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性别控制技术剖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272795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性别控制技术剖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项目概述 近年来我国奶牛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世界平均水平 相比仍相当滞后,2006 年我国有奶牛 1363 万头,个体产奶 量2380kg,纯种荷斯坦奶牛约360 420万头,一个泌乳期 产奶量在6t以上的纯种荷斯坦奶牛约96万头。因此,我国 良种奶牛目前尚处在数量很少的阶段,如何加速提高良种奶 牛存栏量,已成了我国发展奶牛业的关键环节。家畜的性别 控制技术是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和性别控制四大 繁殖新技术之一,人们希望让特定性别的家畜进行按需生 产。在自然条件下奶牛的雌雄比为1:1,两性个体对后代的 遗传贡献相等,对生殖和进化同等重要。但在用作经济动物 时,雌雄个体的价值则大不相

2、同,因为畜牧生产中许多重要 的经济性状都与性别有关,例如:肉、蛋、奶、毛、茸等。 因此,通过人为方法控制出生奶牛的性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义。性别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即是由性染色体决定。但染 色体理论并非性别决定机制的全部,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 也是性别决定机制中的重要条件,这些因素包括温度、光照、 营养、激素、体液的酸碱度、输精时间、胎次及年龄等。当 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后代性别也将发生变化。 关于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目前主要是利用X, Y精子个体 在大小、密度、电荷、DNA含量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离心法、 电泳法、免疫法等方法分离 X, Y 精子及胚胎的性别鉴定。从理论上讲,这类方法

3、最为可靠,但由于受经济、设备、技 术、操作要求、技术人员等条件的限制,短期内很难在广大 生产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因此,从性别决定机制的环境因素 中寻找一条简单可行的性别控制途径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 点,通过控制母畜的授精环境来达到性别控制的目的。1.1 研究内容1.1.1 输精时间对性别影响研究1.1.2 子宫内粘液 PH 值对性别影响研究1.2 技术难点和技术关键奶牛性别控制技术规程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母犊牛出生率达到 90%1.4 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分年度填写)2010 年分别开展输精时间对性别影响的研究、子宫内粘 液 PH 值对性别影响研究,产母率分别达到 80% 、75%。2011

4、年完善奶牛性别控制技术规程。采用性别控制技术 产母率为 90%。完成全部试验研究任务,提交鉴定验收。2 研究方案2.1 输精时间对性别影响研究分别对奶牛排卵前 8 小时、4 小时、排卵时及排卵后 4 小时、8 小时授精,找到产雌率最高的时间。2.2子宫内粘液PH值对性别影响研究分别用 5%盐酸精氨酸、10%盐酸精氨酸、1%醋酸、3% 醋酸处理子宫颈,使子宫内粘液 PH 值下降,找到产雌率最 高的物质及浓度。3 计划研究任务完成情况3.1 输精时间对性别影响研究3.1.1 试验目的 通过对奶牛输精时间的控制,确定产 雌率最高的输精时间。3.1.2 试验材料 奶牛为养殖户养殖3.1.3 试验方法选

5、择发育正常、健康无病、体况和饲养条件基本一致母 牛随机分为 5 个试验组,分别在排卵前 8小时、4 小时、排卵时及排卵后 4 小时、8 小时授精。母牛产犊后计算产雌率。3.1.4 结果与分析配种时间产犊数(头)母犊数(头)产雌率(%)排卵前8小时574680.70排卵前4小时492961.22排卵时391948.71排卵后8小时382873.68排卵后4小时462860.87由于 x、y 两类精子的体积、比重、电荷、运动性等特性不同,在子宫颈内,y精子游速快、最早到达受精部位, 优先与等候的卵子结合。如果此时已排卵,那么y精子与卵 子结合,形成雄性。 x 精子运动较慢,到达受精部位晚,而失 去

6、了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反, 在排卵前 810 小时输精,LS,由于 y 精子早期到达,能量已消耗很多,许多酶已失活, 其寿命又短。当排卵时,y精子接近失活,失去了与x精子竞争的能力,这时与卵子结合的大多为x精子,后代雌性就会增加。反之,后代雄性就好增加。3.1.5 结论与讨论排卵前8 小时输精,母犊牛出生率最高,为 80.7%,对 比其他时间差异显著(PvO.05)排卵前一定时间输精多产雌 犊,而在排卵后输精多产雄犊。控制授精时间的方法较简便, 但对掌握适时输精的技术要求较高。此外,在奶牛人工授精 技术上,为保证冻精的受胎率,一般推荐在接近排卵时输精, 这就需要精确的确定排卵时间,对人员的要求

7、比较高,建议 今后在有条件情况下进行深入研究。3.2子宫内粘液PH值对性别影响研究3.2.1 试验目的Y精子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力要弱于X精子,而对碱性环 境的耐受力要强于X精子。因而通过对奶牛子宫内粘液PH值的改变,使母牛犊的出生率提高。3.2.2 实验方法3.2.2.1不同浓度的盐酸精氨酸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随机选择繁殖机能正常的黑白花奶牛 155头分成两组, I 组 83 头, II 组 72 头,按照如下方法处理,以探讨不同浓 度的盐酸精氨酸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投药和输精都 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法,每个情期输精一次。I 组,将 2 毫升 5% 盐酸精氨酸溶液输入子宫颈前 1/3 处,

8、隔 30 分钟后在同一部位输入精液。II组,将2毫10%盐酸精氨酸溶液输入子宫颈前1/3处, 隔 30 分钟后在同一部位输入精液。3.2.2.2盐酸精氨酸输入部位不同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 影响随机选择繁殖机能正常的黑白花奶牛210头分为两组, I组112头,11组98头,按照如下方法处理,以探讨盐酸精 氨酸输入部位的不同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投药和输 精都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法,每个情期输精一次。I组将2毫升5%盐酸精氨酸溶液输入子宫颈前1/3处, 隔 30 分钟后在同一部位输入精液。II 组,将 2 毫升 5%盐酸精氨酸溶液输入子宫体内,隔 30分钟后在同一部位输入精液。3.2.2.3盐酸

9、精氨酸作用时间不同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随机选择繁殖机能正常的黑白花奶牛 195 头,按照盐酸 精氨酸在子宫颈内作用时间的不同分为 I 组(15 分钟)和 II 组(30分钟),I组87头,II组108头,按照如下方法处理。I 组,将 2 毫升 5%盐酸精氨酸溶液输入子宫颈前 1/3 处, 隔 15 分钟后在同一部位输入精液。II 组,将 2 毫升 5%盐酸精氨酸溶液输入子宫颈前 1/3 处, 隔 30 分钟后在同一部位输入精液。3.2.2.4 不同浓度的醋酸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将供试奶牛 73 头按照输入奶牛生殖道内的醋酸浓度的不同分为两组, I 组 45 头, II 组 28 头,按

10、照如下方法进行 处理。I 组,将 2 毫升 1%醋酸溶液输入子宫颈前 1/3 处,隔30 分钟后在同一部位输入精液。II 组,将 2 毫升 3%醋酸溶液输入子宫颈前 1/3 处,隔30 分钟后在同一部位输入精液。3.2.2.6 对照组统计 313 头正常繁殖的奶牛为本实验的对照组3.2.2.7 综合利用奶牛性别控制技术队奶牛后代性别比例 的影响将 2 毫升 5%盐酸精氨酸溶液在排卵前 8 小时输入子宫 颈,隔 30 分钟后在同一部位输入精液,与对照组比较。3.2.3 实验结果3.2.3.1不同浓度的盐酸精氨酸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不同浓度盐酸精氨酸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组别产犊数(头)母犊数

11、(头)产雌率(%)5%浓度组624775.81% b10%浓度组443170.45% b对照组22911449.78% a注:同列数据中标注相同字母的两组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标注不同字母的两组表示差异显著(P0.05)3.2.3.2盐酸精氨酸的输入部位不同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 的影响输入部位不同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组别产犊数(头)母犊数(头)产雌率(%)子宫颈796075.95 b子宫体745574.32 b对照组22911449.78 a母的两组表示差异显著(pvO.05)。如表所示,子宫颈处理组和子宫体处理组的产雌率分别 比对照组高23.64和24.54个百分点,差异均显著(p

12、v0.05 ) 子宫颈处理组比子宫体处理组高 1.63 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 ( p0.05) )。3.2.3.3 盐酸精氨酸在生殖道内的作用时间对奶牛后代 性别比例的影响盐酸精氨酸作用时间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组别产犊数(头)15分钟6130分钟79对照组229母犊数(头)产雌率(%)4573.77 b6177.22 b11449.78 a注:同列数据中标注相同字母的两组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标注不同字 母的两组表示差异显著(P0.05)。15 分钟组和 30 分钟组奶牛的产雌率分别比对照组高23.99和27.44,差异均显著(p0.05)。3.2.3.4 不同浓度的醋酸对奶牛后代

13、性别比例的影响不同浓度的醋酸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组别产犊数(头)母犊数(头)产雌率(%)1%浓度组261453.853%浓度组12650.00对照组22911449.78注:同列数据中标注相同字母的两组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标注不同字母的两组表示差异显著(p0.05 ) 3%浓度组的产 雌率提高了 0.2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1%浓度 组比3%浓度组高 3.85 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 p0.05)。3235不同的调节生殖道PH的试剂对奶牛性控效果的比较将参试奶牛按调节生殖道 PH 所用的药剂的不同分组统 计,试验结果见表:不同试剂对奶牛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组别浓度产犊数(头)母犊数(头)产雌率(%)5%35526875.49盐酸精氨酸10%443170.4539929972.971%261453.85醋酸组3%12650.00382052.63对照组22911449.78注:同列数据中醋酸组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盐酸精氨酸表示差异显著 (P0.05),但5%浓度组的产雌率比10%浓 度组的咼5.04个百分点。醋酸处理组的平均产雌率为 52.63%,比对照组高 2.85 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p0.05 )醋酸处理组与盐酸精氨 酸处理组相比,盐酸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