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卡门赏析案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19445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剧卡门赏析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歌剧卡门赏析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歌剧卡门赏析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歌剧卡门赏析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歌剧卡门赏析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歌剧卡门赏析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剧卡门赏析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歌剧卡门赏析 一、案例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事物都出现了它的多面性。大家所听的音乐也不单一是中国的民族音乐了,各种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外国的流行音乐,比较时尚的说唱音乐,纯娱乐的通俗音等,都大量地出现在我们音乐生活中。如何引导学生接受和了解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二、主题: 新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

2、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上,选取了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富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如:回忆、白毛女等。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剧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三、案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能力,并通

3、过接触更多新鲜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掌握当今音乐流行趋势,使学生走进音乐,体味不同时期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通过对歌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以卡门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歌剧 ,体验歌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积极主动的探究歌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策略】 1.通过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欣赏法

4、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音乐剧卡门DVD光碟、音乐之声DVD光碟、如果爱、白毛女舞剧视频。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式导入 师: 下面播放两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剧?歌剧?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 媒体播放白毛女片段 如果爱片段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师: 歌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歌剧的圣堂.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二、歌剧的基本知识 媒体播放歌剧卡门,看完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单元思考题: 歌剧是一门怎样

5、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器乐在整部歌剧中的作用? 声乐的形式有哪些? 你记住或会哼唱哪些唱段? (歌剧就是这样融合了各个艺术门类的特点,将音乐、舞蹈、话剧道白的特殊魅力紧密结合起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感情,从而 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三、卡门作品分析 1.梅里美(18031870),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巴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富裕,从小擅长绘画,对外国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结识了司汤达,夏多布里昂作家,并受其影响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829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查理九世时代轶事。1834年梅里美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他漫游了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希腊及土耳其等国,写了大量

6、的游记,同时积累了小说创作的素材。他在小说中将瑰丽的异域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和不循常规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画面,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难得一见的手笔,所以仅以十几个短篇就奠定了在法国文学史上颇高的地位。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 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7、,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主要代表作有:马铁奥 法尔科内、塔芒戈、费德里哥、科隆巴、卡门等。 2.曲作者: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 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

8、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3剧情简介: 歌剧卡门,法国作曲家比才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

9、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 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

10、时的音乐。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 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

11、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 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 第三幕中著名的 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四幕的结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 “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

12、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 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 评析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欣赏歌剧。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掌握歌剧的特点。观看白毛女芭蕾舞剧和猫音乐剧的片断,探讨什么他们的区别,在课中也有大量的视频片断,这些辅助性的做法,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加学习的兴趣,还在于加深学生对歌剧的体验和理解,并扩展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初中生生活阅历不深,文化程度不高,对于一些作品无法理解。在本教案中选取大量地世界经典作品进行展示,使原来深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不同作品的欣赏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足之处,应该让学生分组在课后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理性的角度进一步了解歌剧这一综合性艺术。让学生模仿或表演歌剧当中脍炙人口的唱段,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具体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展示和发展表演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