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藏北人家》解说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121141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藏北人家》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纪录片《藏北人家》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纪录片《藏北人家》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纪录片《藏北人家》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纪录片《藏北人家》解说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录片《藏北人家》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藏北人家》解说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录片藏北人家解说词神秘的藏北有无数的传说,但是谁也说不清楚最古老的祖先是谁。 考古学家至今在这里还没有发现比新时器文化更早的人类活动遗迹。 很多迹象表明,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一样,藏族牧人的祖先很可能是 从遥远的地方迁移进来的。谁也不知道生存手段极为弱小的原始部落 为什么选择了平均海拔4500米 以上的高原作为自己的生存之地。藏北草原的地理高度决定了它的自然条件,然而艰难的环境最能 激发出生命的潜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证明 了文明诞生的环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环境,而不是一个非常安逸的环 境。他认为优秀需要苦难,美是艰难的。藏族牧人的祖先正是在这个 高寒缺氧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中

2、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游牧文明。令 人注目的是,藏北草原的遥远和艰险筑成了一道厚重的屏障,将自己 和外部世界远远地隔开,使今天的藏北文明得以保持同几千年前基本 相似的形态。辽阔的藏北草原南部是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主峰 海拔高达七千多米,在主峰的北边有一个湖叫纳穆湖,它是世界上最 高的大湖。纳穆湖海拔高达4718米,面积约1900多平方公里。当年 到达湖边的蒙古骑兵称它为腾格里海,意思是偏湖。纳穆湖畔水草资 源丰富,是藏北主要牧场之一。常年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就在湖边 搭起了一顶顶帐篷。一座帐篷就是一个家庭。这里是牧人措纳一家。措纳今年28 岁,他和比他大一岁的妻子罗追结婚九年,已经有了

3、三个孩子。女 主人罗追的父亲索朗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罗追怀有八个月的身 孕,因为行动不方便,她的妹妹白玛来到她家帮忙干些家务活。措 纳家有将近200只绵羊和山羊,40多头耗牛和一匹马,这些财产属 他们个人所有,措纳的财产在藏北算中等水平。他一家人的衣食住 完全取自这些牲畜,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收入。在面积广大的藏北草原,几乎看不见一棵树,一年四季的大部 分时间,这里都刮着寒冷的西风,夜间的气温一般都在零度以下, 帐篷就成为牧人们抵御风雪严寒的遮蔽所。和蒙古牧民的蒙古包不同,藏北牧人的帐篷一般是黑色的,用 结实的耗牛毛和羊毛纺织而成,每一顶帐篷上方都有一个通风口, 下雨的时候可以盖上。帐篷的面积约有

4、十平方米,中间是一个火塘。里面正对着帐篷 门口,有一个简陋的神龛,供着佛像。帐篷的四角堆放着装有粮 食衣物和毛皮的口袋。晚上,一家人就睡在这一个帐篷 里。在措 纳家,老人和孩子睡在里边,措纳和女人睡在靠外的地方。帐篷不 仅仅用来睡觉。实际上,所有的牧民生活都以帐篷为中心,每天的 生活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清晨五点,天还很黑,女人们就起来了。夏天的夜晚仍然很 冷,地上有霜冻。挪隹披着防寒的毛毡,开始给耗牛挤第一次奶。 挤奶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挤完奶,挪隹回到帐篷里,开始生火。白 玛则将发了酵的奶倒进酥油桶里,开始制作酥油。草原上只有干牛 粪可以充作燃料,点燃干牛粪很费力。这种羊皮风箱在城市里只

5、能 放到博物馆里去,可在这里,它却必不可少,不过操作起来需要熟 练的技巧。挪隹要在丈夫起来之前将茶烧好,挪隹虽然怀有八个月的身孕,但她同藏北草原所有妇女一样,每天忙碌不停。据说牧区的妇 女即使生了孩子以后也不休息,当天就要干活,这里的环境使她们 具备了坚韧的意志和强壮的体格。从发酵的牛奶中分离出酥油需要 很长的时间。在夏季产奶多的时间,妇女们几 乎每天都要干这种又 累又费时的活。女人忙碌了两个小时以后,男人醒来了。挪隹告诉 丈夫,昨晚羊群跑了,措纳不紧不慢穿上衣服,走出帐篷去找羊。 夜间负责看管羊群的是几只牧羊犬,昨晚风大,牧羊犬没能尽到职 责。但是人们并不着急。晚上羊 群不会跑多远。天边出现

6、曙色。挪隹来到帐篷的一角,这里是他们每天祭神 的 地方。在一个简易的香炉上,放上几块牛粪火,盖上松枝,再撒上 一点儿糟耙面,一股淡淡的香味便弥漫在草原清晨的空 气中。这是 藏北牧民特有的一种祭神方式,他们用这种方式来祭奠自然和神, 祈求这一天平平安安地过去。帐篷外,白玛忙碌着,她把新鲜的牛粪抛撒在周围的草地上,以 便白天晒干后作为燃料。牧人们并不认为牛粪脏,晒干后的牛粪烧 起来没有怪味。姑娘有爱美的天性。虽然环境严酷,女人们还是很注意修饰自己。 她们追求一种自然的、纯净的美。草原的清晨,万物苏醒。十八岁的白玛是个能干勤快的姑娘,她和藏北所有的妇女一样,身材结实,每天要干很多重体力活。天亮了,阳

7、光洒满帐篷,孩子们醒来了。给孩子们穿衣是爷爷的 事。两个稍大的孩子己经能够自己照管自己。忙碌了一个早晨,酥油从奶中分离了出来。酥油是牧人用来抵御 恶劣气候的重要食品,又是祭祀和生活用品,牧人们十分 珍惜酥油, 往往把储存酥油的多少看成财富的标志。措纳家一年大约能生产五 六十公斤酥油,除了交售少量的给政府,其 余归自己支配。措纳找羊回来,全家开始吃早餐。早餐前他们点起香火,老人默 默地诵经。这是牧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食品,叫将耙。它是用青棵炒熟 后, 磨成粉,加上一点酥油和热茶做成的,吃法很特别。糟耙 营养丰富 热量高食用方便,是生活在高寒地区牧民的主要食品。耦耙的吃法 因人而异,老年人喜欢干吃。

8、早饭以后,全家人开始收拾打扮。牧人们从生活中懂得,酥油是 最好的护肤品。草原上风沙大,紫外线强烈,脸上抹上一层酥油,皮 肤又红又亮,能防风防晒。时候不早了,措纳准备外出放牧。这种皮口袋叫唐觥,它 是藏北牧人特有的饭盒,里边装着牧人一天放牧所需的干粮。在藏 北,许多生活用品都取自牛羊的身上。这种羊皮做的口袋 轻巧实 用,牧人外出时都带着它。措纳放牧要走很远的路,他必须带足一天的干粮。在藏北,牧民的帐篷一般搭在靠近水又避风的地方,离牧场还有很长一段距 离。一天的放牧生活开始了。来到水草丰美的放牧场,措纳就可以休 息一会儿了。勤劳的藏北牧民是闲不住的。放羊时手里总少不了一个 纺线锤,虽然一天只能纺几

9、两羊毛,天长日久,纺出的线就足够编织 一家人的生活用品了。放牧生活是单调的。眼前是他每天都能见到的 蓝色的湖,一年到头他就围绕着湖边 游牧,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藏北高原是中国高山湖泊最多的地区,有大小湖泊三百七十多个, 永远与这些湖泊相伴的是一系列雄伟的高山。蓝天下山峰的刚劲与湖 水的柔美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然而,这湖光山色在 牧人看来或许只是一种单调。措纳安静地纺线,他几乎不去注意眼前 大自然的美景。他已经看惯了这里的日出日落云起云飞,大自然对 他来说只意味着草青草黄,他所关心的是会不会有大风暴或者大雪造 成牛羊丢失和死亡。在藏北,天地山川巨大的自然力压倒了一切。牧 人们崇拜自然

10、,他们每日向天地神祈祷,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又与自 然保持着一种妥协和协调的关系。当他们的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他们的确难以象局外人那样,去欣赏藏北草原的自然美景To时间仿佛在这里凝不动。年复一年,人们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永远处于和他们的祖先一模一样的环境中。藏北的牧民对自己的 生活抱有一种宿命的观点。措纳认为,生活中没有坏的事,他干的每 一件事都是好事,所以他快乐无忧无虑。他去过拉萨朝圣,拉萨的 房子漂亮,但他更喜欢自己的帐篷,更喜欢藏北草原的宁静。措纳不 识字,除拉萨以外,没有到过 别的地方,他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样子。 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悲哀,但是措纳却认为自己很快乐。平静的生活 纯朴

11、单调的精神活动构成了他们快乐的基础。这是一种外人难以理解 的快乐。牧人的快乐单纯得如同孩子的笑容,纯洁得恰似藏北碧蓝的 天空和晶莹的雪山。丈夫们出去放牧,女人们就留在家中干各种家务活。这些牧羊犬十分凶猛,白天必须拴住,以免伤人。牧人爱惜狗,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他们从不吃狗肉。狗老了,就让它自然 死去。在藏北草原,妇女是家庭的中心。她们既操持家务,又掌管经 济,是家里的主要劳动者。从早到晚,她们干着永远也干不完的家 务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藏北草原的妇女比男人更具有吃苦耐劳的 精神。中午时分还要给牛挤第二次奶。家里最轻松的是老人和孩子。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在家里受到尊敬,平时只干点轻活。孩子们无忧无

12、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耍,到 了上学的年龄也不上学,孩子们的学校就是大人们从事的生产劳动和 各种家务事。措纳和挪隹认为,孩子们上学没有多少用处,他们要学 的是将来在劳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本领。牧区的孩子一般七八岁就开 始帮家里干活,措纳家的几个孩子现在还小,最小的儿子格桑旺堆才 三岁,大儿子坚参五岁,女儿叫才旦卓玛,六岁,他们现在主要是玩 耍。白天的时光是漫长的。拉拉家常,捻捻毛线,一家人就这样等待 着放牧的男人归来。在野外,措纳一个人打发着漫长的时光。这种抛石器叫乌尔 多, 它用牛毛编成,既是一种装饰,又是实用的放牧工具,据说一个好射 手可以打中二百米以外的野兽。措纳孤独的时候,打几块石头,听

13、听 响声,也是一种消遣。下午,措纳把羊群赶到附近草场,自己回到家中。他今天要帮哥 哥家剪羊毛,所以回来得早一点。在草原上人们习惯几户人家一块居 住,这样可以彼此照应。帐篷之间的距离约一百米,以相互能大声呼 应为准。离措纳家最近的是他哥哥的帐篷。剪羊毛劳动量很大,又怕 雨淋,一户人家是忙不过来的,措纳的哥哥把周围的邻居都请来帮忙。 牧人们剪羊毛用一种锋利的刀,这种刀剪羊毛很快,但一不小心会割 破羊的皮肤。草原上的小孩儿是没有什么玩具的,但是他们会自找乐 趣。剪羊毛的活儿很累,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食物,款待前来帮忙的人。 这是制作血肠。冈IJ杀的羊胸腔里有很多的血,人们把剁碎的肉将耙 粉和盐放在羊血里

14、搅拌,然后灌进洗净的羊肠内,就成了牧民们喜欢 吃的血肠了。收获是令人愉快的。牧人的生活离不开羊毛,他们的经济收入也 主要来自羊毛,人们用卖掉羊毛的钱来购买政府供应的粮食和日常生 活用品。剪完羊毛,血肠也熟了,主人招待大家品尝这种味道鲜美的食品。 藏北牧民之间的相互帮忙是不计报酬的,他们需要的是在困难条件下 共同生存的力量,主人对大家的感谢仅仅是一顿午饭。这天天气好,娜隹烧了热水,准备给措纳洗头。措纳和挪隹的结 合是通过亲友介绍的。牧人相信缘份和命,相信自己能得到的就是上 天的赐予,应该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因而牧人夫妇一般关系比较稳定, 男女青年成家独立生活后会认识到,在生活和抚养后代中要彼此依赖

15、。 时间会加强牧人夫妇间的感情,离婚现象在草原上是罕见的。牧人夫 妇的感情比较含蓄,平时两人之间难得有多余的话。但是他们的心是 相通的,他们之间的思念和牵挂不必用过多的语言来表达,做妻子的 甚至能够凭直觉准确地感应到放牧的丈夫什么时刻归来。草原牧人有自己的审美观,他们用多种办法装饰自己。这位妇女 脸上抹的是一种在酥油时熬化的白糖,他们觉得这样很美。牧人们有自己的娱乐方式,男人们闲暇时喜欢玩一种掷骰子的游 戏。每个人几根小棍儿,在围成一圈儿的小石头障碍上前进,以挪骰 子的点数来决定走几步,先到者为胜。游戏充满情趣。牧人们相信一 种超自然的力量,他们口中念念有词,希望得到神的帮助,获得自己 想要的

16、点子。一天的日子在劳作和娱乐中度过。黄昏时分,女主人挪隹又一次 来到帐篷后面,举行简单朴素的祭神仪式。纳穆湖畔的黄昏,彩霞炫丽辉煌,庄严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沐浴 在夕阳余辉之中,显示出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念青唐古拉是西藏四 大神山之一,它和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起,组成了藏北高原上多姿多彩 的风光。在这块土地上,生命得以延续的环境极为艰难,坚韧耐寒的 耗牛和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牧人的一生与风雪为伴,以牛 羊为生。他们一辈子在牛羊中转圈,对牛羊倾注了很深的感情,他们 甚至给每一只牛羊都取上了亲切有趣的名字。随着暮色浓重,羊群回到了帐篷周围,罗追和白玛又忙着给归来 的牛羊挤最后一次奶。晚餐是藏北牧人一天中最主要的一餐,这里做的是一种叫 土耙 的食品,它是藏北牧人普遍爱吃的一种面食。藏北草原的夜晚总是那 么寒冷,吃上热腾腾的一碗土耙,可以增加热量,驱逐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