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18035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 前言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一、交通位置二、井田范围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二、地表水系三、气象四、地震第三节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第二章 设计区域地质采矿条件第一节 设计区域概况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二、可采煤层特征三、构造特征四、水文地质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一、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二、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三、地温与地压第三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建筑物概况及压煤量统计 一、建筑物分布及结构特征 二、建筑物压煤情况第二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 第三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可行性 一、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实践 二、

2、相邻矿井(采区)开采及影响情况三、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技术条件分析 第四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比选 第一节 建筑物下压煤可能的开采方案 第二节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第三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定 一、经济比较 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择 第五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 一、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二、专题设计第六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安全技术措施第七章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附图附件1=1矿井所在地行政区划,经济属性,行业管理隶属关系;矿井开拓方式及最新 核定生产能力;建筑物下采煤的必要性及申请开采区工程简况;以往建筑物下采 煤实践和搬迁开采情况概要;委托设计情

3、况。方案设计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一、交通位置简述矿井所在地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矿井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 位及距离。简述经过本井田或附近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况。附:交通 位置示意图(矿井井田的位置在图中要醒目)。二、井田范简述井田与所在煤田的位置关系,现井田的技术边界及采矿许可证核定 的平面范围(附拐点坐标表)。现持采矿许可证编号、有效期、井田面积、 开采煤层及上下限标高等(煤炭生产许可证与采矿许可证不一致的要加 以说明)。第二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简述矿区及井田的地形、地貌类型。地面标高、坡度,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 井口及工业广场

4、标高等。二、地表水系简述矿区地表河流特征;地表水体名称及容量;冲沟发育情况;矿区地表水 系的径流情况。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设计区域地面标高及最高潜水位标高。三、气象简述矿区气温、降水量、冻土深度、风力等。四、地震地震所属分区,地震烈度。第三节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过去还是将来?)矿井建设开工时间、投产时间;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现核定生产能力。 矿井开拓方式、井筒数目、水平划分及采区划分情况,已报废水平、采区及 现生产采区情况。开采顺序、采煤方法与工艺、顶板管理方法等。矿井及分煤层保有资源储量情况。 矿井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和村庄搬迁开采简况。第二章 设计区域地质采矿条件第一节 设计区域概况设计区

5、域所属水平、采区,设计范围境界、煤层赋存及开采情况,保有资源 储量。本次设计开采的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概况及勘探情况。 申请开采区域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附申请开采区域与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 系图,应在图中标明相关重要建筑物)。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详细说明设计区域各时代地层的分布、出露、揭露情况,极值厚度、平均厚 度及厚度变化情况,主要岩性及沉积特征,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附设计区域地 层柱状图或柱状表)。二、可采煤层特征1、含煤地层井田含煤地层的地质时代、含煤层数、煤层累计总厚度;含可采煤层的层数、 累计厚度、可采含煤系数。2、可采煤层特征 设计区域可采煤层两极厚度、平均厚度、与上下可采煤层的极

6、值层间距、平 均层间距,煤厚变异系数;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煤层结构;煤层的稳定 性、煤的硬度、可采性、结构复杂程度(附可采煤层特征表)。3、煤质设计开采煤层的简要煤质特征。三、构造特征1、断层与褶曲说明设计区域断层、褶曲、岩溶陷落柱发育情况及对生产的影响。2、岩浆活动简要叙述设计区域岩浆岩的发育规律,对煤层、煤质及生产的影响。四、水文地质简述设计区域的含水层、隔水层及断层的导水性,水害威胁情况及水文地质 类型。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一、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简述可采煤层的开采方法、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它对开采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简述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顶板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 距

7、,现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顶板管理方法(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特征表)。二、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简述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等级。三、地温与地压简述矿井地温、地压的基本情况。第三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 建筑物概况及压煤量统计一、建筑物分布及结构特征开采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名称、行政隶属及产权关系;在井田内的位置,占 地面积,建筑面积,户数,人口等。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形情况,地面标高,最 高洪水位标高和最高潜水位标高,井下煤层标高,地表排水情况等。建筑物平面分布特征;对主要建筑物(包括地下管网)的结构特征、抗变形 能力进行分类描述。说明是否受过采动影响及目前的维护状况等(附设

8、计区域建 筑物特征表)。对重要建筑物(如有文物保护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应专门叙述,并在平面分 布图中清楚标识其位置。二、建筑物压煤情况设计区域煤层总储量(全部可采煤层、分煤层)、已动用储量(分煤层)、保 有储量(分煤层)情况。设计区域煤层总压煤储量(全部可采煤层、分煤层)、已动用储量(分煤层)、 保有储量(分煤层)情况。建筑物(分村庄、分煤层)压煤量及可利用情况分析; 对构造复杂、煤层倾角或厚度变化较大的块段,应根据工作面布置情况分别段计 算实际可采出煤量(附分村庄、分煤层压煤量统计表)。第二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矿井的生产接续计划及建筑物下压煤开采规划。对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进行充分

9、论述(论述搬迁开采的不可行性) 。第三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可行性一、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实践矿井(或类似矿井)建筑物下采煤的实践经验,开采沉陷观测成果,存在问 题分析。设计区域与以往建筑物下采煤的异同点分析。二、相邻矿井(采区)开采及影响情况申请开采区域影响的建筑物位于矿井(采区)边界附近,且邻近矿井(采区) 开采对其有影响的,应简述其相互位置关系,相邻矿井(采区)技术边界及基本 情况介绍(所在水平及采区、采煤方法、开采煤层、上下限标高等)。对于相邻 矿井,应说明包括法人单位名称、矿山名称、核定生产能力等(设计图上要显示 与相邻矿井(采区)位置关系及影响区域采掘工程情况)。三、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

10、技术条件分析对设计区域建筑物下开采的基本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开采的有利和不 利因素,评价其开采的可行性。对有关不利因素提出解决或改进的方法。申请开采区域周边或上覆、下伏煤层已有采动的,应说明已采动区域的采煤 方法、采高、采出量及地表岩移观测成果(所获主要参数),以及地表建筑物的 损坏情况和补偿情况等。第四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比选第一节 建筑物下压煤可能的开采方案按照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加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管理工作的意见(鲁 煤搬迁2009148 号)确定的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原则,优先论证搬迁开采和 充填方案,在此基础上再行研究提出其他可行的方案。结合矿井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和目前建筑物

11、下采煤新技术方法,在对设计区 域地质采矿条件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可 能方案(至少 3 个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第二节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预计方法的选择与方法描述。详细说明和描述预计参数确定的技术依据。参数选择必须科学合理,符合实 际,优先采用本矿井观测总结数据。对设计区域的开采参数采用表格或文字形式说明,包括:煤厚(变化)、倾 角、采深、采煤方法、采出率、开采尺寸及煤柱尺寸等。对提出的技术方案分别进行地表移动变形预计,预计时应按煤层最大采厚进 行。若按平均采厚预计、批复时将限厚开采,可能导致储量不合理损失。要绘出 地表下沉、不同计算方向(一般沿建筑物长轴和

12、短轴方向)的倾斜、水平变形等 值线图(插图),并在下沉等值线图上标明建筑物的损坏等级范围;对建筑物范 围内的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列表说明,对重要建筑物应作特别介绍。对构造复杂、 煤层倾角或厚度变化较大的块段应分块段进行预计;对多工作面开采的,要根据 接续顺序进行动态预计,要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采动叠加影响。第三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定一、经济比较确定建筑物保护等级及损坏等级评定指标。统计不同开采方案对建筑物的影响。列表说明不同开采方案的损坏等级范围 及建筑物面积。确定损害赔偿标准及补偿标准。开采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与技术评价:生产投入概算、建筑物补偿费用概算、 采煤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技术综合评

13、价。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择开采方案的可靠性分析,包括开采影响对断层等构造的活化分析。 开采方案的确定与开采方案描述。第五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 一、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设计区域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回采工艺;主要生产系统与装备。选择方案 的工作面开采顺序和设计参数(包括工作面长、宽、煤厚、采高、可采储量、开 采起止时间等)。二、专题设计条带开采的要设计条带采留尺寸;对于留设的小型条带煤柱要进行煤柱稳定 性分析;对于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的,要有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受水威胁煤层开采的要概述防治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选择依据,主要防治措 施及定性的预期效果等。充填开采的要设计充填工艺、充

14、填材料及配制、系统装备(附示意图)等, 应明确工作面顶底板移近量、充实率、压实率、等厚采高、分时段强度等重要指 标。将最终确定方案的地表下沉等值线图、不同计算方向的倾斜和水平变形等值 线图作为附图。附图应包括巷道布置、建筑物平面分布、建筑物保护煤柱线、损 坏等级范围圈定和重要建筑物等(如学校等)。第六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安全技术措施根据不同设计对象,列举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在地面和井下应采取的主要安全 技术措施。提出试采措施。第七章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设置目的和要求;主要建筑物变形观测站设计;地表移 动观测站观测要求;观测成果分析、总结要求等。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煤矿测量规程要

15、求进行系统设计。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开采方案及巷道布置描述、采煤工艺、开采顺序(工作面个数、可采储量、 实际服务年限)。选择方案的地表移动变形情况(列举主要预计指标),对建筑物的影响结果 总结(包括不同损坏等级建筑物的户数、面积、所占比例等)。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二、建议列举设计区域开采中应注意的其他重要事项。附图设计开采煤层及有叠加影响煤层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推荐方案的地表下沉等 值线图、不同计算方向的地表倾斜、水平变形等值线图。附图要求带有巷道布置、 建筑物平面范围、建筑物保护煤柱、建筑物损坏等级圈定范围和重要建筑物位置 与名称;附图比例根据设计范围的大小,按1:1000、1:2000 或 1:5000 选取。 附件与本方案设计有密切关系的技术文件。附件 2: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要求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矿安 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有关规程及规范和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 于加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管理工作的意见(鲁煤搬迁2009148 号),特对建 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