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28130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们国家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如何指点同学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长城,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介绍长城的图片。2、过度: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记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在,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理解。(一)质疑: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讨论、学习?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随机板书:伟大的奇迹)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实行讨论、学习?过度:我们回忆一下其它的段落是从什么角度写的长城(随机板书:远望、近观、联想)(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好,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中一年级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1、这个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2、“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

3、出来。3、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4、指点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近的角度去理解长城。(三)学习第二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生:这个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能够并行。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暸望台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

4、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能够互相呼应。A、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词语令你感到很新奇吗?(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2)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瞭望口、射口吧!(同桌讨论学习)(3)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台顶上燃烟放炮,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能够传到朝廷。E、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重新感受一下长城的巧妙设计和高大坚固。3、现在,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过渡:长

5、城作为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不但建得高大坚固,而且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对长城了解了这么多后,你想到什么?(四)披文入情,倾情长城学习第三自然段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随机:理解很自然2、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3、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

6、、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的呢?A、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点:(1)建长城的材料:一块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斤?(50斤)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60个)(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多少:许很多多,无数)能想象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了吗?让我们再把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智慧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

7、、设施齐全,能防御敌人又能进攻敌人。)5从“多少”“才”字体会到什么?()6、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三、整体把握全文,升华理解1、老师小结: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4、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5、写话寄情正是这样的雄伟气魄,正是这世界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这些名人在登完长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学生写,汇报)四、总结板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