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24754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桂林山水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桂林山水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桂林山水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概述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

2、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四、教

3、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

4、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段(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2)、小结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

5、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 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相机板书: 静 清 绿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

6、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y)!)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

7、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2)、出示学习要求。(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1)、自由读第

8、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

9、”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六)、总结全文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水 静、清、分述桂林的山 奇、秀、险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更多的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首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整堂课中只是主导的作用,比如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想一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体验中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感悟文本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发现美的情趣。 不足之处是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的不够到位,学生朗读起来不是很有感情,那种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没有在读中表现出来。以后我要多多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流利地读,更要学会有感情的读,带着品味去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