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总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26284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总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总汇(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课本所选诗歌表现手法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化用、反复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以声衬静、化静态为动态、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有:恬淡、闲适、欢乐、仰慕、赞美、欣赏、厌恶、激愤、愤慨、讽刺、批判、迷惘、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爱国、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

2、意境、深化主旨、揭示主题、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

3、;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twt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点题等。第一节:修辞技巧1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

4、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DDS-83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B咏柳 贺

5、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

6、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

7、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6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春思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竹枝词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晴”与“情”同

8、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7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8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9、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10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化用

10、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出塞“秦时明

11、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附、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

12、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 军 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

13、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说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14、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

15、歌五柳前。”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16、阳关:王维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