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6 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234621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6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6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6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6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6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6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6 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单元整合提升 纵向贯通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考题例证1(2017济南模拟)我国古

2、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解析:材料中“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是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来“ 传播农桑”,故A项正确;以农为本导致注重精耕细作与题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也与材料中“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春祭庙会活动”只是一种民俗,材料没有涉及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A二、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

3、展的共同原因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考题例证2(2017晋阳二模)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

4、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C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管子认为,国君应根据国内市场物资的余缺状况来控制国内市场的财物,粮食贱就将货币投放于粮食,布帛贱就将货币投放于布帛。刘晏也认为,受灾的地方,缺乏的只是粮食(政府)可以多支出粮食,让商人贩卖,分散进入村镇。由此可知,二人都强调通过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提供补贴”,排除A项;B项中的“消灭经济危机”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强调了市场调节的作用而非增加粮食生产,

5、故D项错误。答案:C 横向链接 一、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的不同1从发展水平看,宋朝的商业革命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西方的商业革命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2从范围看,宋朝的商业革命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西方的商业革命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金融机构、银行等。3从影响上看,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6、迈进;西方商业革命迫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了西欧的英国、荷兰、法国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开始变革。考题例证3(2017昆明模拟)宋代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成书于明代的(地图综要)记载:“楚故泽国,耕捻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湖地区()A经济逐渐衰退B人口数量激增C引进高产作物 D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湖地区由粮食生产区域转变成种植经济作物“柴桑”,说明商品经济发展。A项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柴桑”不属于高产作物,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7、答案:D二、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比较项中国西方经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政治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考题例证4(2017兰州模拟)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与清政府发生了矛盾,但乾隆帝还是接见了他。嘉庆二十一年(1811年),同样是英国使节的阿默斯特前来试探通商问题,因拒行

8、三叩九拜之礼,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因素是()A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B“闭关锁国”政策C当时皇帝的个人气度 D传统的朝贡贸易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造成马戛尔尼和阿默斯特不同结局的原因应是他们来中国的不同目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D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四 家国情怀 概念界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内涵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典例(2015全国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

9、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析: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答案:C 备考指导(1)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5)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这种井田以外开垦的私田,性质不同于井田制的所谓私田,它们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面对

11、这一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各国不得不在赋税制度上进行改革,劳役地租逐渐为实物地租所取代。新的租税制度的实行更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履亩而税”。这是中国税制史上田租和田税分离的开始,从此,贵族所有的田地都要按照面积向国君交税,其结果是使贵族土地的私有权更加牢固,农民自耕的小土地的所有权也逐渐得到保障。战国时期,各国进一步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依军功的大小占有土地,即使是宗室,没有军功也不能作为贵族。军功贵族土地所有制代替了氏族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买卖的出现,打破了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时期“田里不鬻”的惯例。农民摆脱了氏族土地

12、所有制的残存影响,成为独立的小土地所有者。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巩固,也就为他们有权出卖土地扫清了道路,同时也为军功贵族、商人和货币持有者通过买卖取得土地提供了便利条件。商鞅变法使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扩大,也使贵族依世袭身份而占有土地的所有制转变为通过买卖占有土地,成为军功贵族、商人、货币持有者的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标志。至此,乡村的井田制和宗族组织彻底瓦解,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地主和农民为基本阶级的经济形态逐步完善。二、地主庄园东汉豪族地主的核心是开国功臣集团和刘氏皇族、外戚。朝廷用人主要是从豪族中选取,豪族基本上把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累世尊贵显达。许多人为了仕进显达,投依于豪族门下,

13、称为“门生”,以求荐引。一旦被辟除为属吏,就称为“故吏”,一个豪族官僚往往有很多门生故吏,他们相互援引,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东汉前期,豪族势力强大,拥有私人武装,影响东汉的政治稳定和财政收入。针对这种情况,光武帝下诏州郡检校垦田顷亩、户口、年龄,以确定国家赋税征收标准,名为“度田”。州郡官吏或畏惧豪强,或贪于贿赂,帮助他们隐瞒土地和依附人口。豪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大多采取田庄的形式经营。田庄的主要劳动者是宗族、宾客、徒附和奴隶,他们对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宗族是宗法性依附农民。豪强地主大都聚族而居,他们奴役同宗的农民,这些同宗的农民被称为宗族。宾客多是不堪封建官府横征暴敛而携带田产投靠豪强门下

14、的小自耕农,其身份比徒附略高,但同样从事生产劳动,受田庄主的奴役剥削。徒附是典型的依附农民,是地主田庄里的主要生产者,其来源主要是破产农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后,除一部分沦为奴隶外,大多数成为豪强田庄里的徒附。在田庄中劳动的宾客、徒附生活十分艰难。豪强地主拥有私人武装,主要由依附农民中的青壮年男子组成,称为“部曲”或“家兵”,其任务是看家护院,后来转变为豪族地主镇压农民起义和拥兵割据的武装力量。田庄里的劳动者对豪强地主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他们所受的剥削十分沉重。不过,在东汉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年代里,田庄内部的阶级关系相对缓和,豪强地主能够有效地组织生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东汉农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大

15、部分不是作为赋税纳入国库,而是作为封建地租为豪强地主所攫取。所以,大量豪强田庄的存在和发展,使得东汉封建经济的发展不是像西汉那样表现为封建国家的强大,而是表现为封建国家的贫弱和政治的不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封建割据。三、古代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的转移趋势在中国的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的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但是从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持续的战乱,人口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由北向南流动的历史趋势。汉代以前,北方的经济水平高于南方;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大量劳动力南迁并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政治中心南移,统治者的重视;南方的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生产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优越。影响:对我国的交通发展产生影响;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对人才教育产生影响;对民族关系产生影响;对南方环境产生影响;对文化分布产生影响。四、唐宋以来封建租佃关系的新变化隋唐时期一般地主庄田的出租大致会与佃户签订类似内容的契约,租佃关系采取契约的形式,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