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21644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教案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面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记叙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形式。 2.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 3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 4. 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 1.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记叙的顺序和方式。2外貌描写的方法和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知识导入。 第二册以学习记叙文为主。学习记叙文必须掌握它的文体知识,以利于阅读分析课文。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辅以点拨,作出明确概括。 (1)记叙文的要素有哪些? 作为一篇记叙文,记人记事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才能说清楚。 记叙的要素有六个,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叫做“六要素”。 (2)记叙文中的顺序指的是什么呢? 记叙文中的顺序指的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安排材料的先后。 (3)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安排记叙的材料, 都有哪些方式? 按时间和事物发展的过程来叙述故事,可以有多种方式,通常用到的有: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4)什么是顺叙?“顺叙”就是原原本本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自然过程来安排材料,事物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时间先后的过程。所以,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顺序在文章中是统一的。 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一面,就是采用“顺叙”的方法来安排材料的一篇范文。 2预习课文。 (l)简介课文。 要求。看标题、看预习提示第1段、从

3、头至尾浏览(即视线扫瞄)一下课文。教师采取边提问、边讲解、边板书的方法。初步明确以下问题。 本文写的人物是谁? 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的作者是谁? 本文写作在什么年代? 教师明确: 本文写的主宴人物是鲁迅。 (2)快速阅读。 (3)检查阅读。 本文第一部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l、2两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次:3至17段,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 的困难。第三层次:18至38段,写“我”和鲁迅的会面。依次板书 结构层次 我去内山书店原因 第一部分:事情的经过 我想买书有困难; 我与鲁迅一面之缘 第二部分:作者的感想 注意:这一板书的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

4、学生有不同的概括方式。 3重点批划。 具体划分第一部分的三个层次,在相应的空白处各自概括这三层的意思。 做练习一。在书上用曲线(或重点号)划出本文写出记叙基本要素的有关语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主要人物(鲁迅)的出场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中国人。 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喝走了出来。 事情的结果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布置作业 1具体做课后“练习三”,用文字说明理由,简要整理写在练习本上,准备回答。 2. 思考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1结合检

5、查作业,梳理内容层次。(1)从整篇文章看,本文是记一件事呢,还是写一个人?(2)为什么说本文的重点放在写人上?(3)本文具体写作者和鲁迅见“一面”这件事在第一部分的第三层,为什么要写第一第二层呢?这两层与第三层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把第三层的内容用“一面的情景”来概括,那么,第一、二层应该怎样概括呢?(4)第二部分(即结尾段)议论感想,写的是见“一面”的什么呢?能不能也用一个词概括? 在学生的回答中比较、分析、明确:第二部分写出“一面的影响”。 小结: 本文写事是完整的统一的,两大部分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以“一面”为核心事件,写出了前因后果,焦点集中在这“一面”“的主人公鲁迅身上。 2.分

6、析外貌描写人激描写的重点。本文的重点是写人。下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 (1)本文写鲁迅,用笔墨最多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对鲁迅的描写,侧重点放在哪个方面? 抓特征。有视角。 表现性格。(2)本文几次写了鲁迅的外貌,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细细梳理课文,划出重点,概括回答问题。第一次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 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坚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5)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

7、特征是什么? 作者写鲁迅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都各具特色,都与作者的视线相适应,而最主要的是突出了他的“瘦”,因过分的操劳而损坏了健康的战士的形象。 (6)作者从外貌描写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呢?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精神和人格的伟大?本文在外貌描写中突出人物的性格有以下几种方法:描写本身的感情倾向。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第二次描写;“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后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用抒情笃调写感受,烘托人物。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 第二次描写: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

8、的抚摩似的”第三次描写;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用适当的议论来深化人物性格。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第三次描写;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第二部分:“前面是一条路”以上诸种手法的运用,使鲁迅的外貌更具内在的表现力量,突出了他的无限关怀后辈和刚毅、坚韧的性格。以上内容,依次出现板书。 外貌描写突出性格手法 1描写本身的感情倾向 2写感受烘托人物 3用议论深化人物性格 4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伏笔和照应。 文中鲁迅的出场和描写、“我”对鲁迅的逐步辨认,都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一个过程,作者行文中必先有一些暗

9、示,能不能找到帮助“我”从出鲁迅的伏笔? 在学生寻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划出下列语句,说说有无暗示作用。 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他是谁?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 以上文字连起来就会发现,从最初看到鲁迅到最后认出鲁迅,一在作者的行文中都流露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好了伏笔。布置作业1.做练习四第2题。2. 给“预习提示”后的字词注音、解释。 3. 思考练习五,准备回答。第三课时 1,检查作业。 检查练习四第2题,摘录鲁迅外貌特征的语句,并提问写法及作用的体会。 2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批注。 记叙的语言,有的

10、是交代情节有的则带有抒情意味,用抒情的笔调来叙事,来描写。这里,重要的问题是,“遣词造句”本文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很多,大家挑出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一下,写在相应的空白处,以作批注。先看练习五的例句。学生先答,教师比较。 作者认出鲁迅以后。“结结巴巴”:一种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以用语言表达。 “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蹦出来,”。当时社会环境险恶、显示特有的机警,显示对鲁迅特有的爱护和崇敬。“带着体温”:保存了多少时间,多么珍贵! “他的手多瘦呵!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鲁迅操劳一生,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作者激动之情达到顶点。 再找其它描写的词句。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

11、了父亲的抚摩似的。”:用自身的感受表现对鲁迅的崇敬。 “我做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矛盾复杂的心情,反衬出鲁迅对年轻人的深切关切之情。 第二部分的议论,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语句工整,对仗,含义极其丰富:应该恣情地悲痛,但我们不愿。时代的责任感、鲁迅的遗志也使我们不能,事实上,这已经表达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 “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鲁迅的死造成了难以计算的巨大损失,我们不愿计算是因为我们要完成鲁迅未竟的事业。 3. 字词注音解释。 教师一面检查作业,一面出示小黑板订正。 生字生词 地窖(jio):收藏东西的地洞。 赫然(h):显耀、盛大。见义中注解。 嵌着(qin):把东西镶入凹处。窘相(jing):为难。文中有“不自在”意。 颓唐(tu):精神不振作 熏黑(xn):烟气接触物体 憎恶(zng w):人一厌恶 虐待(n):凶狠刻薄待人。 揩油(ki):见注解。 恣情(z):放纵、无所顾忌。 抚摩(f)、摩挲(su):见注。 抖擞、(su)见注。 脑勺(sho)勺,一种器具,此为比喻。 4吟诵课文。 主要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各自小声吟诵,以不影响他人而自己又能出声为限。 布置作业 1做课后练习七。2. 整理笔记,完善后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