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范例《想和做》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26516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教案范例《想和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例《想和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例《想和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例《想和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例《想和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教案范例《想和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教案范例《想和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教案想和做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 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2. 本文讲了哪些道理?3. 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4. 学习 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 进而提出论点 的写法。第二课时1. 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2. 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3. 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4. 阅读议论文, 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教学建议段落结构内容第一部分: ( 1-5 段)列举并评述 空想 和死做 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 ( 6-7 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第三部分:

2、( 8 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第四部分: ( 9 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论证特点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6-7 段) ,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 8 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

3、。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词的音、形、义。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的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

4、道理。文中的举例论证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来证明道理。 举例则有正例 (如 记住动植物的分类 等) ,也有反例(如学语文 硬读课文 等) ,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 一定要联结起来 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本文的分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 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A、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B、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

5、和做联结起来。C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D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2. 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3. 在议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的写法4. 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的能力。教学设计示例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 1-2 段)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 3-4 段)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 5 段)二、具体论述(怎么样?)想和做的关系,怎样 联结 从实际出发 (

6、第 6-7 段)幻灯片设计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2、有的人 空想 不做。3、有的人 死做 不想。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办法。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想和做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 想和做 的关系,我们平时是否认真想过?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是 空想 或一味 死做 ,都不会把事情做好, 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 本文作者胡绳 (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针对一般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题目,通过分析评述,提出上述的观点。现在,我们一起研读本文是怎样

7、围绕想和做的关系展开议论的。二、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识记生疏词语。标记段落,归纳每一段的段意。三、朗读课文(请若干个同学逐段连读,朗诵全文)四、思考问题(学生分组研讨,然后集中意见,代表发言,老师指导修正)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用原文概括性语言或自己归纳由来答案: 全文列举了七个事例:A 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B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C人类文化怎样不断地进步的;D人怎样学会以游泳的;E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 会用思想;F另一些同学能想由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G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的学术团体。课文论述了什么道理?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述这些道理的?答案: 道理之一: 想和做是分

8、不开的, 一定要联结起来, 这是通过上述事例A、 B、 C 来论述的。道理之二: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这是通过上述第一组事例D和第二组事例E、F、G来论述的。分析下面5 句话在原文各段中所起的作用是 归纳 作用还是 过渡 作用。A第6段中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过渡)B第5段中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归纳)C第2段中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过渡)D第7段中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归纳)E第9段中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断的去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归纳)五、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概括文意。 (学生分组讨

9、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并修正)六、课后作业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复习课上的学习内容,整理听课笔记。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请从课文中找由来。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让 5 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第 1-5 段。同时思考并回答问题:在课文 1-2段中,作者列举了想和做分离的哪两种表现?并在课本上划出主要词语明确:文章先从反面列举这两种表现,一是 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 二是 只顾做事, 不动脑筋 。 主要词语: 凭空 、 滔滔不绝、从来没;根据习惯、命令、通例、 依葫芦画瓢 。学生分组研讨下列问题, 并选派代表上讲台讲解。 (讲解的同时打出投影片)A、 作者对这两种人怎么样评价?请用课

10、文第 3 段的原话简明回答。 瞧不起 , 对后一种人 不值得赞美B、课文怎么样阐述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 不值得赞美?(请根据课文第 4 段回答) 。明确:课文把这种人与 牛马 进行类比, 成年累月 、 在鞭子下 、 永远不会想一想 ,表明牛马不动脑筋,这正是只做不想的人的写照。C分析课文第5段,简述中心论点是怎样提由来的?讲解:第 5 段是一个关键的段落,它总上启下,提出了中心论点。 1-2 句总结上文, 不会用 空想 和死做 准确地概括了上述两种表现。 第 3 句指 空想 死做 的害处 - 不会得到进步 。 第 4 句提出作者的主张和看法, 鲜明地揭示了中心论点:想和做是不可分割的,一定要联

11、结起来。即论述想和做为什么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齐读课文第 6、 7 两段。学生分组研讨并选出代表对下面的问题在讲台上讲解。D、 课文怎么样转入论述想和做怎样联结起来?第 6 节论证的思路是怎样的?第 6、 7 两段有什么联系?明确:课文论述了想和做为什么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以后,进一步论述了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第 6 段首先用设问句, 鲜明地提出并简要回答所要阐述的问题 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 要从实际出发, 就必须去接近实际,就要 观察 , 还得有行动 。再举学游泳的例子来证明,反复强调试验”即行动的重要性。用一定要 等句同如果只”等句构成正确

12、和错误的鲜明对照,论述了学会游泳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靠行动的道理,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指出行动 - 想- 行动,循环往复,才能获得真正的道理 ,只有行动,才能证明想得对不对。三、研读课文第三、四两部分让学生齐读课文第 8、 9 两段。学生分组研讨并选出代表对下面的问题在讲台上讲解。E、 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举出了什么实例?最后是怎么样说理的?第 9 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教师修正并归纳:指出看法 - 有些学生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 。举出实例- 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 , 只读不想 ; 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 , 只记不想 等。简要说理 - 不能以旧悟新, 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 。第 9 段是总结全文,再次强调 想 的重要性。四、阅读全文,归纳小结。学生各自读全文,整体理解本文写作的思路和目的。归纳小结:本文沿着 想和做为什么要联结起来, 怎样联结起来, 在学习和实践中如何联结起?quot; 的思路展开论证。在论证自己见解的时候,举例很重要。先举例(或列举现象)后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第一、二部分) ;举例和说理相结合,重视分析说理,富有说服力(第三、四部分) 。这样(材料与观点统一) ,有助于培养人们用事实证明论点的能力。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研讨课文,回答问题(见能力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