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21858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完整版)班级:(时间:60 分钟 姓名:分数:100 分) 分数:一、选择题(共 2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 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期(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C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高超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 代,它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及看风水时确后来辗转传人欧洲。 材料描绘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3、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B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C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D北京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许多古诗千百年后依然脍炙人口。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 时期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5、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 125 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390 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 28 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6、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A黄河流域 B江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长江流域7、宋真宗亲撰励学

3、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 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治 者推行的国策是( )1 / 9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重视教育8、下图呈现的是一段政权更迭的发展示意图,据图判断,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 是( )A隋灭北齐 B隋灭北周 C隋灭陈朝 D北朝结束9、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 1368 年,这是第一 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个王朝是( ) A秦朝 B元朝 C清朝 D明朝10、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 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4、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 圣”。他是( )A王维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11、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萧条 B社会上层的腐败C西晋皇族的混战 D少数民族的反抗12、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13、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 药,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1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逐渐转移的。什么 时候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A秦汉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

5、隋唐五代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5、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2 / 9A耕作方式的进步 C铁犁牛耕的出现B冶铁技术的提高 D原始农业的兴起16、“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 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7、小明在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 资料,他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B短暂统一的隋朝 D统一国家的建立18、东汉刘秀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 D开元盛世19、中

6、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充满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把耕犁由直辕改 成了曲辕,以便于精耕细作(如下图)。这种农具发明于(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朝 20、“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这则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 (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C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B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D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21、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心 态?( )A立志北伐,收复中原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B一心求和,与金对峙 D发展经济,向往和平3 / 922、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

7、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 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 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3、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24、公元 3 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 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25、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 (西

8、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 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艺术的繁荣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二、非选题(第 1 题 18 分,第 2 题 15 分,第 3 题 17 分,共 50 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 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 了坚实基础。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 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 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

9、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 上的活力。4 / 9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 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 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 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 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 特点。(

10、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 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2、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 具丰实。(唐)杜甫忆昔(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 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材料二 观察图 1 和图 2(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 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5 / 9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

11、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 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材料四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 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 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4)材料四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 是什么?3、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饥饿)。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 府也”。华阳国志蜀志材料三 “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

12、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里的“本业”,指男耕女织;“末利”,指商业和 手工业;“复其身”,就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收孥”就是连同妻子儿女没 入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6 / 9材料四 西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争杀,使北方陷入长期的混 战之中,民不聊生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 模更大。据统计,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达到 90 多万,占当时南方总 人口的 1/6。根据岳麓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整理(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如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材料 二,分析该工程的建成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作用。(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

13、三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分析材料三所提及的措 施对秦国农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 些?7 / 9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2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B2、D3、D4、D5、A6、A7、A8、C9、B10、B11、C12、A13、B14、D15、A16、C17、C18、B19、D20、C21、C22、D23、A24、B25、B二、非选题(第 1 题 18 分,第 2 题 15 分,第 3 题 17 分,共 50 分)8 / 91、(1)盛唐气象:清明的政

14、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 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文化 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2)从“胡风盛行”、玄奖西行、鉴真东渡中任举出一个即可。(3)(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盛唐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如:许多诗歌爱好者 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 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 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 饰之一。2、(1)发展经济,改革税制;(2)耕地和灌溉;(3)科举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 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