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参考资料水质油类红外光度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274154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参考资料水质油类红外光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题参考资料水质油类红外光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题参考资料水质油类红外光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题参考资料水质油类红外光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参考资料水质油类红外光度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外分光法油类(GB/T16488-1996)试题一、填空题1.用于测定油类物质的样品如不能在24h 内测定,采样后应加酸化至 PH2,并于 2 5下冷藏保存。答案: 盐酸2. 硅酸镁吸附剂使用前应置高温炉内加热h进行处理。答案: 500 23.硅酸镁使用前应根据其重量,按6的比例加适量,密塞,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 12h 后使用。答案: 蒸馏水4.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测定水中油类,当取样体积为5L 时,测定下限浓度为答案: 0.02mg/L5.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试样体积为 5L,萃取液体积为50.0ml ,使用光程为 4cm 的比色皿时,方法的检出限为mg/L.答案: 0

2、.01mg/L6.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是利用油类物质在近红外区cm-1 的特征吸收进行测定答案: 29307.非分散红外法测定水中油类物质,当油品中含多时会产生较大误差。答案: 芳香烃8.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在2600 3300Cm-1之间进行扫描,其吸光度不应超过(1cm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 。答案: 0.039.石油类的定义是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能被萃取而不被吸附,并且在波数为Cm -1 , Cm-1 和Cm-1 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答案: 四氯化碳硅酸镁 2930 2960 303010.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测定,另一份经硫酸镁

3、吸附后测定。答案: 总萃取物石油类二、判断题1.测定油类采样后应加盐酸酸化至PH2,并于 2 5下冷藏保存,24h 内测定()1答案: 错误用于测定油类物质的样品如不能在24h 内测定,采样后应加盐酸酸化至PH2,并于 2 5下冷藏保存。2.油类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能被石油醚萃取并被测量的所有物质,包括被溶剂从酸化的样品中萃取并在试验过程中不挥发的所有物质。答案: 错误四氯化碳萃取3.水中油类物质测定,允许实验室内再分样。()不允许4.水样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含量较高时,应采用直接萃取法()答案: 正确5.当水样中含有大量芳烃及其衍生物时,应首先选用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答案: 错误首先选用红外分

4、光光度法6. 测定水中石油类,用吸附法去除动植物油干扰时,如果萃取液需要稀释,可在吸附后进行稀释答案: 错误应在吸附前进行稀释三、选择题1.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时,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后,去除的是()等非极性物质.A.石油类B.动植物油类答案:B2.水样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含量较高时,应采用()萃取法A.直接萃取法B.絮凝富集萃取法答案:A3. 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当水样中含有大量芳烃及其衍生物时,应首先选用()A.红外分光光度法B.非分散红外光度法答案:A4.硅酸镁的处理过程是置高温炉内()加热2h2A. 300 B.400C. 500答案:C5.无水硫酸钠的处理过程是置高温炉内()加热

5、2hA. 300 B.400C. 500答案:A6. 测定水中油类物质,萃取时为防止漏液,所用的分液漏斗的活塞()涂少量凡士林作润滑剂。()A.不可以B.可以答案:A四、问答题1. GB/T16488-1996 中包括哪两种方法?答案: 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2. GB/T16488-1996 中有哪两种萃取方法?答案: 直接萃取法和絮凝富集萃取法3. GB/T16488-1996 中分离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吸附分离有哪两种方法?答案: 吸附柱法和振荡吸附法4.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校正系数所需的标准溶液是什么?答案 :正十六烷、姥鲛烷、甲苯(或正十六烷、异辛烷、苯)五、计算题1. 某水样 500ml,经萃取后定容至25.0ml, 测定萃取液中总萃取物的浓度为50.0mg/L ,剩余萃取液经硅酸镁吸附后,测得石油类的浓度为30mg/L,分别计算该水样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浓度。答案:石油类浓度: C1 3025.0/500 1.50 (mg/L )动植物油类浓度:C2( 50 30) 25.0/500=1.00(mg/L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