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22887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及其启示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关于乒乓球运动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按多数人的看法,乒乓球运动创始于 英国,并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的说法比较可靠。大约在19世纪后半叶,由于受到网球运动的启示,在一些英国大学生中,流行着一种极类似现在乒乓球的室内游戏,叫做戈西 马”(Goossime)或“弗利姆弗拉姆”(Flim-Flam)。没有统一规则,有10分、20分为一局的,也有50分或100分为一局的,发球时,可将球直接发到对方台面,亦可把球先发到本方 台面再跳至对方台面。所用器材也和今天的大不一样。球拍是空心的,用羊皮纸贴成,形状 为长柄椭圆形。为了不损坏家具,在

2、橡胶或软木实心球外,往往包一层轻而结实的毛线。有 时,在饭桌上支起网来打;有时索性就在地板上用两个椅子当作支柱,中间挂起网来打。虽 然打起来不十分激烈,但颇有一番乐趣。大约在1890年,有位名叫詹姆斯吉布(James Gibb)的英格兰人到美国旅行时,偶然 发现了一种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弹跳力很强。于是,他就将这种球稍加改进后,逐 步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推广起来。也许因为此球在桌上打来打去发出了“乒乒乓乓”声音的缘 故,英国一家体育用品公司,首先用乒乓”(PingPong)一词作了广告上的名称。就这样,乒 乓球才开始得此绘声之名。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原已在欧洲得到了较好开展的乒乓球运

3、动不得不停 顿了一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后,在蒙塔古等人的推动下,曾一度被冷落的乒乓球运动才 又重新在英国活跃起来,并组织了一些由各地选手参加的全英乒乓球赛。1926年,由于发 现了“乒乓”(Ping-pong)一词是商业注册名称,而且原英国乒乓球协会也缺乏代表性,因此 便解散了原组织,重新成立了“桌上网球”(Table Tennis)协会。“桌上网球”这个名字一直沿用 了数十年,国际乒联至今还采用着这个名字。汉语的乒乓球是从声音上得名的,但将其翻译成英文时,仍为“Table Tennis。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诞生及其发展简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国家都先后成立了乒乓球协会,各国之间的

4、竞赛活动 日益增多。1926年1月,在德国G.勒曼博士的倡议下,在柏林网球俱乐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 当时参加会议的有英国、德国、匈牙利、瑞典等国的代表。会议最后决定成立临时国际乒联, 并委托英国乒协举办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1926年12月6日至12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比赛期 间,在蒙塔古母亲家的图书馆里召开了会议,即第一次国际乒联全体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 正式成立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决议和国际乒联的章程,讨论了乒乓球比赛的规则,推选英国 乒协的负责人蒙塔古为国际乒联第一任主席。由于其中的参赛国印度队属亚洲国家,因而决 定将第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改名为1926至19

5、27年度的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一届世乒赛只有男子团体、男于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混合双打和男子安 慰赛等6个项目。因为当时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一共才有16名,所以没有进行女子团体和女 子双打的比赛。参加男子团体赛的有7个队,比赛采用单循环的方法进行。几个队的水平相 差不多,争夺比较激烈。如,英国队胜奥地利队5比4,奥地利队以5比4胜匈牙利队,匈牙 利队又以7比2胜英国队。比赛局势错综复杂。最后,匈牙利队获得冠军,奥地利队获得亚 军。以下的名次排列是:英国、印度、威尔士、捷克斯洛伐克、德国队。第一届世乒赛使用 的是“甲古”牌乒乓球和“特玛”牌球台。运动员使用的球拍大多为光木板,也有少数人

6、使用胶 皮拍。男运动员有的穿着类似现在足球裁判员的竖条衬衣,有的穿长裤、毛衣或西服;女运 动员穿短裙、长袜,也有穿大长裙的,但无人穿运动鞋。根据首届国际乒联会议的规定,每年举行一届世乒赛。但第二届世乒赛因举办国的经济 困难,推至1928年1月才在瑞典举行。此届比赛增加了女子双打项目。到1934年的第八届世 乒赛,才增加了女子团体赛。从1940年至1946年,因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比赛中 断, 1947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世乒赛(即第十四届)。在该届比赛中,又 增加了女子安慰赛和元老杯赛。至此,世乒赛就有了10个比赛项目。男子团体、女子团体、 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

7、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是每届都要举行的正式比赛项目;男、 女单打安慰赛和元老杯赛为非正式比赛项目,必须由举办协会提出申请,经国际乒联批准后 才可进行。从1957年始,世乒赛改为每两年举行一届。直到今天为止,已举行了44届比赛。三、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四个时期世界乒乓球运动,如果从第一届世乒赛算起,至今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19261951年)在这25年间,共举行了 18届比赛,各届举办地点先后为:英国、瑞典、匈牙利、 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法国、英国、匈牙利、奥地利、英国、埃及、法国、 英国、瑞典、匈牙利和奥地利。仅第十三届比赛在非洲的埃及举行,其余1

8、7届皆在欧洲举 行。在七个正式比赛项目中,先后共有117个冠军(因第十一届女单无冠军,故为118减 1)。除美国选手取得8个冠军外,其余都由欧洲选手获得,占全部锦标的93.1%。此外,参 加比赛的国家也主要是欧洲的。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故称此时期为欧洲的全盛时期。在技术打法上,虽然第一届的男子单打冠军雅可比和前5届的女子单打冠军梅德尼 扬斯基都是左右开弓的进攻型打法,但其后的世界冠军都是以削为主或削攻结合型打法。所 以,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主导打法是削球,指导思想为“自己少失误,让对方失误”。削球打法在此时期得到如此大的发展,并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其原因大体有四个: 第一,武器的作用。运动员大多

9、使用的是胶皮颗粒胶,其特点为弹性小、易掌握,有一定的 摩擦力,可使球旋转。很明显,这种球拍的特点是利守不利攻。用其进攻时,虽稳健有余, 但速度、力量不足;用其防守时,既稳健又有旋转。第二,规则的限制。当时的球台窄,为46.4厘米(现在是152.5厘米),球网高17厘 米(现在为15.25厘米),球为软式球。这些条件都是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第三,榜样的作用,第二届世乒赛时,男子单打冠军由匈牙利的梅什洛维茨和贝拉克争夺。贝拉克已 先胜两局,第3局又以20比18领先,但仅因急于进攻,不仅丢了此局,而且还输了整场的比 赛。这场比赛对欧洲当时的技术发展方向影响很大,使他们更加确信:只有稳健的防守才是

10、取胜的最好途径。于是,当时的乒乓球技术方向便朝着稳健的防守发展了。第四,当时的乒乓球运动还处于初级阶段,高级或难度大的技术还掌握不了。削球失误少,攻球失误多,特别是重量级的大板扣杀,技术难度更大。作为当时的运动员来说,自然会趋易避难。第十一届世乒赛前,由于对比赛的时间没有限制,所以,多次发生马拉松”式的乒乓球比赛。 以第十届为例:1分球最多用了两小时20分钟,一场男子单打用了7个半小时;奥地利对罗 马尼亚的男子团体决赛竟花费了 31个小时。第十一届的女单决赛,已打了1小时45分钟,但 双方仍未见高低,观众大多相继离去,少数观众甚至打起了瞌睡。最后,裁判请她们用抽签 的办法决定胜负。因两位女将执

11、意不从,致使这届女单冠军的宝座空设。显然这种冗长、乏 味的比赛,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是不利的。在第十一届世乒赛之后,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进 行了修改:球台加宽至152.5厘米,球网降到15.25厘米,比赛改用硬球;限制了比赛时间, 一场5局3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一场3局2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此外,还作 出了禁止发球前先用手指旋转球的美国那卡尔(Knuckle)式的发球方法。这些改革皆为攻球 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削攻结合打法开始发展起来,而且还出现了一些以攻为主的选手。但 由于时间有限,所以,攻球技术在当时还达不到战胜削球的水平。(二)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时期(19521959年)日本

12、乒协早在1928年就加入了国际乒联,但直到1952年才第一次参加世乒赛。手 握海绵球拍、采用直拍全攻型打法的日本队,虽然只有三男二女运动员参加,却震动了整个 世界乒坛。他们连续击败了许多欧洲防守名将,一鸣惊人地获得了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 于团体和女子双打四项锦标。从此,世界乒乓球技术的优势开始由欧洲的削球转到了亚洲的 攻球。进攻与防守成为当时世界乒乓球技术的主要矛盾。此时期共举行了7届世乒赛(1925届),共有锦标49个,日本队独拿24个,占全部 锦标的49%,几乎达二分之一。特别是1954年的第二十一届世乒赛,日本队双获男、女团 体冠军;在1959年的第二十五届世乒赛时,日本队竟然拿走了7

13、项冠军中的6项,真是登峰 造极了。50年代的日本选手所以获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勇于创新。50年代以前的世界乒坛是横握拍削球打法的天下,日本队却敢于独树一 帜,采用直握拍的远台全攻型打法,令人耳目一新。海绵拍最早见于1951年的第十八届世乒赛上,由一名奥地利学法律的大学生使用。当时并未怎么引人注目。但日本选手将此 拍稍加改变一一把海绵变软,并与自己的传统进攻打法结合起来,就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将乒乓球技术推进到积极进攻的时代。其二,扎实的基本功。日本选手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尤其是正手攻球,动作稳定,击球力量大,遇到机会球基本上能做到百发百中,在关键 时刻,自会显示出“

14、艺高人胆大”的魄力。其三,顽强的意志。比赛中顺利或暂时落后时均能全力以赴,顽强奋战,其气势往往令对方生畏。由于海绵拍的出现,当时曾引起许多人的反对,甚至要求予以取缔。直至1959年,国际乒联才通过了一项关于球拍规格化的 决定:球拍海绵上必须覆盖正胶粒胶皮或反胶粒胶皮,海绵和胶皮的总厚度不得超过4毫米, 其中胶皮的厚度不得超过2毫米。应该说,球拍的革新,提高了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对乒 乓球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三)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兴起(19611969年)50年代末,正当日本队处于巅峰状态时,中国选手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上, 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1969年,共举行5届世

15、乒赛。中国队仅参加了第二十六、二十七和二十八届的比赛。3届共计21个锦标,中国选手获得了 11个,占全部锦标 的52%。第二十九和三十届世乒赛中国队未能参加,但从当时的技术实力分析,中国队还 是占上风的。具有“决、准、狠、变”独特风格的中国近台快攻打法和以“稳、低、转、攻” 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削球打法,把世界乒乓球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0年代初,日本运动员创造了一种新技术一一弧圈球。由于它当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旋转强烈,但 弧线高、速度慢,所以,未能充分显示出应有的威力。不过,弧圈球对以后世界乒乓球技术 的发展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四)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复兴与欧、亚的争夺(1971)

16、进入70年代,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欧洲选手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 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们兼取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点,创造了弧圈结合快攻和 快攻结合弧圈的两种新打法,从而走上复兴之路。直到1977年的第三十四届世乒赛时,虽 然欧洲选手进步很大,但亚洲还是略占上风。31届至34届世乒赛,男团冠军仅32届被欧洲 瑞典队夺得,其余3届皆为中国队所获;男单锦标,欧亚各得2个;女团、女单桂冠,4届非 亚洲莫属。从1979年的第三十五届始,到1987年第三十九届这一阶段,在男子方面,欧亚 两洲呈势均力敌的局面;在女子方面,亚洲强于欧洲。欧洲选手自从走上速度与旋转结合之 路后,就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只因在技术上还存在着某些漏洞(如反手发力攻欠缺、 不擅处理台内球以及前三板球还不够强等),所以,一直未能出现根本性的突破。直到80年代末期,他们的缺点终于得到弥补,形成了名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