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272040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1.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H=+1.9 kJ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稀溶液中:H+OH=H2O H=57.3 kJ,若将含1 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

2、于蒸气状态硫的能量高,均燃烧成为二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相对较多,错误;B:本身能量越高越不稳定,错误C:中和热要求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而现在为醋酸,边吸热边电离,放出的热量少,正确;D:1mol氢气燃烧放出热量,所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H285.8kJ/mol,错误,选C。考点:考查反应热大小比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2.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E1、E3表示两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B. 三种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BACC. 整个反应的H=E1E2 D. 加入

3、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焓变,但能提高产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B正确;C、整个反应中H=(E1-E2)+(E2-E3)-E4=E1-E3-E4,C错误;D、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也不会提高产率,D错误。答案选B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 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B. 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C. 乙醇是比汽油更环保、不可再生的燃料D. 石油和煤是工厂经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答案】B【

4、解析】试题分析:A、可燃冰”外观像冰,其化学组成是CH4nH2O,水的化学式为H2O,根据元素守恒知,水不能变为油,故A错误;B、氢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且燃烧后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故B正确;C、乙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但乙醇为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石油和煤都属于化石燃料,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B。考点:考查了燃料的相关知识。4. 反应4A(g)+5B(g)4C(g)+6D(g),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B. 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

5、至少为0.45 molC. 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D. 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 4A(g)+5B(g)4C(g)+6D(g)起始量(mol) x y 0 0变化量(mol) 0.3 0.375 0.3 0.45平衡量(mol) x-0.3 y-0.375 0.3 0.45A、A的平均反应速率= 0.3/5/30=0.0020 molL-1s-1,A错误;B、起始量不定,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B正确;C、起始量不知,容器中A、B、

6、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不一定是4:5:4:6,故C错误;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减少了0.30 mol,故D错误;考点: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知识的考察。5. 已知某反应aA(g)+bB(g)cC(g)H=Q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和)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T2,a+bc,Q0 B. T1T2,a+bc,Q0C. T1T2,a+bc,Q0 D. T1T2,a+bc,Q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温度为T1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P2P1,且压强越大,B的含量高,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

7、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a+bc;压强为P2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1T2,且温度越高,B的含量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Q0,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图象判断温度、压强的大小,根据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温度相同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压强大小,再根据压强对B的含量的影响,判断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确定反应气体气体体积变化情况;压强相同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温度大小,再根据温度对B的含量的影响,判断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确定反应的热效应。6. 下列叙述正

8、确的是()A. 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为弱电解质B. 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故硝酸钾溶液为电解质C.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为弱电解质D. 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故硫酸钡为强电解质,错误;B、硝酸钾溶液能导电,但硝酸钾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C、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部分电离,故碳酸为弱电解质,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错误;D、石墨为单质,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正确。考点: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7. 在

9、25 时,用蒸馏水稀释1 molL1氨水至0.01 molL1,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A. B. C. D. c(OH)【答案】A【解析】A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一水合氨分子的物质的量减小,该比值增大,故A正确;B溶液中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且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数目增多,则该比值变小,故B错误;C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一水合氨分子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该比值减小,故C错误;D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n(OH-)增大,但n(OH-)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

10、大程度,所以c(OH-)减小,故D错误;故选A。点睛:注意把握稀释弱电解质时促进弱电解质电离。本题中ABC直接分析浓度比值的变化比较困难,如果首先分析物质的量的变化就简单多了。8. 甲酸(HCOOH)是一种一元弱酸,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 常温下,1 molL1甲酸溶液中的c(H)约为1102molL1B. 甲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C. 10 mL 1 molL1甲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D. 甲酸溶液与锌反应比强酸溶液缓慢【答案】A【解析】若能说明在相同条件下甲酸只发生部分电离,便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c(H)c(HCOOH),则说

11、明甲酸部分电离,A项正确;甲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只能说明甲酸的酸性比弱酸碳酸强,但比弱酸酸性强的酸不一定是弱酸,B项错误;中和反应中酸碱的物质的量与电离程度无关,C项错误;未指明甲酸和强酸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和锌的总表面积的大小等,故无法证明甲酸是弱电解质,D项错误。9. 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A. 含H的溶液 B. c(OH)c(H)的溶液C. pH7的溶液 D. 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任何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离子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故A错误;Bc(OH-)c(H+),则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C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如10

12、0时,纯水的pH=6,则6pH7的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D酸能和铝反应生成氢气,强碱溶液也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故D错误;故选B。【考点定位】考查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明确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OH+)、c(H+)的相对大小是解本题的关键。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OH-)、c(H+)的相对大小,如果c(OH-)c(H+),则溶液呈酸性,如果c(OH-)=c(H+)则溶液呈中性,溶液c(OH-)c(H+),则溶液呈碱性。10. 常温下,将pH1的硫酸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

13、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两者pH都升高了1。则加入水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比约为()A. 111 B. 101 C. 61 D. 51【答案】C【解析】设每份硫酸的体积为1L,pH=1的硫酸溶液中c(H)=0.1molL1,c(H2SO4)=c(H)/2=0.05molL1,pH升高了1,则溶液中c(H)=0.01molL1,当是加水稀释时,设加入水的体积为xL,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1L0.1molL1=(1+x)L0.01molL1,x=9,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时,设加入氢氧化钠的体积为yL,则有:(1L0.1molL1-yL0.05mol

14、L1)=0.01molL1(1+y)L,y=9/6,则加入水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6: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解题关键:运用物质的量计算公式计算,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题目难度中等,易错点:另一份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硫酸溶液的pH、氢离子浓度、H2SO4化学式中的计量数2、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的浓度,四个物理量要理解清楚。11. 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 随着Na

15、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有用标准液洗涤,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会造成NaOH溶液的浓度变小,用量增多,结果偏大,A错误;B、酸中滴入碱,溶液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溶液pH由小变大,B正确;C、用酚酞作指示剂,锥形瓶溶液开始是无色的,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而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证明滴定达到了滴定终点,C错误;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造成碱的用量偏多,则测定结果偏大,D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误差分析。【名师点睛】酸碱滴定前的操作主要有:检漏、洗涤、润洗、注液、赶气泡、调液。滴定过程中操作有左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