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套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23737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套阅读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十套阅读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十套阅读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十套阅读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十套阅读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套阅读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套阅读题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17 分)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 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 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 基本舞步一样, 只有肚子了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 才能循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 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 的

2、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 稍长时间长于理解, 如果 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 慢加深理解。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 以后一有火种, 自然会着。 前不久, 我在娘子关看瀑布, 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 密密麻麻, 随风摆动。 我观察良久, 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 猛然想起柳宗元 小石潭记 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 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 慢吸

3、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 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文章之“炊” ,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 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 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 要背。 比如那鸟的动 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 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 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再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象笔干得流 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写作之友 强调背

4、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选, 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 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宋词人秦观“斜阳外,寒 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 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则脱于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 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 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 。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在不断帝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

5、都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 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 (作者:梁衡)1.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 (2 分)燕剪春风: 鹰击长空: 雁横烟渚:莺穿柳浪:2.第段指出语文学习可分三步,请用简洁语句加以概括。每步不超过8 个字。( 3 分)3.第段中“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句中的“干柴”着”,在文中分别具体比喻的是什么?( 3 分)火种”和“会4.本文提出背书对写作有三种好处,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每条不超10字。(3 分)2 分)5.本文分别运用了对比和比喻

6、认证方法,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来。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背书与理解”或“背书与创新”的看法,50 字左右。(4 分)(二)(20 分)礼物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 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 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 的活,又苦又累; 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 以贴补家用。 生活是清贫的, 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 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 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 神情有些 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 “

7、胡萝卜很新鲜呢。 ”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 “谢谢您了。 ”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 “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 了对街的房门。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 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 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 “他穿得太单 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 ”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 铺着厚厚的棉絮, 针脚密密的。 平安夜那天, 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

8、回一枝处理玫瑰, 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 趁着老人出门购菜, 放到了他 家门口。 A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 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嗨,珍妮, ”老人 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 “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 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 ”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 “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 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 ” 老人略带 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 “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 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BC (选自读者 20

9、05 年第 14期 作者: 美 杰瑞 ?沃曼)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这样的东西。 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个的故事。(2 分)2、第段交代了a)。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b)。(6 分)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 C 处的哪一处?为什么?( 4 分) 答:应归位于 处。因为,而 b。( 4 分)2)c 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 ,是因为。( 2 分)4、品析文中 a、b、c 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6分)(1)a 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 ,这是因为 处老人又很“兴奋” ,这是因为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

10、香。 ”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分) 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 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 如果害怕 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 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王的奴仆。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 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却毫不气馁, 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

11、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上, 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 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愈 挫愈奋 ”,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长 壮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 倍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 遇到失败, 别灰心, 莫丧气, 要振作, 去奋斗。 失败只是暂时的, 鼓起勇气, 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 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 说,失败者同样光荣。14. 这篇短文的论点是 (

12、2 分)15. 作者为了论证论点,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和 ,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用的事实论据。 (5 分)(1)(2)(3)(4)16. 居里夫妇从失败走向成功的 “艰难曲折的过程 ”是什么? 数学家陈景润与居里夫妇一样, 也是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但是不宜把居里夫妇的例子换成陈景润的例子,为什么? (3分)17. 在议论中,说话留有余地能使论述更严密,第段里“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句中, “往往”就起到了这种作用。从文中再找出起同样作用的两个词.(2 分)(1) ( 2)18. 在学习和生活上 ,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 ?请联系实际谈谈 .(2 分)(四)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是

13、一个自卑的孩子, 从不爱和别人交往, 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 只是这些也就 算了,更可悲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差得一塌糊涂,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 因为,同一道题,她经常能错了三遍。她有自闭症。这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 大家认为, 她是一个 闷葫芦, 和她在一起, 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 她也察觉到伙伴们对她 的疏远,于是,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 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课堂和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 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 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 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 鸟儿们在树间做了

14、巢, 每天啁啾地唱着, 嬉戏着 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 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 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 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烦恼的绝缘体。春走后, 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 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 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 许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 连鸟儿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她一个黯淡的世 界?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蕾, 同学们都 非常喜欢她, 暗地里叫她 “静蕾老师 ”。静蕾老师给班里上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 的游戏,用黑板擦作为接力

15、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一篇 作文。随着一声清脆的掌声,接力依次进行,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 不知不觉中,一个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 继而听到了同学们的欢呼声, 那欢 呼是一种刺耳的嘲弄。她不会唱歌,按照 “游戏规则 ”,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来,静蕾老师是个非常 和蔼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也没事,只要用心了,写多少是多少。这一次, 她没有令大家失望, 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自己的老师听。 她是一个命苦的孩 子,三岁那年, 母亲就离家嫁到了外乡, 父亲给她娶了一位后妈, 尽管后妈对她很好, 但是, 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 6 岁那年,他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能力,她失去 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 于是, 只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沉默。 她在自己作文的最后一 段里说,我是一棵孤单的小草,我的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 “静蕾老师 ”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 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 按时交上 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 “静蕾老师 ”却只字未提。那天, “静蕾老师 ”把她 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讲桌前的第一排,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她一个甜甜的香吻!从那天起, 她仿佛像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