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23034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摘要:本文通过浅析南海渔业资源发展现状,发现南海渔业 捕捞方式趋于合理化、渔业资源广泛利用以及近海渔业利用率高于 远海地区;针对南海渔业资源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渔业资源衰 退的问题,从改进捕捞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合理开 发利用的对策,助力推动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词: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1、南海渔业资源发展现状1.1、渔业资源利用情况南海是我国部分鱼类和甲壳类资源的重要产区,2018年我国南 海金枪鱼、金线鱼捕捞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竹笈鱼、鲻鱼等 鱼类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对虾、青蟹、梭子蟹等甲壳类也均 占有较大比重

2、。渔业资源主要用于对国内外市场的供应,以及产品 加工,干腌制品、鱼油制品以及珍珠、水产饲料等加工制成品来提 高渔业资源的附加值。目前,南海沿岸区渔业资源利用程度高于远海,近海捕捞的频 率高于远洋捕捞1。远洋捕捞是指远离陆地及港口,在200m等深 线下进行捕捞作业。广东、广西2省份2018年海洋捕捞业总产量分 别为1271603t及559066t,然而远洋捕捞产量仅占40%,海南省 2018年海洋捕捞业总产量高达1083880t,但远洋捕捞产量寥寥无几。 南海周边3个省份的对比,反映了近海渔业资源和远海渔业资源利 用的差距,近海渔业资源因离陆地、港口较近,捕捞成本低,成为 了海洋捕捞业发展的主要

3、场地。据2015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得知,广东省2015年 拖网、围网以及刺网在南海捕捞产量分别为757196t、147948t、 432464t,而到2018年该3种捕捞方式下的捕捞产量分别下降到了 609243t、130573t、361118t,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在南海捕捞 方式上也呈现下降趋势,而使用钓具的捕捞量在不断增加。2、渔业资源所面临的问题2.1、捕捞开发力度大,渔业承载压力增加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领海,总面积350万km2,其中有210 万km2属于中国领海,因得天独厚的纬度优势而渔业资源丰富,是 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的资源宝库,常通过海上拖网、 围网、刺

4、网、张网等方式来进行捕捞作业2。据统计,我国在南海 的渔业捕捞量常年高达300万t以上,仅次于东海,因此近年来因 人类捕捞频繁,导致渔获量趋于减少的趋势。图1 20102015年南海的渔获量爵倒如图1,我国20102015年在南海的渔获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 趋势,而自2015年后,渔获量开始逐年下降,2018年的渔获量 309.5591万t,甚至低于2010年渔获量20.43万t。此外,我国主 要在南海进行捕捞作业的省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2018年所 捕捞的鳓鱼、沙丁鱼、鲱鱼、鳀鱼等鱼类,产量相比较2017年乃至 之前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广东、广西、海南3省对南海渔业资源需求较大,2018年

5、年末 海洋机动渔船总吨数相较于2017年年末分增加了 37328t、35856t 以及20544t。南海渔业资源在过去几年中数量不断下降,而周边省 份捕捞业投入量进一步加大,将会形成渔业资源不断减少以及捕捞 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从而扩大南海渔业资源承载压力。2.2、单一追求捕捞量,发展方式偏粗放我国在南海的捕捞业主要是通过增加捕捞量来实现沿海城市经 济粗放型增长,此举不仅使得渔业资源发展受限,同时不利于地区 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单一追求捕捞产量来发展经济,容易造成过度 捕捞,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而缺少对产品的精深加工,不利于提 高捕捞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弊端显着3。我国2013年发布的国 务院

6、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 号)中指出要坚持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渔 业资源,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南 海4省中广东、福建的海水加工品2018年产量分别为1093978t、 3934414t,在全国沿海省份中排名靠前,这是基于两地经济发展基 础良好决定的,相比较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广西、海南2省,2018 年海水加工品产量分别为615690t、196670t。而在2018年各地渔 业经济总产值中,海南的捕捞业总产值为2089585.58万元,远远领 先于广东、广西,其粗放的发展方式由此可见。2.3、渔民法治观念淡薄,

7、滥捕滥捞现象仍然存在我国渔业法规定,N12。至“闽粤海域交界线”的南海海域 休渔期为5月1日一8月16日,且明文规定在伏季休渔7d后,禁 止捕捞、销售带鱼、大黄鱼、银鲳等鱼类。在捕捞方式上将多层拦 网、深水张网等违禁渔具一一列出,规定海洋捕捞网目尺寸并对捕 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但由于部分渔民法治观念淡薄,且只顾 及眼前的利益,在禁渔区、休渔期捕鱼,用违禁渔网捕鱼的方式也 时有发生4;在捕捞船的选择上部分渔民会使用无许可证、违规的 渔船出海。2.4、海洋水质污染严重,生物生存环境恶化据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由珠江携带入南海 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砷等污染物居全国第2,仅次

8、于长 江,并且在南海海域检测到表层水体漂浮微塑料最高达2.35个m-3。化学物质以及重金属物的排放,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生赤 潮,海水中含氧量降低,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将面临恶化,导致渔业 资源的减产。塑料垃圾的排放容易被海洋生物误吞,造成死亡,同 时会降低渔业资源的质量,带给人们食品安全问题。南海是我国海 上经济贸易、油井开发的重要场地,在不合理开发的过程中容易产 生石油对海水的影响,海上石油污染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并且难以降解,对生物和人体危害较大。2.5、科技投入不足,渔业设施落后南海周边城市捕捞业发展,大多以老、旧的木质渔船为主,高 效节能的钢制渔船所占比重仍然较小,捕捞过程中

9、资源消耗较大, 旧的捕捞方式也没有完全革新换代,易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 底拖网等渔具仍然在使用;南海从事海洋捕捞的人员主要是凭借祖辈 及实践中的经验来进行工作生产的,对信息技术及现代化捕捞手段 掌握较少,与世界发达地区相差甚远5。3、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3.1、发展海水养殖业,为南海渔业资源“减压”海水养殖鱼类产品与捕捞鱼类产品可以互为替代品,以养殖市 场需量大的鱼类及甲壳类产品来满足国内外对海洋鱼类的需求,从 而减少对南海渔业资源的滥捕滥捞问题;发展海水养殖业同时也可以 引导部分从事捕捞业人员转业,减少捕捞次数缓解南海渔业资源衰 退的问题;南海渔业资源承载压力过大是因为捕捞开发的

10、力度大,适 当地减少开发力度,转移海产品重心,有利于南海渔业资源繁殖、 增长来实现长期发展。3.2、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海水产品加工前文提及对南海渔业资源单一追求捕捞量,而导致发展方式粗 放的问题,该类做法实则是杀鸡取卵,以自然资源来换取经济发展。 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打破传统 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通过发展渔业加工来提升海产品的附加值,获 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发展海水产品加工,有利于在不增加对南海渔 业资源过度捕捞的基础上,增加渔民的收入,将渔民从过去的思维 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追求单一渔业资源的捕捞量转变为对渔业资源 的质量以及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

11、式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3、加强法制建设,实施科学管理加强法制建设,实行科学管理是营造良好捕捞环境的基础。针 对渔民滥捕滥捞以及海洋污染等问题造成南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洋 生物生存环境恶劣等问题,加强法制建设,主要在于通过立法的方 式来限制渔民滥捕滥捞,违法捕鱼等行为,加强对违规渔具、渔船 的监管;加强对南海渔业资源的监测,来洞悉渔业资源发展情况作出 灵活性调整;通过普法教育来提高渔民的法律意识;渔业部门应该加 大执法力度,逐步建立起严格、科学、高效的渔业管理体系,推动 渔业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6。3.4、加强海洋环境保护,设立渔业保育区海洋污染对渔业资源危害较大,容易造成鱼类、甲壳类等海洋

12、 生物大面积死亡以及发生各种基因变异、生物体内危害物质过高等 问题,使得渔业资源从质量和数量上衰退。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相 关部门定期打捞海洋垃圾,并且严格监管入海口、海岸线工厂的污 水排放,以此来保障南海海水质量;同时在人类活动少的海湾、海岛 周边地区设立渔业保育区来帮助繁殖率低、生存环境要求高的海洋 生物进行繁衍和生存,以保障南海地区渔业资源可持续供应。3.5、追加科技投入,实现科技兴渔实现渔业资源现代化需要科技发展为依托,以提高渔业资源利 用率,促进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高等院校、海洋研究所 等平台,培养渔业知识和装备设计全面的人才队伍,加强南海捕捞 业的科技投入,减少我国海洋捕捞业与发达国家捕捞业的差距。可 以加强对日本、台湾等地区海洋捕捞技术、设备的引进,以改进我 国南海地区落后的捕捞方式,对渔业资源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地利 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