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23620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知识的冷和热本来就是相对的。雾霾现在人人关注,连其颗粒形状都 有了放大1000倍的图片,但几年前谁知道呢?其实十万个为什么 里的“气象”分册,就讲到过雾霾。还有,马航事件后,大家开始关 心海洋学中的洋流,因为从洋流流向可以回推坠机地点。有些事司空见惯,但很少有人探究原因。比如,A4纸为什么是最广泛 使用的打印纸?为什么主流屏幕的尺寸从“4 :3”慢慢变成了 “16 : 9”?古代皇帝的诏书真的就像电视剧里演的,开头是“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有些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结论,却有人认真论证。比如,蔬菜水果便宜 的时候,人们买得多;不要和狮子住在一起,否则有很大可能会被吃 掉;救护

2、车在路上越久,重症病人越可能死掉。还有些问题没人注意也没人研究,却突然冒了出来。比如,某位生物 学博士在参观日本的水族馆时,生平第一次见到一条活的带鱼,于是 对“带鱼在水中为什么要立着”这个问题,作了颇为严谨的分析。诸如以上知识,并不能解决吃穿用的实际问题,也非一时新闻热点, 近来却有一群年轻人坚持提问,不懈求解。他们活跃在“果壳” “知 乎”等科普、问答网站上,发现冷知识、传播冷知识,让生活有了更 热闹的过法。从“菜市场博物学”走来的鱼类学家李昂是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鱼类系统发育和进化的博士,也正是他, 替人类操心起了“带鱼在水中为什么要立着”的问题一一“通常观察 到带鱼&lsquo:立着&r

3、squo:的状态,是它们静栖的时候。带鱼身体修 长,目标相对较大。有猜测认为,它们在水中经常保持竖立的状态是 在隐藏自己,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太多研究的支持。也许带鱼竖立仅 仅是为了节省体能消耗,毕竟始终保持长长的身体处于水平状态,相 比竖直状态需要更多的能量。”对一个并不是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来说,“85后”的李昂能对带鱼抱有 如此大的兴趣,实属不易,归根结底,源于“爱吃” “我对海洋生物 的认识,是从餐桌上常见的东西入手的,俗称&lsquo:菜市场博物学 &rsquo:。”他恨不能在所有吃过的鱼上都贴一张学名标签,比如鲅鱼水饺中的鲅 鱼,学名蓝点马鲛;“国民海鱼”中的大黄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北

4、 方饭桌上的沙丁鱼,往往不是真正的沙丁鱼,而是科鱼类李昂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去一个新的地方,总要去逛逛当地的水产市 场,就相当于逛海洋馆。发现没见过的鱼类,我就回去翻书查阅对比,时间长了,会积累很多分类学的经验。”以十万个为什么为启蒙读物的李慕乔,从小就知道“人的肠道长 度是身高的3倍”之类的冷知识。现在已是外科医生的他,喜欢在与 朋友吃饭时解释:“为什么人刚刚开始吃东西就会觉得热呢?这不是 消化食物产生的热量,也不是食物的热量传到了人身上,而是吃东西 的行为本身会让肝脏产生热量,称为食物的特殊热动力效应。”朋友 们听完这番理论,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是“哇,你懂得真多”,二是 作木然状。

5、李慕乔有一个师兄,网名“帕格尼尼的左手”(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 提琴演奏家,左手技法出神入化),从名字就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艺术 爱好者。本职工作也是外科大夫的他,在医学与艺术之间找到了一个 结合点一一看名画猜病症。他在微博上发起讨论:“卡拉瓦乔的圣 安德烈的殉难,左下人物显然有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为此,他专门做了一份长达184页的英文演示文稿,来分析一系列名画中的 人物都有病。李慕乔说:“每天学一点知识,不管冷的热的,总比听出轨、离婚的 明星八卦有营养得多吧!”来自星星的你火了 “虫洞”,冷知识也有变热时前不久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让一个科学名词“虫洞”大热。都教授利用虫洞和女友频频相会,

6、观众们再也不用担心他们的“异星 恋”,却为一个新问题困扰一一什么是虫洞?教科书上说:“虫洞是宇 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但执着的观众们显 然并不满足,打破砂锅问到底,“虫洞里能持续停留吗”、“虫洞有多 厚”、“虫洞能制造吗”等问题源源不断出现,虫洞一时间似乎成为显 学。李慕乔说:“知识的冷和热本来就是相对的。雾霾现在人人关注,连 其颗粒形状都有了放大1000倍的图片,但几年前谁知道呢?其实十 万个为什么里的&lsquo:气象&rsquo :分册,就讲到过雾霾。还有, 马航事件后,大家开始关心海洋学中的洋流,因为从洋流流向可以回 推坠机地点。”有的冷知识因为新闻而一时成为热门

7、,但如此良机并不多,这时候, 也可以换一种思路来传播它们。比如在每个人都关心健康的当下,健 康知识却仍然处于“科学”与“传说”之间的尴尬境地。于是,在果 壳网的“流言百科”频道,一群科学家用最冷门的知识,回答了最热 闹的问题。“冰糖梨水能止咳润肺一一错。梨补充水分不假,能缓解因干燥引发 的咳嗽,但是梨中并没有特殊的可以止咳的成分。”“吃黑巧克力能减肥一一错。黑巧克力中钠和糖的含量低于牛奶巧克 力、白巧克力,但是脂肪含量(尤其是饱和脂肪的含量)还是很高。”李昂关于鱼类的知识源于餐桌,最后也回归到了餐桌。和亲朋好友围 坐在一起吃饭时,他经常会突然指着一盘鱼说,这是某某鱼类。“一 开始大家觉得好冷,

8、后来我发现换一种方式,别人就会感兴趣。中国 人对各类动植物往往会问三个问题: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按这 个思路,看到带鱼时,我就跟妈妈说,宽带鱼和窄带鱼品种不同,宽 的没窄的好吃,然后再延伸到鱼类学就自然多了。”李昂得意地说。还有的知识着实冷到极点,却也因为网络的娱乐精神而意外地热了起 来。一种热带海洋鱼类“翻车鱼”,没几个中国网民见过它的真身, 却因为一条关于“翻车鱼死因”的热门微博而为人所知:“翻车鱼死 因一览:阳光太强死亡;水中的气泡进到了眼睛,紧张过度死亡;因为在附近的小伙伴死了,打击过大死亡”李昂看到这条微博后,特地撰写长文,有理有据地逐一反驳了这些观点,算是为翻车鱼申冤。李昂在文

9、章最后充满感情地写道:“近年来翻车鱼的数量呈现快速下 降的趋势,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各种奇葩的死法,而应该归咎于人类 的行为,它们是典型的渔业兼捕受害者。翻车鱼远离我们大多数人的 生活,然而这种可爱生物未来的生死存亡,却牢牢地握在我们人类的 手中。”知识有没有用,情趣很重要李慕乔介绍,日本和德国是两个对冷知识十分钟爱的国家。他说:“德 国有个电视节目,现场解剖人体,严肃地讲解人体的各个部分,&lsquo: 这是脑子,很脆,像果冻一样&rsquo:这在国内只有专业人士会看, 但在德国,观众都是普通人。还有百科知识竞赛的电视节目,最早源 于日本,后来传到国内,类似的节目如&lsquo:三星智力快车&

10、rsquo:、&lsquo :开心辞典&rsquo:等,也都火过一阵。”在李慕乔看来,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简直就是一本“冷知识大全”。有认真的网友总结过每一集中成为破案关键的知识“衣服前面淋湿, 后面却没有,这是在雨中跑步的证据;长毛种的猫最怕温度过热,要 提供一个有空调的环境才行;用石头的回声来判断前方的路,如果回 声大的话就表示前面是条死路,变小就表示前面还有路”谁说冷知识没用!不过,跳出虚拟的世界,冷知识真的有用吗?李昂笑言:“我可以在应聘简历里大言不惭地写道:&lsquo:热衷参与 公众科普事业。&rsquo:”李慕乔秀了秀手机里女朋友的照片,一脸 幸福地说:“她最喜欢听我讲冷知识/其实

11、,对一些求知欲旺盛的年轻人来说,获取知识本身就让人充满了 幸福感“我觉得学习冷知识是现代人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一种体现。尤其是年轻人,不仅满足于吃到什么、用到什么,还有兴趣探求其中 的故事。”李昂说,“比如喝咖啡时,文艺青年可能会关注咖啡背后的 历史文化,而科学青年也许更喜欢细分咖啡的不同品种和成分等。”李昂说:“其实没有什么知识是没&lsquo:用&rsquo:的。&lsquo:用 &rsquo:的含义是多方面的,用来发表论文是有用的,用来指导生产、 创造产品是有用的,用来赚钱是有用的,那用来增加生活的情趣,不 也是有用的吗?”李昂在读博期间主攻“杜父鱼科鱼类”,研究这一类别中的隐存种。他的网名“李昂杜父鱼”,代表了他的一个梦想一一发现一个杜父鱼 的新品种,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畅想这一天的到来时,李昂说:“这真的是一件很难得、很幸福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