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252164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地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地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地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地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可行性分析研究论证报告(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邑县雾山乡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雾中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10月 项目名称:雾山乡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四川雾中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法人代表:宋曙光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地点:雾山乡、斜源镇、花水湾镇、出江镇、西岭镇可研报告编写单位:资质证书编号:编写总负责人:编写人员:目 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1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3第三章 铁观音茶市场预测与分析10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8第五章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22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9第七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35第八章 项目风险分析39第九章 社会效益分析41第十章 结论43附表及附件44雾山

2、乡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川雾中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1第一章 项目总论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大邑县雾山乡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论述该项目建设的充分性、必要性及可行性。本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设方简况2、项目慨况3、项目市场预测4、建设规模及经营计划5、建设期6、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7、可行性研究结论8、问题及建议一、项目慨况项目名称:大邑县雾山乡农业生态茶园产业化建设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四川雾中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租赁农民土地1万亩,建设优质铁观音茶种植基地;征地500亩,建现

3、代化生产厂房、办公用房、配套建设员工生活用房,建设生产线300组(套),总投资18800万元,年加工能力达到600吨。2、建设地点:雾山乡、斜源镇、花水湾镇、出江镇、西岭镇3、建设期限: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 第一期:优质铁观音茶种植基地3000亩,年产600吨的茶叶加工厂,计划投资1亿元; 第二期:优质铁观音茶种植基地7000亩,计划投资0.88亿元。4、建设内容: 优质铁观音茶种植基地10000亩;年产600吨的茶叶加工厂,包括茶叶加工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和茶叶技术培训中心等改建内容。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与依据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本项目涉及大邑县雾山乡、斜源镇、花

4、水湾镇、出江镇、西岭镇等5个乡镇,面积2万亩。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大邑县雾中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省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2000年12月);农业部2003-2007年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意见农计发(2003)30号文件;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与营销工作的意见 -川府发(2003)46号文件;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2003年12月);成都市2003

5、2010年农牧业结构调整规划(成都市农牧局2003年1月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项目的支持性文件:大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实施大邑府函200636号四川省大邑县雾山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框架协议书2005年7月23 日大邑县雾中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文本四川雾中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三、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达产年)单位指标备注1产量吨6002销售收入万元 168003总成本费用万元 10774.034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 101.235增值税万元 1012.276利润万元 4912.477所得税万元 1612.1133%8税后利润万元 3291

6、.359销售利润率% 29.2410投资利润率% 26.1811投资利税率 32.1212内部收益率% 24.52 税前13 内部收益率% 17.97税后 14静态投资回收期年 6.28税前15静态投资回收期年 7.37税后16盈亏平衡点% 36.08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拟建区域的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48公里,地跨东经10259至10345,北纬3025至3049。东北与崇州市为界,东南与新津县邛崃市毗邻西北与雅安的芦山县、宝兴县和阿坝州汶川县接壤,幅员面积1283.62平方公里。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

7、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境内最低海拔475m(韩场镇内的杨祠堂),最高海拔5364m(保护区内苗基岭),相对高差4889m。地貌形态多样,平原、丘陵、低山、中高山、高山并存,自东向西依序分别形成阶梯状。其中,平原占22.8%,丘陵占 16.7%,山地占60.5%。(2)气候状况大邑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发展全天候的四季旅游。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6.0(平坝区),1月平均气温5.5,7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低气温-4.8,极端最高气温35.1。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84天。平均年降水量1098.2

8、毫米。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反而增大,平原、丘陵和山地区平均降水量依序分别为1095.5mm、1156.3mm、1268.8mm。降水多集中在7、8月,其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6.3%(平坝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平坝、丘陵、山地区依序分别为1033.8h、744.4h和683.7h。雾山乡年平均气温12左右,年降雨量1300mm,日照少,蒸发量小,雨量充沛,湿度大形成四季多雾的气候特点。(3)水资源状况水能蕴藏量为23万千瓦。有斜江河、出江河、黄水河、黑水河、干溪河、粗石河、西河等7条自然河流,另有人工河流三合堰。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地下水,还有西南最好、最大、国内卤族元素含量最高的地热水花水湾温

9、泉。(4)土壤状况土壤有8个土类、12个亚类、16个土属、38个土种,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水稻土、紫色土、山地冲沙黄泥、山地黄棕壤土、暗棕壤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等。土壤养分较好,土层深厚,质地偏粘,以中性土为主,宜农、林、牧面积大。项目区内林业用地以紫色土和山地黄壤为主。(5)项目建设区自然生态条件项目建设区气候类型多样,森林覆盖率40.9%,绿化率98.4%。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1100mm,相对湿度8598%;无霜期284天。土壤pH值5.5,有机质含量22%,云雾多,日照少,湿度大,特别是雾山乡的雾山村、大坪村、虾口村等村,海拔10001200米,气候条件

10、优越,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是发展优质无公害茶叶种植生产的理想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叶的种植和生长。2、社会经济条件2005年末,大邑县辖28个乡镇,345村民委员会、2854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委员会、97个小组。2005年末全县人口50.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98万人,非农业人口8.03万人。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7%,总消费的贡献率34.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48.9%、37.2%。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23.7:37.6:38.7。3、基础设施大邑基础设施

11、已跨入中国西部地区先进行列,水、电、气、路和通信配套,适宜企业发展和居家生活的现代化山水旅游城市初具规模。全县水、电、气供应充足,富余量大,价格优惠。在供电上,大邑除与省电网联网外,还是产电大县,自备电源充足。在通信上,无线、有线和宽带网络覆盖全县。在交通上,县城距成都市区 48公里,已进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距双流国际机场35公里;川西旅游环线、大双旅游快速通道、邛新旅游复线等高等级公路纵横全境;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81公里,其中国道25公里,省道28公里,县道150公里,乡道1478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二、项目建设的背景1、茶叶市场分析茶叶系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

12、世纪饮料将是茶的世界。我国每年出口茶叶20多万吨,创外汇4亿多美元。全国茶叶消费约40多万吨,消费量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茶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效保健成份被人们认识,各种茶饮料、速溶茶、茶食品应运而生。据美国茶叶协会统计,70年代初,美国初现茶叶消费,现已达5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并保持继续上升势头。根据有关发达国家最新医学研究成果,茶叶已被公认为当代最佳保健饮料,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内市场上,茶仍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茶叶保健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消费也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较变,高档名优茶叶成为消费热点。四川产茶历史悠久,人工种茶世界最早,有2000多年

13、历史,贡茶历史世界最早,有1000多年历史。因此,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四川茶叶历来以数量大、品种多、分布广、品质好、声誉高而著称,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至今,我省许多山区县都把茶叶作为强县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发展优质茶叶是我省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2、农业产业政策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四川省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意见中指出:“加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要从良种、高产、高效和深加工等方面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成都是川茶的主产区之一,出产绿茶、新花茶等高端产品,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31万公顷,茶叶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4亿元,出口创汇400万美元。为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种植面积,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市委、市政府将茶叶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农业产业之一,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使全市茶叶种植标准化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2010年整个茶叶产业的规划目标为:全市茶叶栽培面积将达到30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3亿元,新发展茶园面积10万亩、有机茶基地2万亩;茶叶基地和加工企业将解决务工农民20万人,整个产业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6元,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