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22674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作为晚清重臣的李鸿章,也是晚清外交外交的能臣是整个晚清时期所有外交的灵魂人物,他主持晚清的外交长达30余年,其外交思想和奉行的对外政策则成为晚清对外交往的主要策略,而其外交思想也成为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李鸿章的一生“以外交受众望于国际,亦以外交负重谤于国内”,本文主要从通过分析其外交思想形成国内外环境和其理论基础,与其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国内外评价和当时的时代效应以一孔之见来简要评析他的外交思想。关键字:李鸿章、外交思想、“和戎”、“自强”、“以夷制夷”、“宗藩” 体制、评析AbstractLi hongzhang was a great minister of the late

2、qing dynasty,He was also the master of the diplomac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soul of all the diplomac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He presided over the diplomac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for more than 30 years,His diplomatic thought to the foreign policy became the main foreign policy of the l

3、ate qing dynasty,and his diplomatic thought also became the main content of his political thought。In his life, li hongzhang gained international popularity through diplomacy, and was also reviled at home through diplomacy. This paper mainly form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 and its theoreti

4、cal basis to analyzing his diplomatic thoughts, His diplomatic thought main content combining the eval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effect of that time to briefly analyze peep-hole view his diplomatic thoughts.Keywords:Li hongzhang; Diplomatic thoughts; peaceful settlement; self-improvement; The

5、 system of suzerain vassal vassal; analyse and comment on目 录摘 要 Abstract 目录 11122223334445563.1 “外系和戎,内须变法自强”的外交思想 673.2“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 83.3李鸿章“宗藩”体制思想 103.3.1“宗藩”体制思想形成的原因 103.3.2“宗藩”体制思想的具体表现 103.4 本章小结 11124.1评价其具体的外交思想 134.1.1对“和戎”思想的评析 134.1.2对“以夷制夷”思想的评析 144.1.3对“宗藩”体制思想的评析 1414结论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章 绪论1

6、.1 研究意义历史滚滚而去,但总有些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在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李鸿章不可不谓之为不可或缺之人,其外交思想也成为主导晚清外交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就是说所研究的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就是是研究晚清外交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可以说是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的分析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1.1理论意义晚清时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要的转折点之一,在这个时代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在这个时代中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向列强“门户洞开”,这个时代是研究中国历史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则是研究这一时代的重要研究材料,通过对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到了解到我们国家的

7、历史,学习其中优秀的思想,摒弃其中的糟粕并引以为鉴。1.1.2 现实意义一直以来都有人在研究李鸿章在晚清到底有着怎样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九十年代,国内外对于他及其思想和政治行为更是兴趣浓厚,当然是褒贬不一,其中国外对于其赞美多于唾骂,国内则是大多带有批判意味。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李鸿章,从外交思想方面进行客观的认识,分析他的思想,从而学会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面对事情我们要针对具体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实事求是。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自八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研究层出不穷,对其外交思想的研究更是接连不断的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数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了,这是第

8、一部研究李鸿章的专著,并对其所处的那个时代及位置做了透彻得分析。虽然在外交上,梁启超认为李鸿章的“以夷制夷”的联纵之策是失败的,但他也指出这也实属无奈。梁启超的这著作为李鸿章的评价定下了基调。后后的苑书义撰写的李鸿章传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关于李鸿章的学术专著,他对李鸿章的一生进行了对方面的分析与评价,而对于李鸿章的“和戎”外交,苑书义认为他策略的出发点和所想要的结局是好的,他是想通过妥协退让来争取时间并利用和平环境为中华民族奋起的赢得机会,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不如人意的。也有学者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是站在抨击者的立场上进行的,就如胡滨所著的卖国贼李鸿章,在他的整部书中几乎全是批判与讽刺,他

9、认为李鸿章得整个人生都是对内镇压人民和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贼。1.2.2国外研究现状对于李鸿章的研究分析更多的是国外的著作,较客观的分析也开始的更早。在李鸿章身处的那个年代,与国内对其的看法评价相反的是国外大部分都是以好评居多,例如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伊藤博文曾对李鸿章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而在西方,李鸿章被称赞为“东方伸斯麦”,并与德国首相俾斯麦,美国总统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三伟人。而恰恰相反的是到了现代国内对李鸿章的研究风生水起之时,外国的研究渐渐步入衰落期,研究的人越来越少。第二章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形成2.1理论基础2.1.1根深蒂

10、固的儒家思想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出生地为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于1829年(道光九年)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四书五经;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秀才;在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习时被选为优贡;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入京会试,以年家子身份拜入曾国藩门下;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位列二甲第十三名,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与此同时,因受业于曾国藩门下,致力学习经世治国之学;1850年(道光三十年)翰林院散馆后,又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李鸿章一步步走来,都与学习儒家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其成长过程和思想形成过程中可以说儒家思想占据着

11、主导地位。由于儒家的政治观就是对君主、对统治阶级的忠贞不二,作为地主阶级的李鸿章也必然会受到阶级局限性的影响,万事首先致力于维护自身的利益、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因此当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并设法进行殖民入侵时,清政府为求自保维护自身必然会不断妥协退让,李鸿章也势必会执行清政府的这一妥协路线。曾国藩作为李鸿章的老师,其本身就是有名的儒生,在李鸿章向其讨教外交方针策略的时候,曾国藩将儒家的“忠、信、笃、敬”原则教授与他,并告诉李鸿章外国人一定可以被中国儒家的为人处世原则所感化,纵使他们现在还没有摆脱野蛮,但随着交往一定会被儒家思想所俘虏。对此即使在其老师逝世之后,也一直贯彻着老师所“教导”的原则。

12、而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忠、信、笃、敬”原则也就成为李鸿章在外交活动中所一贯运用的外交原则。2.1.2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李鸿章仕出于曾国藩的湘军门下,后建立淮军,成立淮系,但是其淮军的主要士兵与将领的大部分都是安徽人,甚至于在淮军的9大将领中有7人都与李鸿章同乡,也就因为如此所以在淮军中有一种独特乡土观念,使整个淮军具有一种独特的凝聚力。也就是这种特质形成了李鸿章的淮军的另一个特点:家长宗族式统治和人与人之间的精诚团结合作的关系。而作为淮军诞生地的安徽,其宗族家长制是遍布整个安徽,而封建宗族势力则是安徽人民形成自己团体的重要支撑,因此这在淮军中这也是必不可少的特性。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数

13、千年间,安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地区,小农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农村中大宗小族血缘关系亲密的都集中分片居住,并且在很多小城镇也有封建性的行会、帮会。其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以儒家宗族联系起来,当一个安徽的儒商有一点发展,其就会回到自己的宗族进行教育、生产的投资。宗法势力更是是历代统治阶级既要利用又非常忌惮的力量。这些宗族群体往往都有自己的土堡、土围、武装、监狱、公堂,有自己的家庙、祠堂。作为大部分人员都是皖系的淮军必然与宗族派系有密切联系,同时这也使淮军带有了一定的私军色彩。所以李鸿章在其后期外交活动中极力避免战争的发生,这不仅是出于晚清政府自身实力的原因,也是因为在李鸿章看来他的淮军可以说

14、是自己的军队,他不愿意因为战争或是一些别的因素让他的私军不复存在,并且他军队中大部分都是其自己的宗族亲人和老乡同伴。2.1.3唯武器论的主观论断在西方世界多次向中国发起侵略的同时,武器落后晚清政府代表李鸿章被则深深地被他们的军事力量所震慑所折服,“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1,并在之后的多次向国内外发言时强调西方“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事机器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不足限制,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2。在他的认知下武器是一国实力的最重要因素,他认识到清政府的军事实力远不如列强,因此在进行外交交涉中不断妥协退让躲避便成了他的主要思想

15、。2.2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国内外环境2.2.1国内环境李鸿章外交活跃在风雨飘摇的19世纪的中叶晚清,是清政府穷途末路主权沦丧的三十年,那时的晚清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文化凋敝蒙昧、社会动荡不安,整个社会危机四伏。第一经济上,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当时的社会远远落后于时代步伐,新的生产因素无法进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法与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抗衡.第二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晚清政府内部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势,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不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反而各行其是,借此作为争权夺势的契机与筹码,各怀鬼胎的统治阶级无法与“同心勠力”想要攫取利益的侵略者相对抗.第三文化上,土本固守“天朝上

16、国”、“四书五经”与“等级”思潮和外来“自由、平等”思想激荡角逐;第四社会上,社会矛盾尖锐,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人民革命运动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无法与已经建立起新兴相对较稳定政权的列强相匹敌。2.2.2国外环境首先,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李鸿章看来这是个对于晚清来着可以获得缓冲的机遇,他认为:较为强大但正逐步受到威胁的英国力求保持原来的格局,维护现有的利益,不会主动挑衅;南北战争使美国分身乏力,无法向清廷发难;法国和普鲁士正在进行“普法战争”,在欧洲抢夺,暂时放松了对东方的注意;俄国由于农奴制改革的推进,暂时无心参加东方的争夺;急于对外扩张的日本由于自身实力不足,羽翼未丰,现阶段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