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25074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书课程名称:法 律 基 础立项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课程负责人:许 义 文填表日期:二00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二三年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法 律 基 础课程编码7010500课程属性必修课学分2课程建设人员情况XX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学历研究专长课程负责人许义文男1963/教授研究生民商法、国际法主要成员饶世权男1969/5副教授研究生经济法、民商法X咏梅女讲师研究生诉讼法、行政法X利民女讲师研究生宪法、行政法X畅男助教研究生刑法、诉讼法邓翠薇女助教研究生经济法、国际法二、近五年来的教学基本状况(教学任务、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改革、

2、教材建设、教学成果)教学任务: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两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所包含8门课之一,其任务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思政部五年来承担了全校19992004级本科生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还各自承担有12两门法律选修课程,在每年的教学考核中我们均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队伍建设:思政部法律基础教研室共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助教2名,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梯队鲜明、富有活力、团结奋进的教学集体。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

3、学术带头人的作用,鼓励全体教师努力申报并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梯队,在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现有教师中获得省级教案比赛一等奖3人,省级讲课比赛二等奖1人,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各1人次。在学校组织的多次教学质量评估和年终考核中所授法律课程均得到了学校和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好评。教学改革:在近五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育途径的设计中突出了“一个中心、三个贴近、两个阵地”的改革思路,依托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构建了一个能充分体现主体性教学的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的教学信息平台,并且突出了以科研

4、促教学,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发展思路,在五年中,我们共参加科研项目13项,其中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铁道部、XX省教改项目2项;主持XX省、学校科研项目、有关学会项目10余项。这些教研成果已较好地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教材建设情况:在五年的教学期间,我们积极推进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改革与创新,参编教材曾荣获教育部评定的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材奖,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材奖,并且成功编写了XX省内第一部法律基础双语教材,为法律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尝试做好了前期的准备。教学成果:五年来,完成了法律基础网页、视频课件建设;先后有4项教学成果获得校级或省厅级一等奖三项

5、,三等奖一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有 篇获得XX省德育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 项,三等奖 项。三、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内容(教学队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教材、教学管理)建设的指导思想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立一个充满人性和人文关怀的,服务于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和推进法治建设的,开放性、互动式的动态课程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1、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引进高学历的杰出师资;加强师资专业化建设,建立互补性与交叉性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加强科学研究,强化教师学者化建设。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法的基本理论、宪法、

6、刑法、民法(包括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商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为主要内容,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进行规则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法治精神等教育;并建立以法律基础课程为基础的,由公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创业与商法原理、创业与商主体法、诉讼法、合同法陷阱及预防等组成的课程体系。3、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探索型教学为主导,通过学术论文及其答辩、模拟法庭、立法探讨、典型案例讨论、辩论、专题研究、法治论坛、法律咨询等教学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包括如何制定规则、执行规则;如何分析案例;如何查阅资料和正确引用资料,如何进行学术规范;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等,并在这些探索中如何体现

7、公平、公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建立课程资源网,构架一个开放、动态的教与学、学以致用、知法守法护法和参与立法的平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学生主体性教学。4、实践教学。主要建立社会调查、参观、法院旁听、模拟法庭、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等方式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5、教材建设。建立双语式教材,并根据我国法律的发展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建设一部体现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教育的基本教材,编写与此相配套的学习指导用书、经典案例选编、常用法律选编等,同时出版若干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质量的专著。6、教学管理。建立以部主任为领导,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由各教师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全员参与式的教学管理模

8、式。四、创新点、特色和示范性法律基础课程具有下列创新和特色性、示范性: 1、开放性。将课程与现实生活融合,使得课程表现出开放性,即教学空间由教室课堂扩展到寝室、家庭乃至全社会;教学时间由课时安排扩展到全天候,由某一学期扩展到终身;教学内容由课程知识扩展到现实生活;教学主体由在教学计划中的学生扩展到全体大学生。 2、互动性。即教与学互动,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3、动态性。我国正处于一个法律高度发展、立法XX化进程加快、法学研究蓬勃时期,法律的变动较为频繁,因此,根据最新立法和法学研究成果,及时地更新课程内容,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教学内容的最快更新。 4

9、、系统性。传统的大学法制教育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知法”,而将守法、护法与参与立法与法制教育割裂。该课题就是要建立一个融合知法、守法、护法、参与立法的系统化的法制教育,并改变传统法制教育课程的单一性,建立基础课程与配套课程相结合的系统化课程。教学基本情况教学任务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两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所包含8门课之一,其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其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

10、养有一定法律素质的社会和国家管理人才或建设者。 思政部法律基础教研室五年来承担了全校19992004级本科生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在每年的教学考核中我们均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我校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作出了贡献。教学队伍建设思政部法律基础教研室共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助教2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梯队鲜明、富有活力、团结奋进的教学集体。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鼓励全体教师努力申报并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梯队,同时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攻读学位。目前法律基础教研室6位教师

11、已全部具有法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良好的师资队伍为本课程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现有教师中获得省级教案比赛一等奖3人,省级讲课比赛二等奖 1人,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1人,获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1人,获校级陆氏青年奖 1人。全体教师除承担全校本科生法律基础教学外,还各自承担有12两门法律选修课程,在学校组织的多次教学质量评估和年终考核中所授法律课程均得到了学校和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好评。课题负责人许义文教授,男,1963.9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0部,参加科研项目13项,以主研身份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铁道部、XX省

12、教改项目2项(均为前3名);主持XX省、学校科研项目、有关学会项目8项。曾先后荣获西南交通大学2000-2001年度“优秀教师”称号;西南交通大学2000-2001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XX市金牛区区委、金牛区人民政府“1996-2000年优秀普法工作者”称号;业绩经过人事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等机构评选入选中国专家大辞典;业绩经过人民日报等机构评选入选中国世纪专家丛书。教学改革(详见附件一、二)在近五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育途径的设计中突出了“一个中心、三个贴近、两个阵地”的改革思路,依托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构建了一个能充分体现主

13、体性教学的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的教学信息平台,并且突出了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发展思路,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学成果。坚持“一个中心”,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注重与学生的对话,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式的教学,实现了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使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赢得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实现“三个贴近”,指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努力做到了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提高教学的艺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现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知识竞赛、课堂演讲、辩论、模拟法庭等教学活动已在

14、我们的课堂上广泛运用,寓教于乐,使广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有了较大程度地提高,并且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把握“两个阵地”,指我们注重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开发,不仅加强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且努力开辟了第二课堂的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经常通过电子网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并且通过课外的观摩实践、法律咨询和学生社团的指导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深化了我们的教学改革,使学校法制教育成效显著,使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以研促教、不断推陈出新。在五年中,我们共参加科研项目13项,其中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铁道部、XX省教改项目2项;主持XX省、学校科研项目、有关学会项目10余项。目前,这些教研成果已较好地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教材建设情况(见附件三) 在五年的教学期间,我们积极推进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改革与创新,参编教材曾荣获教育部评定的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材奖,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材奖,并且成功编写了XX省内第一部法律基础双语教材,为法律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尝试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其中: 12000年12月法律基础通论教材获得西南交通大学第二届优秀教材二等奖;22001年由许义文参编的XX省统编教材法律基础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材; 3由许义文、陈建华主编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