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20384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拉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张拉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张拉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张拉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张拉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拉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拉作业指导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拉工艺作业指导书一、预应力材料和设备1、钢绞线预应力筋为15.20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Rby=1860Mpa,E=1.95105Mpa,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采用的钢绞线厂家必需提供每批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钢绞线钢丝表面不得有裂纹、小刺、机械伤痕和油渍,不允许有锈蚀和目视可见的麻坑;不应有折断、横断和相互交叉的钢丝。钢绞线应存放在干燥处,避免潮湿锈蚀。场棚存放高出地面20cm并及时盖好。每批钢绞线应由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罐号、同一规格、同牌号、同生产工艺、同交货状态的钢绞线组成,每30t为一批,不足30t也按一批进。钢绞线应逐盘进行表

2、面质量、直径偏差和捻距的外观检查;每批钢绞线任选1盘,在端部正常部位截取3根试样,进行拉力(整根钢绞线的最大负荷、屈服负荷、伸长率)试验。当试验结果有1项不合格时,除该盘应判为不合格外,应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当仍有一项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绞线应判为不合格。钢绞线的松弛试验每季度检验一次。2、锚具本工程所用的锚具采用AM群锚体系,其技术条件符合GB/T14370-93的要求。锚具在使用前进行静载性能锚固试验;锚环每批抽10%(不少于3件),夹片每批抽5%(不少于10件),测硬度。锚具包括锚垫板、螺旋筋、锚板和夹片,锚头安装于构件端部,张拉千斤顶对钢绞线束施加张拉力,然后

3、放松千斤顶,夹片就被产生均匀反向运动的钢绞线带进锚板的锥形孔内被锁定,形成一个锚固单元,预应力通过锚板传递锚垫板,再通过锚垫板承压把预应力传递给梁体,形成永久性预应力。二、预应力张拉设备及校验1、张拉千斤顶张拉千斤顶选用柳州机械厂生产的YCW250、YCW350型千斤顶,是一种通用型预应力穿心式的千斤顶,其技术规格见下表。张拉千斤顶主要技术参数编号项目单位YCW250YCW3501额定压力Mpa542张拉活塞面积4.523910-23张拉力KN24504回程活塞面积m22.59810-25张拉行程mm2006穿心孔径mm1367质量Kg2738外型尺寸Dmm380Lmm4912、张拉油泵高压油

4、泵选用柳州机械厂ZB4-500型油泵,其技术性能见下表。张拉油泵主要技术参数柱塞直径10电动机型号Y100L2-4行程mm6.8功率KW3个数223转数r/min1430油泵转数r/min1430出油嘴数22理论排量ml/r3.2用油种类10号或20号机械油额定油压Mpa50油箱容量L42额定排量L/min2*2质量120外形(长宽高)74549410523、预应力设备校验为保证张拉力的准确性,应定期对张拉设备系统包括千斤顶、油泵、油表、胶管进行“油压值及输出力”的标定。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定期维护和校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

5、线,作为张拉时的依据。千斤顶、油表在使用前进行标定,否则不得使用。(1)千斤顶的校验A、 千斤顶在下列情况时应预以校验: 出厂后初次使用: 千斤顶漏油严重; 千斤顶调换油压表; 油压表受到碰撞或出现失灵现象,油表指针不能退回零点; 千斤顶每次检修后; 千斤顶使用超过1个月或200次;B、千斤顶检验项目 测定千斤顶内摩擦系数,确定千斤顶是否符合张拉要求。 测定千斤顶的油压表读数与千斤顶张拉的关系,找出主被动曲线,供张拉时使用。C、千斤顶校验的基本要求 千斤顶使用测力环在反力框架内或者使用测力传感器进行校验。 千斤顶必须与油压表配套校验,同时记录油压表号和千斤顶号。张拉时按检验油表、千斤顶配套使用

6、,不得更换。 在正式校验前千斤顶应试压1-3次,每次加压到最大使用压力的1.1倍,维持5分钟,如果压力降低不超过3%,才能正式校验,当压力降低较多时应进行修理。 校验前将千斤顶的活塞先伸出一部分,尽量做到油压增大到张拉控制压力时,活塞位置与实际张拉时的位置相同。 千斤顶校验时,主缸每次增压以50100KN为一级,油缸内压力应做到缓慢增加,速度均匀,增压及减压都应进行校正。校验要反复进行三次以上,取平均值,应特别注意提高单次测量精度。校验误差不得超过3%。D、千斤顶内摩阻的测定千斤顶内摩阻是指千斤顶油缸与活塞之间的摩阻力与油缸理论面积算出的张拉力之比。用代表内摩阻公式=1-(实测张拉力/理论计算

7、张拉力)(%)当千斤顶内摩阻过大时,则认为该机械效率低需要修整。正常情况下内摩阻不得大于5%。E、测定工作油压表读数与实际张拉力的关系测定方法与内摩阻测定方法相同。测定时需使用实际工作时的油压表以后在工作中若更换油表,则需要新配套标定。在使用校验数据时应注意,千斤顶进油情况为主动状态,这是千斤顶正常张拉所需要的标定曲线。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千斤顶的被动状态,此时要用压力机压千斤顶的曲线。在计算千斤顶张拉力与油表读数的关系式时,不得取主动态和被动态标定结果的平均值。(2)工作油压表的校验压力表校验送至当地具有量值传递权的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校验,压力表校正后须进行铅封。A、压力表的校验期限及条件 使

8、用的新油压表。 更换油压表时。 油压表受到剧烈振动冲击时。 油压表指针不回零时,修理后重新校验。 油压表校验后有效期为7天。B、校正过的油压表应达到下列精度 每作一次检定时,无论增压或降压,其误差值不得超过基本允差(1%)。 每级检定时,先后两次压力表读数的差值不得超过基本允差(1%)。 仪表指针在分度盘范围内移动平稳,移动中当用手轻抬外壳时,指针的摆幅不得超过基本允差的一半(0.5%)。 若油压表的精度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将油压表送计量检定部门修理并进行标定。(3)管道及锚口摩阻的测定张拉时,锚口及管道内受力复杂,至今仍无较为准确的计算公式,一般需通过现场测定来得出预应力损失值。A、测试原理

9、通过现场对选定的孔道进行实测,求出孔道偏差系数k和孔道摩阻系数u,从而通过公式n=k1-e-(u+kx),求出孔道摩阻导致的预应力损失n。B、测试装置试验主要通过在千斤顶下安设穿心式传感器进行,试验前进行穿束,两端安传感器,安工作锚(不放夹片),安千斤顶及工具锚,确保安装时管道中心、传感器、千斤顶、锚具同心。C、测试步骤 在荷载为0时,记录传感器,油表的始读数。 在管道中心、传感器、千斤顶、锚具四者同心的情况下,二端千斤顶同充油至3-5Mpa,记录读数,检查设备状态。 将一端封闭作为被动端,另一端作为张拉端,以总张拉力大致1/4为一级,逐级张拉至稍大于控制吨位为止。各级均记录每端的压力表读数及

10、传感器读数。 千斤顶放松,将原来是被动端的做为主动端重复试验。至此为一次试验过程完毕。 以上试验重复3次。对应结果计算平均值。D、测式结果 两端传感器的压力差为孔道全长的摩阻损失值。将损失值代入公式,即可得出k及u值。 张拉端千斤顶张拉力与传感器的压力差即为锚口摩阻损失。三、张拉工艺与要求1、预施应力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梁体混凝土的缺陷应事先修补。(3)在雨季钢绞线易生锈,为了避免滑丝,在穿好钢绞线后,应在钢绞线的锚固部分喷废机油与柴油混合液。(4)锚具支承板上的灰渣应预先清除,以防管道压浆时跑浆。(5)如果管道口歪斜,在张拉时必须配偏垫,以免

11、刻断钢绞线。(6)检查各项设备是否正常,并测定有关数据。(7)布设测量梁之上拱度及弹性压缩的测点。2、钢绞线存放(1)钢绞线盘卷装卸时3点起吊,堆放垫方木,4支点层数不超过3层。(2)专设钢绞线下料场地,整平场地上铺20砼,在场地上下料,长度做出标记。(3)钢绞线存放地点应干燥、清洁、钢丝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0,并加以覆盖,防止雨水和油污浸蚀。3、钢绞线下料和编束(1)钢绞线下料长度,遵照施工图。先将钢绞线盘立放在钢绞线施放支架内,抽出内圈的钢绞线的端头从前端的施放孔中牵引出来,然后利用人工或机械牵引至规定的长度,用砂轮机切断。下料时应按编束顺序进行,每束钢绞线与设计或计算长度误差不大于1,束中

12、各根钢绞线长度差5mm。钢绞线下料长度与张拉工艺和使用的机具有关。一般下料公式如下:下料长度 (2)编束,钢绞线切断后即进行编束,钢绞线成束后确保顺直,不能出现麻花、扭转、分束器分束、帖不干胶编号条,钢束每隔1米左右用22#铁丝绑扎一道,绑扎宽度约20,绑扎好的钢束应持牌标明编号及长度,钢绞线成束时应保证顺直、不扭转,钢束的两端应注意齐平,并用盖布覆盖上。搬运运支距不得大于3米,两端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米。4、穿束穿束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水分及其它污物。钢束穿入梁体混凝土孔道,可采用卷扬机进行引拉,也可采用人工穿入。如采用卷扬机引拉,应先穿入一根钢丝作为引线,将钢丝绳拉进孔道,再将钢丝绳与钢束联

13、接起来,然后开动卷扬机,人工扶正钢束,即可将钢束拉入管道。5、预应力工艺流程预制箱梁张拉按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6、张拉程序 预张拉预制箱梁预张拉在制梁台座上进行。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拆除端模松内模,同时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积水,将预应力钢筋穿进,进行预张拉。预张拉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预制梁的早期裂纹。 张拉顺序如下:00.1k(作伸长量标记)0.2k(测伸长量)锚固。注:k指设计应力与各种实测摩阻之和。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图梁体砼强度试验初张拉松开外模紧固件、拆除端模及内模穿预应力筋,安装锚具预张拉自然养护终张拉梁体砼试验预应力筋下料预应力筋进场检验梁

14、体砼试验 初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后,拆除外模紧固件、脱出内模后,按照设计要求对梁体进行初张拉。初张拉在预制台座上进行,初张拉结束后,方可将梁体移出台座。张拉顺序如下:00.1k(作伸长量标记)0.6k(静停5min)补拉0.6k(测伸长量)锚固。注:k指设计应力与各种实测摩阻之和。 终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且混凝土龄期大于10天时,进行终张拉。终张拉结束且存梁期达到30d时,应由质检人员对梁体进行上拱度测量。实测上拱值不宜大于1.05倍的设计计算值。张拉顺序如下:00.1k(作伸长量标记)k(静停5min)补拉k(测伸长量)锚固。注:k指设计应力与各种实测摩阻之和。7、预应力张拉操作工艺张拉方法为按照设计的张拉顺序,两端两侧同时对称张拉(即四台张拉千斤顶同时工作),当油表读数达到0.1k时,测量出各千斤顶活塞伸出长度,待梁体受力稳定后,四台千斤顶分三阶段张拉到k,每阶段应力达到相应的规定后,四台千斤顶全部停止工作待梁体受力稳定后,才可进行下一次张拉,(1)首先检查锚垫板(预埋在梁体上的)与孔道轴线是否垂直,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