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24958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强溪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设计(方案四)(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课程设计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名:号:目录1 基本情况 31.1 流域概况31.2 开发任务31.3 设计任务 41.4 设计前提41.5 设计内容51.6 设计原始资料52 兴利计算 92.1 基本资料整理 102.2 死水位的确定 102.3 保证出力计算 132.4 水电站必需容量选择 142.5 水电站调度图绘制 152.6 重复容量选择与多年平均电能计算 163 防 洪 计 算 1 73.1 水库调洪计算 18193.2 坝顶高程的确定附表 22附图 29一、基本情况在沅水规划中,五强溪水电站为沅水干流最后第二个梯级,上游 接虎皮溪及酉水的风滩(已建成)梯级,是一个以发电为

2、主,兼有防 洪、航运效益的综合利用水库,系湖南省最大的水电电源点。1.2 开发任务 五强溪水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和灌溉等效益的综 合利用工程。其开发任务分述如下:1发电 五强溪水电站建成后投入华中电网,主要供电范围为湖南省。2防洪 沅水下游赤山以西的桃源、常德、汉寿三县及常德市所属平原河网地 区,统称沅水尾闾。这个地区地势低洼。全靠提防保护,共保护人口106万,农水159万亩。现有河道的泄洪能力20000m3/s,如遇1927、 1931、1933、1935、1943、1949、1954、1969 等年洪水重现,河道 均不能完全承泄,防洪标准仅为 5 年一遇。五强溪水库靠近沅水尾闾

3、, 控制全流域面积的 93%,解决尾闾防洪问题,是它的基本防洪任务。3航运 五强溪水电站的航运效益为改善水库区和坝下游河道的通航条 件。沅水是湘西的水上交通动脉,其干流全长1550km,通航里程为 640km,但航道险滩很多。五强溪水库修建以后,坝址以上,沅水以 下河段成为常年深水区,其险滩都将淹没。下游航道,确定五强溪航 运基荷按 10 万 kw 相应流量考虑,枯水流量加大,上、下游航道均 可改善。4灌溉每年自 5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为灌溉季节,在该季节自水库上游直 接引走的灌溉流量平均为 35m3/s。1.3 设计任务本次设计任务是对五强溪水电站的诸方案(即正常蓄水位)已给 的情况下,进

4、行水库的兴利与防洪计算,确定各方案水利设备的参数, 水库的调节操作方式及计算水利指标,并通过经济分析,比较方案之 优劣。1.4 设计前提本水利枢纽是以发电、防洪为主要目标的综合利用水库;.水电站参加系统工作,发电设计保证率P=87.5% (按年份计);水电站的备选方案(正常蓄水位)见表1.1;表 1.1备选方案正常蓄水位表方案IIIIII正常蓄水位(m)120115108100本水利枢纽根据国家规定属一级,以千年一遇洪水为设计标准,万年一遇洪水为校核标准,电站使用年限为50 年计;水库库区蒸发渗漏等水量损失不大,故在初步设计阶段暂时不考虑;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设计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洪水,安全泄洪

5、流量q 安 =20000%1.5 设计内容.水电站死水位选择及保证出力Np计算;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绘制水电站调度图的防破坏线,加大出力辅助线,确定汛期限制水位;求重复容量,计算水电站多年平均电能;进行防洪计算,确定各种防洪特征水位及坝顶高程;求水利指标;经济计算,比较方案优劣。1.6 设计原始资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F=83800km2;坝址断面历年月平均流量资料(见附表一);.水库水位面积、库容曲线见表1.2;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1.3;.为改善下游通航条件,确定五强溪航运基荷按10kw计;.船闸操作需要耗用10m3/s,此部分流量不能用来发电;表 1.2水库水位面积、库容曲线表高程

6、(m)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面积 (km2)07.24020.50339.49164.988111.184187.915297.288462.987647.004容 积108m300.2411.5924.5219.69218.49033.34657.34995.058151.578m3/s月09.17560.65172.13369.0703.961269.572183.433619.115770.97表 1.3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水位流量水位流量水位流量水位流量Mm3/smm3/smm3/smm3/s48.520453.0332057.5947066.0252

7、0049.035053.5336058.01030067.02720049.554554.0442059.01200068.02930050.079554.5504060.01370069.03160050.5112055.0572061.01560070.03380051.0149055.5645062.01750071.03600051.5190056.0720063.01930072.03830052.0235056.5795064.02120073.04030052.5282057.0970065.02320074.043400每年 5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为灌溉季节,在该季节自水库上

8、游直接引走的灌溉流量平均为35.0m3/s,此部分流量亦不能用来发电;在沅水规划中,五强溪水电站上游将干流的虎皮溪及酉水的风滩(已建成)梯级,其尾水水位124m及114.2m,各正常蓄水位方案对上游 风滩的影响见表 1.4;表 1.4各正常蓄水位方案对上游风滩的影响方案(正常蓄水位)I (120m)II (115m)III(108m)W(100m)减少N(kw)0.2840.0200风滩E (亿kw.h0.228000沅水尾闾洪灾情况、洞庭湖分分蓄洪提防基本情况见表 1.5、1.6;表 1.5 沅水尾闾历年洪灾情况年份常德最大 流量(m3/s)洪灾情况192724800酉水特大洪水,尾闾未见灾

9、情记载193129700尾闾淹田100万亩,淹死3049人193330400桃源淹田11.4万亩,汉寿受灾11.5万人193529900尾闾淹田93万亩,淹死3430人193820600黔阳淹5万余亩,尾闾未见灾情记载194328600沅陵、桃源灾情较重,常德、汉寿未见灾情记载194924700尾闾淹田71万亩,受灾35万人195424300尾闾淹田73万亩196927300尾闾淹田4.7万亩,受灾3.3万人197022900安江一带灾情严重,尾闾无灾197421700表1.6历年较大洪水所需拦洪量单位:108m3年份193319311935194919691954197019741938拦洪

10、量15.213.610.1待算6.56.22.311.380.310五强溪水库入库设计洪水过程线(见附图1);1 水库最大吹程15km,设计风速12km/s;12 各方案泄洪建筑物参数见表 1.7;表 1.7 各方案泄洪建筑物参数表泄洪建筑物I (120m)II (115m)III(108m)W(100m)溢孑L数10121214洪坝顶高程(m)1081019484坝孑口尺寸(宽X高15X1215X1415X1415X16中孔孑L数1110底坎高程(m)8282820孑口尺寸(宽X高13X813X813X80二、兴利计算沅水五强溪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共有 120m、115m、108m、 100

11、m 四个方案,本次设计将对这四个方案进行比较,并选定最优方 案。本次设计只针对方案四进行计算。即计算方案选的正常蓄水位为 100 米。2.1 基本资料整理计原始资料给定的流量是坝址断面历年平均流量,考虑工程实际,现 对其平均流量(附表一)数据进行处理:扣除灌溉和船闸用水。灌溉 用水按 5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的灌溉季节每月扣除 35 m3/s(5 月扣除11.7 m3/s,七、八月扣除35 m3/s, 9月扣除22.3m3/s);船闸运行用 水按每月10 m3/s的流量扣除,从而得到新的年平均发电流量表(附 表三)。2.2 死水位的确定水位影响因素比较复杂,需考虑保证水库灌溉要求、满足泥沙淤积

12、要 求、保证水电站最低水头要求以及航运、养殖等其它要求。本次设计 对死水位的确定采用简化处理的办法,主要考虑水库的使用寿命及泥 沙淤积;灌溉、航运、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水轮机最小水头 的限制三个因素。各方案分述如下:.2.1正常蓄水位100m方案(方案四)水库的使用寿命及泥沙淤积库在使用年限内满足防淤要求的死水位Z=76.20m;灌溉、航运、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水库削落的最低水位不得小于 Z2=82.00m;水轮机最小水头的限制,水库削落深度不大于水电站最大水头的35%。1)任意假定最小发电流量q(0),并相应下游Z下(0)。小发电流量取q(0)=568m3/s,查表得下游水位Z下(0)=49.55m。(2)极限削落深度=(Z -Z(o)X35%=(1OO49.55) X35%=17.66m正下水位:Z =Z Im =100-17.66=82.34m3 正3)Z (0)=max(Z1, Z2, Z3)=max(76.80, 82.00, 82.34)=82.34m;4)根据Z3(o)长系列计算各年供水期调节流量qp=567.79 m3/s,并满足I q(0) q 1=0.21 m3/sV g =1m3/s,则 Z =Z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