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必备品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267934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必备品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必备品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必备品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必备品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必备品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必备品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必备品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必备品质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提出,教师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促进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因素。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以及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当前教师在这四个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路径。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实现“互联网+教育,探索教育服务新方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H:/zhengce/content/

2、2015-07/04/content_10002.htm,2015-07-04,2017年1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化的资源、平台、系统在教育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顺应这种环境变化,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信息素养将成为教师的一种必备品质,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实现互联网+教育这一变革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在获取、识别、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一种能力与修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

3、识、信息技能以及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7.(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信息的价值,能够主动去获取信息、运用信Bo信息意识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在互联网+教育这一改革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资源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能正确筛选出对教育教学有价值的信息,积极学习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信息化的知识资源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里面包含的丰富教育资源能否被教育有效利用主要看教师是否具有信息意识,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教师才能主动将这些教育资源应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去。(2)信

4、息知识。信息知识指个体对信息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的了蹄口对信息工具(硬件、软件)相关知识的掌握。信息知识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首先,教师需要了瞬口掌握与“互联网+”相关的概念、技术与方法,并且不断更新对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的认识、理解与掌握。其次,教师应掌握“互联网+”的传播途径、工具,深入理解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及应用方法,以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根据实际需要对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选择。(3)信息技能。信息技能主要尉旨个体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创造新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技能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随着互联网+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互联网等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信息化软、硬件设备都将

5、得到更多地应用。教师需要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化软、硬件教学工具。互联网+教育也要求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应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并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与讨论。(4)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个体能够合理、合法的利用信息化资源,在信息活动中不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信息道德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保障。互聊网+教育在使教育资源获取变得容易的同时,也容易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等法律问题。而且,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广泛,不免充斥着一些不实信息。教师只有具备信息道德,才能正确t蹄I用“互联网+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要杜绝滥用,客观对待信息;同时,还要有信息自律意识,合理利用信息,杜绝学术造假和

6、剽窃。孙汉群.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13-17.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纪实白描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的教师信息素养未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看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互联网+教育改革的进程。(1)信息意识淡薄。目前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资源的作用,不能主动在教育教学中利用信息化的教育资源。造成教师信息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于用传统理念、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认为教学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讲授,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二是缺乏必

7、要的时间。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互联网+”技术,导致对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意识不够,没有发现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2)信息知识不足。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的使用知识以及对互联网+”的理性认识。而现在许多教师并不了解互联网+”的涵义,而且缺乏信息技术的使用知识。林聪.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54-56.教师信息知识不足与教师的培训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信息知识不断更新和发展,所以对教师信息知识的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几次技术培训就能完

8、成的。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是短期性、阶段性的,这种缺乏连贯性的培训方式会使得培训效果降低。(3)信息技能欠缺。虽然教师掌握了基本的信息知识,但他们并不善于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成了摆设。教师信息技能方面的问题也就主要表现在应用能力的欠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师受到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不够系统、专业,大多培训只是理论讲授,导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而且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也会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缺乏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基本信息教学技能。此外,一些学校缺少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氛围,也使彳勃师没有主动探索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兴趣。

9、(4)信息道德感弱化。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一些教师不加选择地滥用,甚至学术造假,或者剽窃。教师的信息道德感弱化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教师责任感不强,没有意识到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自身对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二是科研成果考评制度的影响。现在,教师晋升职称时需要有相应的科研成果作为硬性指标,一些教师出不了成果但又不愿放弃职称的晋升,只好窃取他人的成果。另外,还有一些教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也造成了自身信息道德感的缺失。马静.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基于互联网+”的视角J.亚太教育,2016,(11):221.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路径(1)转变观念,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在培养

10、教师信息意识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互联网+教育改革下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的理念、技术等不断涌现,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桑国元,董艳.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几电化教育研究,2016,(11):108-112.其次,学校也要转变传统观念,悔教师的教学负担,给教师留出一些固定的时间来探讨信息化教育。(2)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丰富教师的信息知识。互联网+教育带来了个性化、智能化、碎片化等全新学习理念,从而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网络的学习是互联网+教育

11、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特征。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拟缄与对策几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培训也应该多种方式相结合。首先,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信息知识培训,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例如,针对自己的薄之处通过观看相关酶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能够保证教师信息知识培训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及时将最新的信息知识传递给教师,而且可以使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赵丽秀.网络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

12、大学,2011:19-25.(3)营造信息化氛围,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首先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言息化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校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家长允许孩子合理地使用信息设备,使教师有充分的自由去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其次,学校在组织教师培训时,要打破单一的讲授式培训,除了组织理论学习外,要强调教师的参与。通过体验式、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信息技能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信息技能的提高。周辉,郑健.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几中国成人教育,2016,(14):128-131.通过营造的信息化氛围,使得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知识、技术等逐渐融入教育

13、教学实践,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4)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教师的信息道德感。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的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将信息素养纳入到教师评价指标。首先,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学术成果来考评的制度,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认证于一体的评价机制/梁海霞.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016,(2):21.其次,要重视师德建设。奖罚分明,把教师的信息道德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将会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改

14、革和发展。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彳亍动的指导意见EB/OL.H:/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2015-07-04.2王吉.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7.3赵丽秀.网络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19-25.4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5孙汉群.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13-17.6林聪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54-56.7

15、马静.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一一基于“互联网+”的视角J.亚太教育,2016,(11):221.8桑国元,董艳.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108-112.9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10周辉,郑健.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128-131.11梁海霞.“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016,(2):21.作者简介:高桂洁,女,河南市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学专业。(作者单位:河南市范大学教育学院)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