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二格律诗五首赤壁同步练习长春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25385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二格律诗五首赤壁同步练习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二格律诗五首赤壁同步练习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二格律诗五首赤壁同步练习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二格律诗五首赤壁同步练习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二格律诗五首赤壁同步练习长春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诗中前两句由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2、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3、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4、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5、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6、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7、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8、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 如

2、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10、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 课后能力提升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2、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3、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七绝诗咏史诗折戟2、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5、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6、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4、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7、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8、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9、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10、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小李杜”。课后能力提升:1、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2、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