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谐振管实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27223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波谐振管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声波谐振管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声波谐振管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声波谐振管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声波谐振管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波谐振管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波谐振管实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波谐振管综合实验预习报告一、 实验目的1、 研究声波在谐振管中的运动规律;2、 利用共振法和回声法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二、 实验仪器Pasco Wa-9612型谐振管装置,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三、 实验原理1、 空气中的声波 当扬声器的膜片振动时,便会产生声波,并通过空气传播。这种振动与波在一根绳子上的传播形式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绳子上介质的振动与绳子上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空气的振动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纵波。空气中的声速由下式给出:其中为空气定压热容与定容比热之比,为空气的摩尔质量,为空气的热力学温度,R为热力学普适常量。对于干燥空气, ,声速展开到1阶,声速约为2、 管中的声场 在长度

2、为的管道中,声压为的声波沿声波管的轴线方向右传播,进行波在界面0的位置受到反射,反射波的声压为,进行波与反射波的声压方程为 (1) (2) 其中为振幅,为声波频率,k为波矢。管中合成波的声压 (3)其中为合成波的振幅,固定为相位因子。定义声波界面反射系数,则: (4)表示反射系数的绝对值,为界面处反射波和入射波的相位差。将(4)式代入(3)式中。总声压表示为: (5)总声压振幅表示为: (6)当时,具有极小值:。当时,有极大值:。定义驻波比G为: (7)则界面反射系数可以表示为: (8)由此可知通过测量管道中的声压分布可以求出管道界面的反射系数。如果管端口介质为理想的吸声负载,则,。如果管端口

3、材料为钢性的全反射材料,则,。此时,管道中声波的总声压振幅大小为: (9)管中形成了完全的驻波。3、管中声波的谐振 正如以上所述,当波从管尾反射,反射波与原来的行进波发生干涉时就会产生驻波,但是,声波却可以在管的尾端来回反射好几次,所有这些反射波将一起发生干涉。一般来说,这些反射波的位相不一定相同,因此合成的振幅会比较小,然而在某些特定的频率,它们的位相一致,则会产生一个振幅非常大的驻波,这些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要形成谐振,管的长度l和声波的波长之间必须满足特定的关系,即声波在管内来回一次积累的相位必须是的整数倍。显然,谐振的条件与管口的开闭情况有关。 对于开管(两端开口),谐振时管端口为声波

4、的波节,波长满足以下条件: (10)其中n为正整数,n不同代表不同的谐振模式。考虑介质中声波波速 与其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则谐振频率可以表示为: (11)其中为n=1频率,称基频,谐振频率必须为基频的整数倍。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谐振频率与其振动模式数n之间的线性依赖关系,其斜率为基频 。 对于闭管(两端开口,一段闭合),谐振时,开管端口为声压的波节,封闭段为声压的波腹,波长和管长之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2)其中n为正整数,同样,管长和声波波长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13)n=1时,则 (14)与开管不同,闭管中的谐振频率随振动模式数 之变化的斜率为 ,不是 。 此外,根据公式管长和波长的依赖

5、关系,在固定的谐振频率f,测量不同管长条件下的谐振模式数,由的关系的斜率可以求出谐波的波长。 上面的公式和图像假设开管时声压的波节正好出现在管口。实验中发现,实际的波节大致位于管外0.4倍管直径的位置,因此要对管中驻波的公式进行管口修正: 开管: (15) 闭管: (16)其中d是管的直径。4、声波的传播速度的测量 管中声速的测量主要有共振法和回波法。 在共振法测量是基于声波在管中传播,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管长的和波长及频率之间满足(10)到(16)的关系。对于特定长度的管,可以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使在管中形成谐振,然后测量声波的基频 或震动模式数目,可以求出声速。 此外,特定频率的波

6、管中一旦形成驻波,声压的近邻波或波腹之间的长度为,可以通过测量波节之间的长度来测量波长,进而获得声速。声波在管中传播,在端口的界面会发生反射,可以通过测量探测器与端口之间的距离以及初始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测量声速。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常常通过改变探测器与端口之间的距离 ,通过线性拟合来求声速。四、实验内容1、研究开管、闭管中沈波谐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动模式数之间的关系,求基频;2、测量开管、闭管中驻波的声压分布,计算声波的声速;3、研究特定频率下,闭管中的长度与谐振模式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声速;4、观察开管、闭管中回声波的特点,用回声法测量声速(选做)五、实验步骤1、连接示波器、PASCO

7、WA-9612型谐振管装置及扬声器和微型麦克风,信号发生器采用在示波器上集成的信号源。声波由扬声器来产生,通过固定在一根金属杆的微型麦克风来探测,麦克风可以通过金属管在管中来回移动来检测管的波形特性,通过其上的开管来打开和关闭。谐振管的长度为90cm,内有标尺,可以在一个端口插入活塞来形成闭管,并通过移动活塞的位置来调节管长。2、选用正弦波,调节其电压幅度到合适的大小(过大的会损坏扬声器,太小则信噪比低),通过至于距离管口约2cm的麦克风来测量声波信号,调节信号源的频率,使得麦克风的信号最强,达到谐振,分别测量管中声波谐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动模式数之间的关系。3、选定一频率(7001200Hz)

8、,微调频率达到谐振,移动固定麦克风的金属杆,分别测量开管、闭管中波的声压分布规律,计算波长及声速;4、选定一频率(7001200Hz),将麦克风置于距离扬声器端口2cm附近的位置,移动闭管中活塞的位置,测量管中声波谐振振动模式数与管长的关系,计算声波的波长和声速。5、选用10Hz的方波,将麦克风从管的一端开始移动,观察初始波和回波信号的特点,测量开管、闭管中波的波速。注意:实验结束后关闭麦克风电源。六、思考题1、用麦克风探测器可以确定波节和波腹的位置,你认为哪一个可信的程度较高?请分析原因。答:波结可信度较高,因为波节处,声波变化率最大,较容易确定波节的位置,而波腹处声波变化率为 0,难以绘制

9、出的图像上准确找到斜率为 0 的点,故波节的可信度较高。2、假设声速已知,怎样利用该实验学到的内容测量谐振管的长度?你设计有关测量管长的方法有什么潜在的实际应用?答:根据 ,可以测出多组谐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动模式数,绘制线性图像,求出斜率k。3、声音在管中的传播速度与管的内径尺寸有关系吗?为什么?答:无关。声音在管中传播有两种途径:通过管内空气传播和通过管壁传播,传播速度只与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和管壁材料有关。4、管中声波的特性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答:双驱动热声热机,测绘勘探,建筑施工凿井。七、 实验记录1.谐振频率与振动模式数间的关系闭管管长=80 cm,直径d=3.159cm,室温20。

10、开管波长:根据得开管波长理论值为1.663m计算开管基频的理论值=206.3Hz,闭管基频= 107.1Hz开管闭管谐振频率f(Hz)n谐振频率f(Hz)n559.53756.64722.54956.15926.85120261122614207131471633815118开管基频实验值= 199.5Hz 闭管基频实验值=115.8Hz相对误差:2.开管、闭管中声压分布规律开管谐振频率= 926.8Hz麦克风位置x(cm)波形峰值V(mV)x(cm)V(mV)x(cm)V(mV)35.60361.92693.4466.44394.80720.8095.60426.52753.40123.60

11、455.84785.48151.04484.68183.56512.76215.64541.24245.92574.12275.48606.24304.36636.60332.24665.80闭管管长L=80cm 谐振频率=1202Hz麦克风位置x(cm)波形峰值V(mV)x(cm)V(mV)x(cm)V(mV)34.00291.48551.4454.64313.60571.5675.00334.56593.4093.24354.60614.84112.52374.44635.00131.08392.92654.24152.04413.52673.52173.80431.76691.32194

12、.36454.32711.60214.92474.36733.40234.00494.56754.52252.28514.44774.96271.20533.00794.92由图得在 0 到 90cm 有 5个波峰 4个波谷,得=37cm误差=0.3%结论:实验测得的波长为37cm;声速为 343.2m/s由图得在 0 到 90cm 有 6 个波峰 5个波谷,得=28cm误差=1.4%结论:实验测得的波长为28cm;声速为 337.6m/s3.管长和谐振模式频率f= 1202Hz管长(cm)78615036227n654321由图得斜率 k=13.89,则波长=2k=27.78cm,则波速v=f=333.9m/s误差=2.3%结论:测得波长为27.78cm,波速333.9m/s误差分析1. 其他同学实验杂音的影响,及示波器的杂波造成信噪比较低。2. 对于闭管,测量时选取管长较长,活塞密封不良时,声波信号会偏弱,测量误差较大。3. 探测器及活塞的位置不精确。4、仪器本身的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