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教案设计(最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26759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行为学教案设计(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动物行为学教案设计(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动物行为学教案设计(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动物行为学教案设计(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动物行为学教案设计(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行为学教案设计(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行为学教案设计(最新)(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动物行为学教案教师某某 何 学 文 职 称 讲 师二级学院 生 科 院 授课对象 各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 每周二、四晚 课程简介动物行为学是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通过观看精选的系列动物行为视频,结合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动物的根本行为类型:觅食、防御、生殖、时空、通信和学习行为,感受动物和动物行为的多样性,理解动物各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在此根底上,了解动物行为的遗传与进化、生理与发育,重点通过类比各种动物行为和相应的人类行为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站在行为学的角度,换位思考,理性认知自我和人类社会,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劳动观、战争观、爱情观和婚姻观,同时倡导学生向动物学习,增强学生珍爱

2、生命、热爱劳动、感恩父母、勇于创新、团结合作、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动物与环境的观念。动物行为学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讲 绪 论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2节教材分析: 本讲绪论是本门课程的先导局部,主要通过分析动物行为的主体、形式、类型和实施行为的意义,归纳出动物行为的定义;也阐述了动物行为学具有的独有的研究方法与原如此、研究内容和形成的交叉学科;同时,说明了研究动物行为的重要意义。是整门课程的总纲和根底,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形成系统的学习思路。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中学生物的学习,已经对动物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动物行为相关知识缺乏深入和系统的学习,研究和学习动

3、物行为学,在扩展学生知识面、防治有害动物、开发利用经济动物、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和认知人类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好途径,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第一讲,在讲解动物行为和动物行为学的定义等根底知识之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要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将要学习的知识结构、具体要求和开设目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结合多媒体,利用呈现法、实例法、归纳法进展演示和讲授。教学目标或要求:1、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2、理解动物行为和动物行为学;3、从行为学角度探讨人生的意义; 4、客观认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动物行为的定义;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难点:探讨人生

4、的意义。教学过程包括根本内容、环节、步骤:教学内容 设计方案第一讲 绪 论精选一组既反映动物不同进化水平,又展示不同动物独特生活习性的动物图片,进展展示和介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动物类群,体验动物多样性,加深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明确动物各类群的进化地位,树立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生活方式,表现的行为也各不一样的观念。一、动物行为1、行为的主体:动物动物个体、动物群体2、行为的形式:l 可见动作:各种运动跑、跳、游、飞l 表现的状态或姿态如睡眠或冬眠l 形态或生理变化如体色或情绪变化l 活动过程捕猎、生殖3、动物行为的意义:l 最大限度地维持个体生存知识延伸珍爱生命l 最大限度地实现

5、种群繁衍知识延伸人生的意义:实现个人满足感满足个人与家庭各种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实现个人价值和存在感4、动物行为的类型:l 按行为主体分: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社会行为l 按行为的功能分:觅食防御行为、生殖行为、时空行为、通讯行为、学习行为、利它行为l 按行为的成因分:先天本能行为、后天习得行为条件反射、智力行为l 按阶段分:欲求行为、完成行为5、动物行为的定义:狭义:指动物个体、群体或者一个物种对于其所在各种环境因子作出的可见动作或反响。广义:是动物所做的有利于眼前自身存活和未来基因存活的任何事情。二、动物行为学1、动物行为的研究内容:动物行为的表现类型动物行为的遗传动物行为的进化动物行为的

6、生理动物行为的发育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行为谱2、动物行为学的相关分科:行为生态学、动物社会学、行为生理学、神经行为学、行为内分泌学、行为遗传学、行为发育学、人类行为学、社会生物学3、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l 比拟心理学研究法l 行为学研究法l 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4、动物行为的观察原如此l 熟悉研究对象、坚持长期跟踪观察黛安娜-佛希美国女研究员20年不连续地研究大猩猩珍妮-古道尔英国女动物学家30多年持续研究黑猩猩l 在不被动物觉察的情况下进展观察l 做好动物个体的鉴定和识别鸟类的环志三、学习研究动物行为学的意义1、根底层次:取得学分2、中等层次:扩展知识面、防治有害动物、开发利用经济动

7、物、保护珍稀濒危动物3、最高层次:倡导向动物朋友们学习,从动物行为的表现和成因中理解人类行为。四、人类和动物的关系1、利害关系使用价值或经济、健康损害2、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3、人类是地球的统治者、建设者,也是地球最大的破坏者和生态干扰者4、人隶属于动物动物属性本能,又有别于动物社会属性理性、智能以展示精彩的动物图片和讲述趣味的动物习性,激发学生兴趣与关注。图片选择时要有代表性、独特性,从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到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到脊索动物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每个类型中选取2至3种代表动物,既有进化水平差异显著的、又

8、有生活方式大相径庭的;既有对人类有利的、又有对人类有害的;既有耳熟能详的、又有极其少见的;既有普普通通的、又有珍稀奇特的,既有广泛分布的、又有濒临灭绝的。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其它生物最突显的差异能主动运动,来推断出行为的实施主体只能是动物个体或动物群体,也可以以活体宠物龟作为教具,让学生观察,来总结动物行为的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动物实施各种行为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并延伸思考:人类生活的意义与动物有何不同,再概括动物行为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以“蝼蚁尚且偷生、“动物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引发讨论,倡导学生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其他人和动物的生命。 指明按功能划分的行为类型是本课程重

9、点学习的内容。综合动物行为的主体、形式、意义、类型,概括出动物行为的狭义和广义定义。总体介绍本课程的知识框架,重难点章节。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反映了人类对动物观念态度上的转变。从肆意管控到尊重天性。 动物行为的观察研究工作,有其独特的几项原如此,倡导学生学习行为学先驱们的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以调侃的方式,分析学习动物行为学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各项要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中期末考查方式和教学安排等,引起学生重视。 以各种实例说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层层递进,让学生建立起人与其它动物既有一样的本质属性,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推荐课后阅读相关书籍自私的

10、基因。课后思考题、讨论题、作业:介绍或讲述有趣的动物经历、动物视频与朋友分享;阅读自私的基因并体会其中的根本论点。板书设计:第一讲 绪 论一、动物行为1、动物行为的意义生存、繁衍 2、动物行为的定义二、动物行为学三、人类和动物的关系补充说明教材版本、参考资料等:1、尚玉昌,行为生态学,大学,19982、X恩迪、康蔼黎,行为生态学追捕与逃亡,某某科学技术,20023、何书林、赵秋长译,佐里娜、波列塔叶娃著,动物行为,中国时政经济,20014、X树义、万玉玲,动物行为的奥秘,科学技术文献,19995、蒋志刚,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科学,20046、里查德-道金森,自私的基因,某某人民,199

11、87、discovery.cctv./program/kxsj/topic/c20203/02/附精选图片的动物名录: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锥虫;樽海绵;腔肠动物:海蜇、海葵、鹿角珊瑚;扁形动物:涡虫、猪带绦虫;线虫动物:蛔虫;环节动物:沙蚕、蚯蚓、水蛭;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蜗牛、扇贝;节肢动物:螯虾、蟹、蜘蛛、蜈蚣、鲎、蝴蝶、蜻蜓、叶甲、螳螂;棘皮动物:海星;脊索动物:头索类-某某鱼;尾索类-海鞘;圆口类-七鳃鳗;鱼类-鲨鱼、鳐、海马、黄蟮、比目鱼、河豚;两栖类-蛙、蟾蜍、大鲵;爬行类-壁虎、蜥蜴、龟、蛇、鳄鱼;鸟类-信天翁、蜂鸟、鸵鸟、企鹅;哺乳类-大象、虎、鸭嘴兽、穿山甲、蝙蝠、犀

12、牛、北极熊、藏羚羊、金丝猴、黑猩猩。动物行为学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讲 动物的觅食行为与人类劳动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8节教材分析: 觅食行为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根底,所以本讲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点章节。由于不同的动物食性不同,觅食的特点相应有所差异,觅食行为也存在一定区别,但在觅食的一般过程、策略、方式和技能方面又表现出共有的规律,肉食性动物的觅食行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同时,每种动物都有可能受到其它动物的伤害,以致防御行为也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保障措施。因此,动物觅食行为的一般规律、动物的防御行为类型和特点成为本讲的重点教学内容;延伸出来的人类的觅食行为劳动,以与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

13、等话题成为本讲难点。学情分析: 有了上一讲的学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已经明确,本讲作为本课程最为重要的章节,要用8个学时来学习,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动物的觅食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具体过程,要充分借用精选的4个动物视频进展展示,同时,对一些动物觅食、防御技能的细节,要用大量对应的实例加以说明,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延伸的知识可采用课堂讨论,然后归纳结论的方法。教学手段与方法:结合多媒体,利用呈现法、实例法、讨论归纳法进展演示和讲授。教学目标或要求:1、了解动物的食性; 2、掌握动物觅食行为的一般规律;3、类比人类的觅食行为劳动; 4、掌握动物的防御行为类型和特点;5、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

1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动物觅食行为的一般规律和动物防御行为的类型;难点:理解的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体会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教学过程包括根本内容、环节、步骤:教学内容 设计方案第二讲 动物的觅食行为与人类劳动一、动物的食性l 动物食性的多样性趋异进化的结果按食物形态分:食固态物、食液态物按食物类型分: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l 食物的特化和泛化:特化专一食物常有毒 一类食物泛化只要可食二、动物觅食行为的一般规律一觅食行为的阶段划分:搜寻、追逐捕捉、处理和摄取等二动物觅食的根本方法:1、主动搜寻静止不动或缓慢移动的猎物2、坐等积极活动动物的接近三最适觅食理论:指动物总是在投资最小和收益最大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