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263478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校代码:10385 分类号:学 号: 密 级:学士学位论文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Design of coaxialtowaveguidetransducer 指导教师:学 科:研究方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所在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提交日期: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日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容,如参考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当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2、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侨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容或局部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展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签 名 日 期: 签 名 日 期: / 摘 要同轴波导转换器是微波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基于脊波导和波导阶梯对导播系统中电磁波传播性能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这两种构造应用在 8-18GHz的宽带同轴波导转换器设计中的情况。通过同轴脊波导矩形波导转换,并在脊波导上加载阶梯,很好地改善了阻抗匹配效果,提高了同轴波导转换器的传输性能。阻抗变换是为了消除带不良反射,以获得良好匹配的一种微波器件,广泛用于

3、微波电路和天线馈电系统中。其构造上大致分为阶梯式和渐变式。前者能够比后者获得更好的带波纹系数和更短的长度。对阶梯阻抗变换器的设计,主要分为传统设计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法。本文的仿真结果证明脊波导和波导阶梯在设计同轴波导转换器中的有效性,在8-18GHz的倍频程带宽驻波小于1.25,产生的高次模非常小。关键词:同轴波导转换 脊波导 波导阶梯阻抗变换Abstract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icrowave system.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ridge waveguide and wa

4、veguide ladder exerted on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guided wave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ituationsof these two structures applied in the8-18GHzbroadband coaxial-waveguide converter designation. Through the conversion of coaxial-ridge waveguide-rectangular waveguide,

5、 and ladder loading of ridge waveguide,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edancematchingis wellimproved,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oaxial-waveguide converter is highlyadvanced.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is to eliminate in-band bad reflection, in order to obtain a good matching microwave devices, widely used in m

6、icrowave circuit and antenna feed system. Its structure is largely divided into stepwise and gradual type. The former can be better than the latter in-band ripple coefficient and the shorter length. The design of stepped impedance converter, mainly divides into the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and opti

7、mization design method.Simulation results 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ridge waveguide and waveguide ladder in designing coaxial- waveguide converters.The VSWR of 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 designed in this paper is less than 1.25 in the 8-18 GHz octave bandwidth, and the high modulus produced is v

8、ery small.Key words: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Ridge waveguideWaveguide ladder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背景11.2 国外研究动态21.3 论文的研究容和创新31.3.1 论文的研究目地和意义31.3.2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3第2章 同轴波导转换器理论分析32.1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介绍42.2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原理42.2.1 波导的设计原理42.2.2 脊型波导器件的设计原理与优势102.2.3 阶梯阻抗变换根

9、本原理132.3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性能参数介绍162.3.1 输入驻波比162.3.2 频率围162.3.3 插入损耗162.3.4 S参数172.3.5 电压驻波比17第3章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仿真设计183.1 HFSS 软件的介绍183.2 设计指标193.3 各类同轴波导转换器的优化设计193.3.1 普通同轴波导转换器193.3.2 宽带同轴脊波导转换器233.3.3 优化后的同轴脊波导转换器253.4各类同轴波导转换器的性能比拟28第4章 总结33参考文献34致 36附录37第1章 绪论1.1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背景在现代卫星通讯、干扰与抗干扰等高科技领域,高频率、宽频带电子系统的

10、开展日新月异。在这些电子系统的研制过程中,基于波导构造的天馈系统的实现至关重要,它们一般都以波导作为输入/输出端口,而实际工程中的馈电电缆或常用测量仪器如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功率放大器等,那么大多以50/75同轴线作为输入/输出端口,因此高性能的宽带同轴波导转换器成为保证电子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之一。为适应高频宽带的迫切需求,需要着重考虑两个方面来改良同轴波导转换器的构造:首先利用金属脊加载均匀波导,可降低端面特性阻抗并展宽工作频带;其次,需要改良同轴线和波导传输线的连接方法。例如,采用多阶阻抗变换、同轴探针与金属脊垂直相交的连接方法,研制用于10kW功率测试的同轴波导转换器,可得到

11、700MHz到2500MHz的工作带宽;采用脊和同轴探针平行放置并分别进展阻抗变换、探针尾部折向与脊相连的方法,可得2600MHz到3700MHz的带宽;采用宽壁对称加载双脊的方法可得到覆盖Ka波段的仿真工作频带;用直接接触式连接可得到3:1的带宽,但插入损耗较大;假设采用波导窄壁加载双脊、圆盘形探针尾部、非接触式的连接方法,虽可获得较宽的工作频带,但其构造过于复杂,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假设要兼顾转换器构造的简单性和宽频带的工作特性,那么需进一步研究始对UWB技术进展验证。2002年2月,FCC批准了UWB技术用于民用,UWB技术开展慢的原因主要有:在1994年以前主要限于军方使用,限制了第三方

12、开发支持UWB的软件和硬件;由于UWB使用许多专用频段,FCC对UWB技术的批准进展缓慢;UWB带来的干扰问题也阻碍了UWB的开展步伐,而且,由于UWB技术可能取代现在使用的所有无线技术,包括PAN,WLAN和无线WAN,因此,许多公司会抵抗该技术的商用。虽然如此,在此期间,UWB天线还是取得了很大的开展。1941年,Stratton和Chu提出了类球体天线。是通过直接求解Maxwell方程得到该天线的辐射性能,但是类球体天线的分析方法不能应用到任意形状的天线。1943年,Schelkunoff提出了双锥天线。它可以简单的利用Maxwell方程求解。该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许多其他形状的天线中,同

13、时给出这些天线的阻抗特性的解析公式。如今,双锥天线和它的变形天线如圆锥形天线、蝶形天线等仍然被广泛应用到UWB系统中。1947年,在哈佛大学的美国辐射科学实验室正式规定了UWB天线的定义及概念。这期间也提出了许多UWB天线,例如水滴形天线、套筒天线、梯形天线等。50年代,提出了典型的非频变天线螺旋天线。其中等角螺旋天线和阿基米德螺旋天线是最著名的两种螺旋天线。1979年,Gibson提出了一种按指数规律渐变的槽线天线,它是一些具有非周期构造连续逐渐变化的天线。理论上,它有较大的带宽,这种天线是一种高增益、线极化,是具有随频率变化恒定增益的天线。1982年,R.H.Duhamel创造了正弦天线,

14、它构造紧凑、低轮廓而且频带宽。它比螺旋天线要复杂,但它却可以提供相互正交的双线性极化。所以,它可以作为极化分集天线或同时进展发送/接收操作天线。自1992以来,创造了许多种单极子盘片天线。盘片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他们用简单的构造提供了非常宽的带宽。辐射单元被固定在一个矩形的接地板上,并且用同轴线馈电源。单极子盘片天线是UWB天线中比拟满意的天线。1999年,创造了四面天线。尽管它可能没有其他天线那么宽的带宽,但却有单向辐射、双线性极化和低轮廓等独特的优点。国大学在超宽带天线设计和理论研究领域中也作出了许多的奉献。1.2 国外研究动态在国,微波领域的波导同轴转换器有所开展,电气性能虽然

15、没有国外的优良,但可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雷达、精细制导、电子对抗等系统以及各个微波频段的扫频测量装置中。随着国外毫米波技术的迅速开展和军事上的需要,近几年正在开展同轴系统和元件的研制,从而亦开场研制开发如此配套和试验的各种转接元件,如8mm波导-同轴转换器。在国外,各种无源的波导、同轴、波导同轴转接等器件在微波、毫米波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毫米波技术尤其毫米波同轴技术的开展,进一步推动各种元件,特别是波导同轴转接器件的开展,从而对这些器件的性能要求更高。专家们在研制该产品的过程中,采用了模拟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前在微波领域、元件的设计和计算根本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因此运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只能得到局部结果。大量的计算完全采用静态或准静态的近似法来完成。但随着频率的增大和元件的小型化,使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再根据原来的经历试凑法要想得到良好性能的元器件是相当困难的。鉴于此,Ansoft公司和HP公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