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轮椅开题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28141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轮椅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智能轮椅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智能轮椅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智能轮椅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智能轮椅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轮椅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轮椅开题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开 题 报 告课 题 名 称 智能轮椅的设计(机械部分)院 系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专 业 班 机电1201 姓 名胡天华 评 分 指 导 教 师 李奕 武 昌 首 义 学 院武昌首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胡天华学号20121100016专业班级机电1201院(系)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指导教师李奕职称副教授课题名称智能轮椅的设计(机械部分)1.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联合国发表报告指出,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今后50年内,60岁以的人口比例预计将会番一番,由于各种灾难和疾病造成的残障人士也逐年增加,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丧失,如行走、视力、动手及语言等12。为了给老年人和

2、残障人士提供性能优越的代步工具,帮助他们提高行动自由度及重新融入社会,目前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西班牙及中国等国家对智能轮椅进行了研究,使智能轮椅具有记忆地图,避障,自动行走,与用户交互等功能。智能轮椅是将智能机器人技术运用于电动轮椅,融合多种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视觉,机器人导航和定位,模式识别,多传感器融合及用户接口等,设计机械,控制,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也称智能轮椅式移动机器人34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建设,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和残障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辅助步行工具的需求日益提高。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越来越多的天桥,公园的台阶,小区上下楼等,却越来越困

3、扰着轮椅使用者。轮椅作为残障者的唯一出行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传统轮椅已经不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轮椅,应该被加以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环境。 近十几年,国内外的许多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对爬楼梯的装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总体而言,根据爬升结构的不同,通常采用三种结构原理5一种是采用行星轮机构,他们不仅绕自身的轴旋转还饶一个所有轮的共同轴线旋转;一种结构是履带轮型爬梯轮椅;一种结构是步进支撑式。现如今,我国的轮椅产业发展较缓慢,能爬楼梯的多功能轮椅在国内尚无成熟的产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考虑老年人及残疾人

4、对出行方便性的需求,研制具有爬楼梯功能的轮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本次设计应达到一下目的在调查研究、消化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一台具有爬楼梯能力的轮椅。要求在爬楼梯时轮椅被充分抬起,连续以相同的幅度上升(下降)直到足以攀登上(下)第二级台阶,确保椅子的角度不变,确保坐轮椅的人不翻到。在没有楼梯时,具有平地行走能力与转弯能力,并且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移动。轮椅应具有安全可靠、舒适轻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总结和巩固在校4年所学的知识,使之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2.主要参考文献综述2.1 智能轮椅的发展趋势爬楼轮椅研究属于机器人研究范围之内,因此应用型智能机器人技术是爬楼梯轮椅及其智能轮椅所当然是其发展趋势。目

5、前国内外研究了很多面向残疾人及行动不方便人群的辅助行走机器人,这其中就包括智能轮椅,其功能多样化,基本上满足行动不方便人群和残疾人的要求。但是,大部分还停留在试验简短或者少数定做,并没有产业化,市场化。所以,在研究上其发展空间很大,未来的研究将会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2.1.1 智能化智能轮椅要走向实际应用,必须综合应用智能技术,优化控制算法,增强自动规划和基于传感智能,如实现自然语言控制,视觉平滑控制,以及在恶劣环境下自如行走等。也可以结合一些新科技如计算机通讯,网络等技术开发适应远程通讯的需要。2.1.2 人性化智能化轮椅系统的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行动不方便人士的要求,从实际情况着手考虑,设

6、计稳定性好,安全舒适,合理的智能轮椅。例如增强轮椅可以上升的功能,iBOT就具备这样的功能,以便使用者和正常人对话,以及进行简单的力所能及的活动。选择透气性好舒适的坐垫,安装报警装置,还可以安装刹车系统,使轮椅操作方式尽可能简单化。2.1.3 模块化智能轮椅要实现大批量生产及市场化,就必须实现模块化。整个系统应有基本模块和各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控制一种功能,以便于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配置最适合自己的轮椅,于此同时模块化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智能轮椅的性价比。随着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智能轮椅的功能将更为完善丰富,也将真正进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

7、综上所述,国外在爬楼梯装置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研究出来的种类多,有一些已经可以实现市场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他们研究出来的产品大多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有许多产品价格在十几万以上,这对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国内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晚,虽然也诞生了很多专利,但由于受到体积,重量,稳定性及安全性的限制,还没有产品真正的投入使用。从国内外爬楼梯装置的特点可以看出,爬楼梯轮椅装置发展至今除了轨道式爬楼梯装之外,大多数爬楼梯轮椅装置的自主性都不高,仍然需要在旁人的协助下实现上下楼运动。而且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由此可见,为了解决轮椅使用受限的难题,同时还要考虑我国的国

8、情,考虑到使用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研究一种价格低廉,功能多样的爬楼轮椅势在必行。目前,市场上爬楼梯轮椅多种多样,种类繁多。但是比较优秀,实用,价格低廉 的爬楼梯轮椅少之又少。目前,最为先进的爬楼轮椅为美国的iBOT。图1美国 iBOT由美国著名发明家迪恩卡门发明的爬山轮椅iBOT3000独立机动系统(以下简称iBOT)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具有上下楼梯功能的全自动轮椅。其外形如图1.1所示。 从外表看上去,iBOT与普通轮椅不大一样;它有6个轮子,前面一对为直径10厘米的实心脚轮,后面两对为直径30厘米的充气轮胎。iBOT通过复杂的陀螺仪系统保持平衡,当轮椅上分布的传感器感受到重心的变化时,

9、它们马上把这些信息传输到位于座椅下面的控制盒中。控制盒有几个“奔腾”处理器和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这些程序会“命令”轮椅的机械系统进行自我调整,保持平衡。 iBOT共有3种运动模式,一种是正常模式,像普通轮椅一样在平地上前进,6只轮子同时着地;如果遇到崎岖的路面,沙地或斜坡,它就进入四轮驱动状态,靠4个后轮行走。第二种是直立模式,只靠一对后轮接触地面,iBOT可以保持这种站立姿势,也能“直立行走”。第3种是爬楼模式,两对后轮交替“爬”到上一级(或下一级)台阶上。 iBOT的动力由两个充电电池提供,充一次电需要4小时,充电后可以走15-24公里,它在平地上的最大速度为每小时9.6公里。作为世界上第一

10、种会爬楼梯的轮椅,iBOT可以轻松地在高度为21厘米以下的楼梯上爬上爬下,还能跨过最高不超过15厘米的障碍。此外,它还可以在沙滩、斜坡和崎岖的路面上前进,并能爬上不那么陡的小山坡。 在残障人士看来,iBOT最了不起的本领“金鸡独立”才是最让他们感觉体贴的功能。它把他们升到正常人高度,使他们能够完成诸如到书架上取书、靠在吧台上喝酒等普通人能够做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它给患者一种平等的感觉,这对帮助患者建立自信来说太重要了。 具备自我姿态平衡稳定功能,使用智能手柄操作。最大爬坡能力30度,最大台阶高度21CM,售价30000美元。 iBOT配备了一套计算机传感器和陀螺仪,具有很强的自动寻找平衡能力。

11、它有4个同样大小的轮子,上楼梯过程中,乘坐者背靠楼梯,手扶楼梯把手,当身体重量落在两个后轮上时,前面两个轮子就会抬起,从后轮上面翻转过去,落至更高一级的楼梯上。乘坐者通过这种调整重心的办法,可以操作轮椅两对轮子不断翻转,沿楼梯一级一级向上移动。下楼时原理类似,乘坐者仍面向楼下,通过身体前倾来控制轮椅的运动。据介绍,由于其独特的平衡能力,轮椅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始终能保持稳定,座位也一直处于水平。不过,在没有他人辅助的情况下,乘坐者想要独立的上下楼,至少必须一只手具有活动能力。 iBOT采用轮式机构,具有多种运行模式,既能在平坦路面上快速行走,也能爬楼梯穿斜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但为了能

12、够保持始终平衡、自动调整重心,iBOT使用了多个传感器和陀螺仪系统,这当然会提高轮椅的自动行走能力,但无疑很大程度上加大复杂程度和成本、价格,对推广来说造成很大困难。本次设计要避免一味追求全自动化的传统设计理念,改用电机驱动+手工辅助的方式,由辅助人员来完成上下楼梯过程中的重心调整难题,避免复杂的平衡系统,必将大大降低成本。3.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首先,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三种主流的爬楼机构,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星轮式作为爬楼轮椅爬楼装置。装置需要采用一个或多个电机控制其平地运动和爬楼运动。其次,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需要对由人和装置组成的系统的重心作适时调节,应尽量降低重心使其运行平稳。由于楼梯具

13、有一定的倾角,前后着地之间水平方向的距离减小了,在下楼时系统容易前倾,重心靠近前支点;相反,上楼时系统易后仰,重心靠近后支点,这都使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降低。随着楼梯倾角的增加,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适时的调节系统的重心。人的重量在整个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通过调节座椅相对于装置的位置便能改变系统的重心;同时通过调整机构自动调节座椅的倾角,使之大体保持水平。此外,处于安全性考虑,为智能轮椅安装保险刹车装置,在有需要的时候使轮子锁死,防止意外的危险发生。对于如何实现平地模式与爬楼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也是重要的问题,通过减速器控制,使使用者能控制电机转速,达到切换模式的目的。 4.

14、设计方案1.1星轮式 星轮式爬楼轮椅的爬楼机构由均匀分布在“Y”型、“五星”或“+”字形系杆上的若干个小轮构成。各个小轮既可以绕各自的轴线自转,又可以随着系杆一起绕中心轴公转。在平地行走时,各小轮自转,而爬楼梯时,各小轮一起公转,从而实现爬楼梯的功能。目前星型轮机构爬楼轮椅不论是Y型、十字型还是五星型,由于其星轮轮距和深度固定,而楼梯台阶的高、宽尺寸不一,在爬行中容易出现错位打滑现象,存在的安全隐患。国内星型轮爬楼机由于没有防滑制动功能,在上下楼时需要人力牵引以防止其往下滑行,对于自重近50公斤的轮椅加人体重量,一旦出现打滑将难以控制。因此,星型轮机构爬楼机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但由于其结构简单

15、和造价低廉,在经济不宽裕的家庭仍有一定的市场。国内外发明了多种星型轮式爬楼轮椅,大多数都采用两组由3个、4个或者5个小轮组成的星型轮,星轮式爬楼轮椅由于安全性不高以及体积较大,且难以在所有住宅楼梯上使用(对台阶宽高尺寸有限制),因此难以普及。这也是星型轮式爬楼梯轮椅尽管发明专利很多,真正实施和推广的却很少的主要原因。图2 典型行星轮轮椅爬梯机构1.2履带式图3 履带式爬梯轮椅机构带型机构的爬楼梯轮椅采用比星型轮机构更为连续的行走方式,当履带每离开上一台阶或行进到下一台阶时会出现因重心偏离而前后倾侧。履带式爬楼轮椅不适合在楼梯阶沿太光滑及斜度大于3035度的环境使用。且履带磨损较大以至后期维修成本高。采用进口高质量履带尽管耐磨损性能会得到改善,但会对楼梯阶沿造成损伤。履带式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