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全解全析)[共5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26098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全解全析)[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全解全析)[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全解全析)[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全解全析)[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全解全析)[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全解全析)[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全解全析)[共5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高二化学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BCDAADDACDDDBCCB1【参考答案】B【解析】A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二者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则Q1Q2,A正确;B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错误;C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C正确;D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D正确;参考答案选B。2【参考答案】C【解析】A甲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中除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外,还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故A正确;B光合作用是植

2、物把接收到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故B正确;C二次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D风力发电主要是将风能转化为风轮的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选C。3.【参考答案】D【解析】该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则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气体总压强始终不变,故不能根据总压强的不变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则气体总质量不变,又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根据密度不变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生成2 mol HI和消耗1 mol H2均表示正反应速率,故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该反应正向进行时,H2的体积分数减小

3、,而逆向进行时,H2的体积分数增大,当H2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改变,即v正(H2)v逆(H2),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4【参考答案】A【解析】A1kgBe的物质的量为为= mol,每千克的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700kJ,则1mol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564.3kJ,Be与氧气反应生成BeO,其反应方程式为:Be+O2BeO,所以其热化学方程式为:Be(s)+O2(g)BeO(s)H=564.3 kJmol1,故A正确;B稀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与0.1mo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焓变是负值,则:CH3COOH(aq)+OH(a

4、q)CH3COO(aq)+H2O(l)H57.3kJmol1,故B错误;C已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H=+571kJmol1,故C错误;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碳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故D错误;参考答案选A。5【参考答案】A【解析】在一定条件下,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由反应 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A错误;反应的焓变大于0,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正确;反应使

5、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所以使用催化剂后H3不变,C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反应CH4(g)=C(s)2H2(g)的H(206.1 kJ/mol)(131.3 kJ/mol)74.8 kJ/mol,D正确。6【参考答案】D【解析】A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大量的生成物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所以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将氨气液化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氨气产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B不

6、选;CSO2氧化为SO3,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进行,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所以可以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而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所以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D选;参考答案选D。7【参考答案】D【解析】A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为=0.001mol,由2H2O22H2O+O2,可知c(H2O2)=0.2mol/L,则H2O2分解率为100%=50%,故A正确;B由A计算可知,反应至6 min时c(H2O2)=0.4mol/L-0.2mol/L=0.2mol/L,故B正确;C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为=0.001m

7、ol,由2H2O22H2O+O2,可知c(H2O2)=0.2mol/L,所以v(H2O2)=0.033mol/(Lmin),故C正确;D由题中数据可知,03 min生成氧气的体积大于36min生成氧气的体积,因此,4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6min时间内反应速率,故D错误; 参考答案选D。8【参考答案】A【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因此形成NN化学键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D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D错误;故选A。9【参

8、考答案】C【解析】A. 根据图像可知,EF段表示的1min内收集的二氧化碳量最多,平均速率最快,A错误;B. 根据图像可知,G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为784mL,B错误;C. EF段,生成二氧化碳为672mL-224mL=448mL,即标况下0.02mol,消耗盐酸0.04mol,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1min-1,C正确;D.OE、EF、FG三段中,由于时间都是1 min,所以三段的速率之比就等于产生CO2的体积之比,即224mL:(672224)mL:(784672)mL=2:4:1,D错误;参考答案为C。10【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第、第组实验数据可知:

9、在Cl2浓度不变时,H2浓度扩大一倍,反应速率也扩大一倍,说明= =2m,所以m=1;根据第、组实验数据可知:在H2浓度不变时,Cl2扩大4倍,反应速率扩大2倍,即=4n,所以n=,参考答案选D。11【参考答案】D【解析】A氢气的燃烧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选项A错误;B变为,为物理变化,不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选项B错误;C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由图象可知与生成所放出的热量是,选项C错误;D液态水分解吸收能量,由图象可知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选项D正确。参考答案选D。12【参考答案】D【解析】恒温扩大体积则气体的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因原平衡时

10、A的浓度为0.5 molL,当体积扩大两倍,假设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将变为0.25 molL,现新平衡时A的浓度为0.3 mol,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了,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x+yz,选项A错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项B错误;B的浓度降低,选项C错误;C的体积分数降低,选项D正确。参考答案选D。13【参考答案】B【解析】A根据盖斯定律H2O(g)=H2O(l)的S0,H kJmol1,故A错误;B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根据反应2,41342x7982-4634=b, x(1796b)/2,故B正确;C当有4NA个CH键断裂时,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a kJ,若

11、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b kJ,故C错误;D燃烧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值,ab,甲烷燃烧热是生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甲烷燃烧热为a kJmol1,故D错误;选B。14.【参考答案】C【解析】由题图甲可知,15 s内c(C)由0.05 molL1升高到0.11 molL1,则有v(C)0.004 molL1s1,A正确。由题图甲可知,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时,c(A)、c(C)分别为0.09 molL1、0.06 molL1,则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由题图乙可知,t4时刻改变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变化,说明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相等,从而推知该反应为3A(g) B(g)2C(g),B正确。t

12、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可能是升高温度;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同等程度增大,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t5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不可能是仅增大反应物浓度引起,C错误。起始时加入0.1 mol C,此时c(C)0.05 molL1,则容器容积为2 L;由题图甲可知,反应中消耗0.09 molL1 A,则生成0.03 molL1 B,故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5 molL12 L0.03 molL12 L0.04 mol,D正确。15.【参考答案】C【解析】温度升高,H2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则曲线a代表C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b代表H2O,

13、曲线c代表C2H4,故A、B正确;N点和M点处于相同温度下,所处状态相同,则c(H2)相同,C错误;其它条件不变,T1 、0.2 MPa下相对于0.1 MPa增大了压强,体积减小,c(H2)增大,即达平衡时c(H2)比M点大,D正确。16【参考答案】B【解析】A、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为2molN2、6molH2,是甲中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c3=2c1;丙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丙中氨气的浓度大于乙中氨气浓度的二倍,即c32c1,故A错误;B、甲投入1molN2、3molH2,乙中投入2molNH3,则甲与乙是完全等效的,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14、甲与乙的反应的能量变化之和为92.4kJ,故a+b=92.4,故B正确;C、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4molNH3,是乙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丙中压强为乙的二倍;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丙中压强减小,小于乙的2倍,即2p2p3,故C错误;D、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4molNH3,是乙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转化率1+3=1;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向着正向移动,氨气的转化率减小,所以转化率1+31,故D错误;故选B。17【参考答案】11.46 环形玻璃搅拌棒 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实验中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 【解析】(1)由H+(a

15、q)+OH-(aq)H2O(l) H= -57.3kJmol-1可知生成1mol H2O放出热量为57.3kJ,而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可得0.2mol H2O,所以放出的热量为57.3kJ0.2=11.46kJ;(2)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仪器B是温度计,作用是测量溶液的温度;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实验中一定会有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H大于-57.3kJmol-1。18.【参考答案】(1)299(2)9941【解析】(1)设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x,则2x436 kJ151 kJ11 kJ,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