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19341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第二章第四节根据下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幅图中,与M地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2下列有关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因素,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平原辽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B美国本土气候温暖湿润,加之地形因素,农业基本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C美国中部平原地广人稀,为商品谷物农业提供有利条件D发达的商品经济,先进的科技,便利的交通和国家优惠的政策都是美国农业发展的条件解析:美国本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加之地形南北纵列,中部开阔的平原使冬季冷空气长驱南下,因此冬季极易产生暴雪、寒潮、霜冻等灾害天气;夏季暖湿气流可

2、沿中部北上,造成大部分地区高温,同时飓风影响也可深入内陆。答案:1.A2.B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34题。3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带为()A乳畜带、玉米带B小麦带、玉米带C小麦带、棉花带 D混合农业带、棉花带4美国西南部成为全国水果基地的有利条件是()地处亚热带,热量较充足濒临海洋,全年降水丰富光照充足,尤其是夏季,高温干燥,多晴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A BC D解析:第3题,把田纳西河流域图和美国农业带分布图相叠加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美国西南部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为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热量条件好,而且夏季干燥,多晴天,光照条件也十分优越;因此说法正确。答案:3.D4.A5单位土地面积上

3、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完成下题。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解析:读图可知,200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集约度整体自西向东逐渐升高,但长春市的集约度较高。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明显提升,图中5个市为高度集约利用,无高度粗放利用。答案:C下图为我国某

4、地20世纪50年代和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状况图。读图回答68题。6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湿地 B林地、耕地、湿地C林地、湿地、耕地 D湿地、耕地、林地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B土地石漠化加剧C年降水量逐年增大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 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 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位于三江平原的丙种土地到了2000年则大量地转化成了乙种土地,这最可能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将湿地变成耕地的结果,即乙为耕地、丙为湿地。第

5、7题,图中区域大量的湿地变成了耕地,这减小了湿地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极可能导致干旱、洪涝发生的频率增加。第8题,湿地有较好的生态效益,虽然将湿地开垦为耕地会增大粮食的产量,但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故该地今后应有计划地退耕还沼。答案:6.B7.A8.D9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的问题。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6、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解析:第(1)题,等值线的走向明显分为东西两段,要分别描述及分析;第(2)题,“井灌种稻”自然要用地下水来灌溉,图中显示该处为沼泽地,可从地形、降水与蒸发、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一方面强调水稻耗水量大,另一方面要依据信息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答案:(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的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2)地下水丰富。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答出三点即可)(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