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发声方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25753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唱的发声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歌唱的发声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歌唱的发声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唱的发声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歌唱的发声方法 歌唱和说话的重要工具是人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发声和掌握歌唱技能与技巧。首先应了解发 声器官的构成、少年的音域声区、变声特点和嗓子保健、发声练习法等。 第一,发声器官简介及其功能 、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腹肌、横隔膜。 、发声器官:喉头、声带等。 、声音调节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 、咬字、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下腭等。 上述所说的各发声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有机 发声器官系统。在歌唱时,如能正确的控制和运用这些发声器官,声音就会清晰、动听、悦耳。 第二,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 小学生能演唱的

2、声音,从最低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小学生的音域,其总音域一般是从小学组的a到 小学组的c。 小学生的声区是指他们的总音域按不同共鸣腔发声,音色特点分成高、中低三个声区,中声区也叫混合声区,是小学生原来有的自然基础音。从小学组d到小学组的a,这几个音容易发出比较优美动听的声音,因此也称自然声区。因为在低高两个音区中间,具有混合音色,故被称为混声区,低声区是从小学组a到小学组 的d,高声区则从小学组的a到小学组的c。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在选择歌曲时,要尽量适于小学生的音 域及声区,发声练习时更应如此,不要过低,过低会使学生的声音容易疲劳,也不应过度,过高易使学生的声音造成沙哑、发炎等病变。 、发声和歌唱时,要在学生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最好用轻声进行短时间的练唱。暂不要求扩展音域和增大音量训练。不要大喊大叫,乱用噪子。 、对于声带嘶哑、充血、水肿、发炎甚至失声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并给予关照,指导他们听唱或欣赏,对严重的要请医生及时检查医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