项,涉及课题130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5项,“科技奥运”专项7项,“世博科技”专项2项,国际

15、科技合作计划等国家政策引导性计划18项,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605项。国家和总局科研经费投入16亿元,其中支持地方科研经费6亿元。全系统共承担科研课题1232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12项,省部级课题4471项,地市级课题2542项,其它课题4592项。开展了2000多项重要标准研究,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比率达到68%。科研项目明显增多,为科技创新发展多出成果。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研究”、“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2项成果于2006年、2007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碘稳频532nm固体激光频标”、“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等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总局科技兴检奖422项,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130余项。主导起草制定国际标准345项,参加计量国际关键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