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生素的现状及合理应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1184346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抗生素的现状及合理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谈抗生素的现状及合理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谈抗生素的现状及合理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浅谈抗生素的现状及合理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浅谈抗生素的现状及合理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抗生素的现状及合理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抗生素的现状及合理应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 抗生素问世以来,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由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疗效好、奏效快,因此发展迅速。但另一方面,抗生素本身也不够完善,有些毒性较大,副作用较多,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细菌的耐药性普遍存在,有的日益增大;过敏反应不断增加;由菌群失调而引起的二重感受染较为顽固而,不易治疗等。因此,必须防止滥用抗生素,以杜绝、减少药源性疾病,临床应用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用药。关键词抗生素 使用现状 合理用药 Abstract Since the advent of antibiotic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very extensive.

2、Effectiv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ork fast, so quickly.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antibiotic itself is not perfect, some toxic, more side effects if used improperly, will bring many negative consequences. Such as resistant strains of the growing preval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s

3、ome growing; allergic reactions increasing; dye double feelings caused by the flora is more stubborn and difficult to treat. Therefore, we must prevent the misuse of antibiotics, to eliminate, reduce drug-induced diseas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must be targeted, rational drug useKeywords Antibiotics

4、; Current situation of use ; Rational drug use目 录1.抗生素的简介11.1 抗生素的概念11.2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11.3 抗生素的分类12.抗生素的滥用带来的社会危害及原因分析42.1滥用抗生素带来主要危害.42.1.1病原菌产生耐药菌株42.1.2抗生素的毒性及副作用52.2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及分析72.2.1社会因素73.抗生素的使用现状83.1国内外抗生素的使用概况83.2武汉地区抗生素使用情况随机抽样调查93.2.1武汉地区甲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93.2.2武汉地区乙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103.2.3武汉地区丙医院抗生素使用现状123

5、.3结果分析及讨论133.3.1抗生素使用率及联偏用率高的原因133.3.2抗生素联合用药率偏高的原因143.3.3预防用药使用频率过高143.3.4头孢菌素使用率偏高144.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54.1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154.2规范应用抗生素154.2.1注意联合用药指征154.2.2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154.2.3建立完备的合理用药措施和监督体系154.2抗生素的临床选择简要介绍164.3抗生素的使用原则174.4抗生素的联合应用175.结束语196.致谢207.参考文献2181.抗生素的简介1.1 抗生素的概念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合成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

6、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上,多数抗生素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除了感染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有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方面抗生素主要来源于是生物合成(发酵),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制得。半合成抗生素是在合成抗生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对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化学稳定性,毒副作用、抗菌谱的特点等存在问题,通过结构改造,旨在增加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抗菌谱减少耐药性,改善生物利用度和提高治疗效力或为了改变用药途径。1.2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

7、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

8、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1.3 抗生素的分类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1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指分子中

9、含有四元的-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基本上所有在其分子结构中包括-内酰胺核的抗生素(见表1-1)它是现有的抗生素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表1-12 氨基糖苷类:都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甙元结合而成,它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西索米星以及人工半合成的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

10、米星等。共同特点,如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此外,在抗菌谱,抗菌机制,血清蛋白结合率,胃肠吸收,经肾排泄,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也有共性。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3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包括金霉素(chlotetracycline)、土霉素(oxytetracycline)、四环素(tetracycline)及半合成衍生物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基四环素等,其结构均含并四苯基本骨架。广泛用于多种细菌及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所致之感染,其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肝损害。肾损害。影响牙齿及骨

11、骼的发育,故8岁以下小儿禁用。有局部刺激,故不可肌注,静滴宜充分稀释。有过敏反应。使用时间稍长,易致肠道菌群失调。含钙及二价以上金属离子之药物、食物,均可形成络合物而阻碍其利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为抑菌性广谱抗生素,除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外,对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均有作用。表1-24 氯霉素类:是由委内瑞拉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氯霉素的化学结构含有对硝基苯基、丙二醇与二氯乙酰胺三个部分,分子中还含有氯。其抗菌活性主要与丙二醇有关(见表1-3)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表1-35 大环内脂类:是一组分子中含有14-16元大环内脂环结构的弱碱性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相近似

12、,G+菌和某些阴性菌、支原体等有较强作用;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8 灰黄霉素:灰黄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微细粉末;无臭,味微苦。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易溶,在无水乙醇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本品沉积在皮肤、毛发的角蛋白的前体细胞内,能促使角蛋白抵抗真菌的侵入;当感染角蛋白脱落后,代之以健康组织。对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毛癣菌属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有效,对其他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属以及细菌无效。 9 抗肿瘤抗生素:放线菌素D与DNA结合的能力较强,但结合的方式是可逆的,主要

13、是通过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从而抑制RNA的合成。作用于DNA而达到抗肿瘤目的。药物结构中的蒽醌环因其平面刚性结构可嵌合到DNA的C-G碱基对层之间,每6个碱基对嵌入2个蒽醌环.蒽醌环的长轴几乎垂直于碱基对的氢键方向,9位的氨基糖位于DNA的小沟处,D环插到大沟部位。由于这种嵌入作用使碱基对之间的距离由原来的0.34nm增至0.68nm,因而引起DNA的裂解 。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2.抗生素的滥用带来的社会危害及原因分析2.1滥用抗生素带来主要危害.2.1.1病原菌产生耐药菌株耐药菌株的形成与细菌基因突变和产生灭活酶、纯化酶有关,并且与抗生素用量的增加呈平行

14、关系,即抗生素疗程越长愈易引起耐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细菌耐药情况如下:耐药菌株产生速度过快:人类研制1种新型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时间却不足2年,新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许多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霉素1次剂量只是2万3万U,而如今则需用几十万、几百万U. 病原菌耐药菌株的形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过警告,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类有可能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1葡萄球菌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药问题是耐苯唑西林(MRS),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oN)。M

15、RS在住院病人中分离率达80%-92%,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青霉素比率已经高达90%。近年来医院分离的金葡菌对青霉素耐药者占85%以上,对四环素耐药者以接近90%。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报道,1975年182所医院的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总数的2.4%,1991年上升至24.8%,其中尤以500张床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因为这些医院里MRSA感染的机会较多,耐药菌株既可由感染病人带入医院,也可因滥用抗生素在医院内产生。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易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酶)和诱导性-内酰胺酶(AmpC酶)的主要菌株,在我国各地区和单位由于环境压力不同,所以产酶率有差异。1994年ESBLs分别为10%和12%;2000年分别为25%和30%;2001年分别为35.5%和32.7%。现在已分别达48.5%和 47.5%。在7年所收集的1861株大肠埃希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始终在96%-99.2%之间居首位。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