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275835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为全面完成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397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目的意义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因此提高播种质量对夺取小麦丰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整地、耕作方式和时间不能适应机械和气候等条件的变化,导致整地质量不高,播种不规范,出苗率低,不能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要求,无法奠定高产基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这对小麦播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带动全省秸秆还田质量的提

2、高和小麦播种方式的改进,达到小麦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效果,防止或减轻干旱和冻害危害,为小麦高产稳产打好基础。二、主要技术内容(一)实行秸秆还田,耕翻与耙耢、镇压相结合。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要机械粉碎两遍,抛洒均匀。整地时,要采用大犁深耕翻,破除犁底层,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旋23遍,耙耢24遍并镇压,使土壤细碎,上松下实,底墒充足。秸秆还田地块土壤过于疏松时,播前还应镇压沉实土壤,避免悬松造成播种过深或干旱、受冻死苗。(二)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一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光温条件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种植。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在肥水条件

3、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三是根据不同耕作制度选用良种。如麦棉套种,不但要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同时要具备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性,以缩短麦、棉共生期,提高光合效率。四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如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三)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量施用氮素化肥。氮肥底施与追施相结合,一般田块底肥与追肥各半,超高产田底肥40%、追肥60%。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在使用无机肥的同时,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均衡持久提供小麦生育期内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四)适期、适量、足墒播种。鲁东、鲁中、鲁北的小麦适宜播

4、期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鲁西的适宜播期为10月3日至10月12日;鲁南、鲁西南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至15日。在适期播种情况下,精播高产麦田,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基本苗12万15万,成穗率低的品种可适当增加播量。半精播中产麦田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旱作麦田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晚茬麦田每亩基本苗20万30万。播前02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80%的地块,应灌水造墒,确保足墒播种。(五)播后镇压。小麦播种时要用带有镇压装置的播种机械边播种边镇压。播种完成后,再用专门的镇压装置镇压一遍,以沉实土壤,保墒提墒。也可播后浇“蒙头水”,切实保证出苗率和提高整齐度。三、实施地点、规模与任

5、务(一)实施地点。在招远市、济宁市市中区、临沭县、陵县、庆云县、高唐县、邹平县、东明县等8个县(市、区)组织实施。(二)实施规模与任务指标。每个县建立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示范方、万亩核心示范区各一处,辐射带动十万亩。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70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幅10%以上;百亩示范方,亩产量指标650公斤;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亩产量指标600公斤。辐射带动区平均亩产较前三年平均水平增产5%。示范区内高产良种统供率100%,种子包衣率100%。项目区内玉米秸秆还田率、机械深耕率、良种统供率、种子包衣率、机播、机械镇压率均达100%,出苗率95%以上,缺苗断垄率低于1%。四、任务分

6、工(一)省农技推广总站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布置部署、协调调度、监督检查、交流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技术小组由省内科研单位和农业大学的知名小麦栽培、育种专家及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小麦技术推广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2制定省级总体方案。确定项目主要推广的技术内容、实施地点、推广规模和实施进度,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组织技术培训和指导。邀请有关专家,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编写培训教材,在小麦播种前和返青等关键生长发育时期,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

7、进行集中培训,编制并下发技术意见,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指导,掌握项目区总体情况,召开会商会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意见。4召开现场观摩会议。选择技术示范到位、实施规模大、效果好的示范区,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各项目区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等参加现场观摩会议。5搞好信息宣传。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稿件5篇以上。6做好检查督导工作。在项目中期和结束时对项目进度和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调度和检查,总结经验,认真查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7搞好验收总结。小麦收获前,在县级小麦产量初测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对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示范方、千亩核心示范区、万亩辐射带动区进行复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

8、施情况进行汇总、总结。8开展项目自评和考评。项目结束后,根据项目开展、余期目标完成、资金使用、档案管理、信息宣传、农户回访等情况,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考评排序,并进行自评工作。(二)基层实施单位1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内项目的组织、部署、协调等工作;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项目区内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2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具体落实到村、到户、到田,确定本区域内品种、机械、耕作方式,搞好物资准备和发放。3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至少

9、培训2期,每期20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技术讲座4期以上。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5000份以上。4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根据生产进程,搞好相关的生产和技术记载,保存各阶段的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5搞好信息宣传。在市县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稿件3篇以上。6做好项目测产验收工作。小麦收获前,组织技术人员对攻关田、示范方、核心示范区及辐射带动区小麦产量进行自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上报。7开展项目自评工作。项目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调查结果,根据项目开展情况,结合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办法,撰写自评报告,进行成绩确认,及时

10、上报并加附支持打分的相关资料。五、资金用途项目经费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本项目省级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督导、绩效评价及总结验收等。具体经费预算如下:1省级总体方案制定和项目部署费1.5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的制定、论证,召开项目部署会议等。2技术培训和指导费4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举办技术培训班等。3检查督导费2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4绩效评价和总结验收费2.5万元。主要用

11、于项目结束后,对各项目区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开展省级自评和复评,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二)基层实施单位资金用途招远市、陵县、邹平县的项目资金30万元,济宁市市中区、临沭县、庆云县、高唐县、东明县的项目资金20万元。具体预算如下:1方案制定及项目部署费23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论证,召开本地区项目部署会议等。2试验示范基地补助费613万元。主要用于种子补贴、化肥补贴、试验地租赁等物化补助。3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费812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进行技术指导等。4测产验收总结和考评费4万元。主要用于自测、组织专家对项

12、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本地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自评等。六、进度安排(一)2013年1011月。做好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项目区的规划,落实核心示范区地块。安排各项配套试验和示范田的播种准备工作。进行秋种培训、小麦规范播种技术巡回指导和服务,把好播种质量关。(二)2013年1112月。进行小麦苗情考察及冬前管理工作,每个项目县举办项目区技术人员和示范户冬前麦田管理培训班。(三)2014年14月。举办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培训班,做好春季苗情考察和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四)2014年5月。选择项目实施较好的地区召开小麦新品种和高产攻关田观摩会,做好小麦后期管理工作。(五)2014年67月。组织测产验收工作,

13、进行项目总结,撰写总结报告,提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项目检查,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七、保障措施项目采取自上而下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指导责任制。(一)建立领导和技术组织。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布置部署、协调调度、监督检查、交流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成立由省内科研单位和农业大学的知名小麦栽培、育种专家及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小麦技术推广人员组成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二)建立项目实施档案。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

14、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三)实行专款专用。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宣传培训力度,提高项目区小麦规范化种植水平。 (五)做好检查督导和绩效评价。项目县(市、区)要及时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积极开展自评、绩效确认和问卷调查等工作并及时上报自评报告。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关键生产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结束后根据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对各项目县(市、区)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行复评和省级自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各项目县(市、区)要于5月下旬,对小麦产量进行初步测产,及时上报省农技推广总站。根据测产情况,厅里将组织有关专家统一进行项目验收。项目结束后,召开专题总结交流会议。各项目县(市、区)要于2014年7月10日前,将项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报省农技推广总站。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