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246014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0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答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一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自测题 一、(1) (2) (3) (4) (5) (6) 二、(1)A (2)C (3)C (4)B (5)A C三、UO11.3V UO20 UO31.3V UO42V UO52.3V UO62V四、UO16V UO25V五、根据PCM200mW可得:UCE40V时IC5mA,UCE30V时IC6.67mA,UCE20V时IC10mA,UCE10V时IC20mA,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图略。六、1、 UOUCE2V。2、临界饱和时UCESUBE0.7V,所以 七、T1:恒流区

2、;T2:夹断区;T3:可变电阻区。习题1.1(1)A C (2)A (3)C (4)A1.2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ui和uo的波形如图所示。 1.4 ui和uo的波形如图所示。 1.5 uo的波形如图所示。 1.6 ID(VUD)/R2.6mA,rDUT/ID10,IdUi/rD1mA。 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6.7V、8.7V和14V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和6V等两种稳压值。 1.8 IZMPZM/UZ25mA,RUZ/IDZ0.241.2k。 1.9 (1)当U

3、I10V时,若UOUZ6V,则稳压管的电流为4mA,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当UI15V时,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UO5V。 当UI35V时,UOUZ5V。 (2)29mAIZM25mA,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10 (1)S闭合。 (2) 1.11 波形如图所示。 1.12 60时ICBO32A。 1.13 选用100、ICBO10A的管子,其温度稳定性好。 1.14 1.15 晶体管三个极分别为上、中、下管脚,答案如表管号T1T2T3T4T5T6上ecebcb中bbbeee下ceccbc管型PNPNPNNPNPNPPNPNPN材料SiSiSiGeGeGe 1.16

4、当VBB0时,T截止,uO12V。当VBB1V时,T处于放大状态。因为当VBB3V时,T处于饱和状态。因为1.17 取UCESUBE,若管子饱和,则 1.18 当uI0时,晶体管截止,稳压管击穿,uOUZ5V。 当uI5V时,晶体管饱和,uO0.1V。因为 1.19(a)可能 (b)可能 (c)不能 (d)不能,T会损坏。 (e)可能1.20 根据方程 逐点求出确定的uGS下的iD,可近似画出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在输出特性中,将各条曲线上uGDUGS(off)的点连接起来,便为予夹断线。 1.21 1.22 过uDS为某一确定值(如15V)作垂线,读出它与各条输出特性的交点的iD值;建立iDf

5、(uGS)坐标系,根据前面所得坐标值描点连线,便可得转移特性。 1.23 uI4V时T夹断,uI8V时T工作在恒流区,uI12V时T工作在可变电阻区。1.24 (a)可能 (b)不能 (c)不能 (d)可能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 一、(1) (2) (3) (4) (5) (6) (7) 二、(a)不能。因为输入信号被VBB短路。 (b)可能 (c)不能。因为输入信号作用于基极与地之间,不能驮载在静态电压之上,必然失真。 (d)不能。晶体管将因发射结电压过大而损坏。(e)不能。因为输入信号被C2短路。 (f)不能。因为输出信号被VCC短路,恒为零。 (g)可能。 (h)不合理。因为G-S间

6、电压将大于零。 (i)不能。因为T截止。 三、(1) (2) 四、(1)A (2)C (3)B (4)B 五、(1)C,D E (2)B (3)A C D (4)A B D E (5)C (6)B C E,A D 六、习题 2.1 e b c 大 大 中 大 c b c 小 大 大 小 b e c 大 小 小 大 2.2(a)将VCC改为VCC 。 (b)在VCC 与基极之间加Rb。 (c)将VBB反接,且加输入耦合电容。 (d)在VBB支路加Rb,在VCC与集电极之间加Rc。 2.3 图P2.3所示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将电容开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 2.4空载时:IBQ20A,ICQ2mA,U

7、CEQ6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5.3V。 带载时:IBQ20A,ICQ2mA,UCEQ3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 2.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6 (1)6.4V (2)12V (3)0.5V (4)12V (5)12V2.7 2.8(a)饱和失真,增大Rb,减小Rc。 (b)截止失真,减小Rb 。 (c)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增大VCC。2.9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c)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2.10 (1) (2) 2.11 空载时,2.12 2.13(1)静态及动

8、态分析: (2) Ri增大,Ri4.1k;减小,1.92。 2.14 2.15 Q点: 动态: 2.16 2.17 图略。2.18 (1)求解Q点: (2)求解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 (3) 求解输出电阻: 2.19 (1) (2) 2.20(a)源极加电阻RS。 (b)输入端加耦合电容,漏极加电阻RD。 (c)输入端加耦合电容 (d)在Rg支路加VGG,VDD改为VDD 2.21 (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uGSiDRS,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点;读出坐标值,得出IDQ1mA,UGSQ2V。 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uDSVDDiD(RDRS),与UGSQ2V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点,

9、UDSQ3V。 (2) 2.22 (1)求Q点:UGSQVGG3V 从转移特性查得,当UGSQ3V时,IDQ1mA,UDSQVDDIDQRD5V (2)求电压放大倍数: 2.23 2.24 (a) (b) (c)NPN型管,上-集电极,中-基极,下-发射极。 (d) (e) (f)PNP型管,上-发射极,中-基极,下-集电极。 (g)NPN型管,上-集电极,中-基极,下-发射极。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 一、(1) (2) (3) (4) (5) 二、(1)A A (2)D A (3)B A (4)D B (5)C B 三、(1)B D (2)C (3)A (4)A C (5)B (6)C

10、四、(1)IC3(UZUBEQ3)/ Re30.3mA IE1IE20.15mA(2)减小RC2。当uI0时uO0,ICQ4VEE / RC40.6mA。 习题3.1 (a)共射,共基 (b)共射,共射 (c)共射,共射 (d)共集,共基(e)共源,共集 (f)共基,共集 3.2 图(a) 图(b) 图(c) 图(d) 3.3 (1)(d)(e) (2)(c)(e) (3)(e) 3.4 图(a) 图(b) 3.5 图(c) 图(e) 3.6 3.7 3.8 3.9 (1) (2) uOuOUCQ11.23V 3.10 3.11 AdgmRD40 Ri3.12 Ri 3.13 3.14 (1) (2) 若Ui10mV,则Uo1V(有效值)。若R3开路,则uo0V。若R3短路,则uo11.3V(直流)。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自测题 一、(1)C (2)B (3)C (4)A (5)A 二、(1) (2) (3) (4) (5) 三、 四、(1)三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共集-共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第二级是共射放大电路,第三级是互补输出级。 (2)第一级:采用共集-共基形式,增大输入电阻,改善高频特性;利用有源负载(T5、T6)增大差模放大倍数,使单端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