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700字5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270804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700字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700字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700字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700字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700字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700字5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700字5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1读了朱自清散文确实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来的深入人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潭荷塘月色揭示了思乡;“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虽身老凄凉,但挺着微胖的身躯,艰难的给我买桔子,那虚弱的背影负载着父亲厚重的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用来形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印象中,盈盈的月,朦胧的烟霭,碧阴阴的水,断续的歌声,微漾的醉,秦淮河美极了。就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自己的情感交融其中。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

2、的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使他不能真正超脱,为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慨。于是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一星两星的灯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凄凉。平静的文字下,隐藏了心情的起伏;真情的流露,铺垫了自己执着的追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读完匆匆后脑海中浮现出的论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我们要靠的是自身能力而非守株待兔似的徒守成功。人生苦短,现实残酷,山不过来我过去,我们是主宰万物的精灵,我们有能力不

3、让时间偷偷在眼皮底下溜走,我们有能力“把玩”时间,而非浪费时间。我们不会掩面叹息,我们会让时间折服于自己手中。“盼望着,盼望着”这样阳光的开头,给人心灵以不小的动力。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从万物复苏,到动人春天,碧悠青草,花木争荣,和煦春风,由远及近,由视觉到感觉,把一顺带的景物自然的连接起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有的是希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心灵上经过了洗礼,对这些诗美、景美、朴质美的*更是爱不释手。“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2“层层的叶子中

4、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果然名不虚传,令我如身临其境,合上这本书,鼻孔里还残留着荷香,目光里还带着对荷的柔情,脑海里还浮想联翩,意犹未尽啊!早就听说朱自清是个很有才华的作家,直到我们课本上学到他的作品匆匆,让我深刻领悟了时间的珍贵,我们要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学习,不能枉度此生。此后,我迷恋上了他的散文,要求妈妈给我买了这本朱自清散文集,看到此书,我便爱不释手,不肯放下了。朱自清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大致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描写个人以及家庭生活为主,具有非常浓烈的人情味和感情色彩;另一种主要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为主,抒发了朱

5、自清的个人感情。书里既有荷塘月色美轮美奂的荷花,又有背影中父亲伟大无私、宽容的爱。还有春中一副生机盎然的画卷,乞丐,儿女,佛罗伦司等等,篇篇都令我回味无穷。朱自清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过多的修辞以及惊心动魄的内容情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和那清丽隽秀的文笔,一点也不做作,令人读起来觉得亲切朴素,深深打动着我的心,他所传承的民族精神和真挚情感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此外,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博物院,让我知道了国内外的一些稀世珍品,知道了许多名人轶事,学到了许多历史及书画方面的知识。冬天,绿,看花,则让我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丰富了阅读知识,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诚

6、意,儿女,哀互生,又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从这篇篇清新优雅,如诗般的感人散文中,你细细品味出其中的美,爱,信念和智慧了吗?朱自清的散文是久盛不衰的永恒经典!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700字5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3这几天一直在看朱自清散文集,觉得有着很大收获,对于读书技巧方面,也有了新的感悟。散文集不似小说,传记,我只能从大致的角度来说。朱自清的文笔,我一向认为很好。他的*,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有很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读来颇有清秀之气。春与荷塘月色即使如此,文中没有太多的华丽之词,而大多用的是拟人、比喻等普通常见的修辞手法,却能将眼前一排景色描写

7、得如诗如画,栩栩如生,由此,朱自清的写作手法,也便可见一斑了。我本人的写景作文写得并不是特别好,但读了他的文后,便有很大收获。他的*平淡质朴,有很浓烈的生活气息。而在他的所有*相比,文笔风格也有很强的转变。朱自清早年的*与后期的相比,其中早年*的笔锋就颇有些文言文的味道,读来并不顺畅,大都让我半知半解,而后期的作品则有了许多白话文,更加贴近现代了。前言中说“语言风格是一个年代的特定产物”,此语不假,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追求,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改变。相声大家马季先生,的早、晚期作品相比较,其变化,不难看出来。人皆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任何人都是如此。*是一个人思想方面的表

8、达,有着独特思想、处事性格的人定能写出好*来,因此,读一本书,从而读出一个人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从表面现象,折射出更深一层的内涵,这才是真正用意。从朱自清的文字来看,他一定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每一篇每一字,都喊着自己的真正思想,他平生视人平等,为人正直,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人”,想必,他做人处事之品质,一定高尚。曾经读过一篇*,介绍朱自清的生平事迹,文末说到,“朱自清乃穷困潦倒而死”,此语我大不认同。可以说他是“贫困而死”,可以说他是“生活所迫而死”,而绝不可说是“贫困潦倒”而死。“穷困”虽与“潦倒”组成了“穷困潦倒”,但它们绝非一个意思。我以为,“穷困”仅是经济方面的落魄,金钱方面,生活水平方面的不足,然而“潦倒”就是精神上的缺憾,为人上的缺憾。唯有无所事事,蛮不讲理之人,才可称是“潦倒”。试问,一介爱国文人,怎会潦倒而死?朱自清,在背影中,是一个孝顺父亲的儿子;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是一个爱国的文人墨客;给亡妇中,是一个爱妻、国家的好丈夫;一封信中,是一个飘游在外,思乡的赤子。试问一个爱国,孝顺,顾家,思想之人怎会“潦倒”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