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168916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导语:唐代是中国古典发展的高峰之一。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峰上,歌唱出 整个民族的面貌与命运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无疑是了。他的送别诗脍炙人口,为历代诗人所称颂,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纵观 李白的送别诗,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良好范例,在李白许多 杰出的送别诗中,作者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表示对于现实的强烈 批判,并提出自己理想生活的要求,因此他的送别诗中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成分。正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一、“豪”中有“悲”的特色李白的送别诗透过“豪”的表面,见到“悲”的实质,他的送别诗豪则豪 矣,其所表达出来的则是极为深沉的悲感。

2、如远别离、黄鹤楼送之广 陵、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无不如此,无不是以豪语表达悲感,豪 中见悲,悲感至极而以豪语出之,这就是李白送别诗个性的一般特征。李白作品中的“豪”与“悲”实为诗人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这种矛盾简 单地说,就在于他对现实的看法是悲观的,但他的人生理想又是积极的,在于 他既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其身。由于他始终不向任何一方妥 协,因此终生处于“仙宫两无从”的困难境地,而这恰恰是他成为诗人的重要 原因。正是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所激起的波涛,使他的送别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 特色。“悲感至极而以豪语出之”。或如高步赢所说:“沉痛语以骏快出 之。”“悲感”“沉痛”决定于诗人对现

3、实的清醒认识,而他竞能以“豪 语”、“骏语”出之,则由于他不愿向现实屈服,决定于他的积极的人生态 度。总之,李白送别诗的思想风格是复杂的,必须同时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 才能正确认识李白和深刻领会李白送别诗的深刻性及其艺术魅力。二、想像力丰富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送别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写,也富于浪漫主义想像,并且这种 艺术手法完全建立在现实主义真实的基础上,好抒真情,他的送别诗也“奇思 涌溢”,敢于冲破一切拘束,大胆地写出自己要说的话,破浪直前。在现实生 活中,李白有强烈的功业要求,但是在政治黑暗的情况下,他的愿望无法实 现,只好转求精神上的寄托,因此许多浪漫主义诗篇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4、 如送别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这首诗中作者想像 力丰富,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说明离愁的无法排遣。作者想到秋雁,想到 建安时期,想到欲上青天揽明月。所以思想活跃,在广阔的时间空间上驰骋。 诗人满怀忧愁而又想排遣这种忧愁,而产生忧愁的原因是什么?很显然是因为 “人生在世不称意”。由此可见,他之所以要“明朝散发弄扁舟”,实在是他 的功业热情受挫而内心矛盾激烈时的一种自我排遣。综上所述,可见李白送别诗的浪漫主义精神,正是其所处历史时代的曲折 反映。他的强烈的功业热情,正反映了当时正是强盛国家的形势。他的狂放生 活的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浪漫气质,体现了他对其所不满的现实所表现的强

5、烈批判态度及欲摆脱精神桎梏而获得解放的企图,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形成社 会各种矛盾而导致重大历史变乱的腐败的朝廷政治情况。因此李白送别诗的浪 漫主义精神,乃特定的历史时代所决定的。这种精神,正体现了李白对于现实 的积极态度及充沛的热情。他的送别诗的艺术特点是和他的这种精神密切相关 的。三、常常采用歌行。绝旬的形式来写送别诗李白善写乐府歌行,不愿受严格的格律限制,特别是他的送别诗是吸取民 间歌曲的清新活泼,自然流畅的特点,对他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起了相当大的 作用,李白的送别诗绝大部分都与民歌有血肉的关系,代表作有远别离、 、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等。杜甫曾经对李白评价“笔落惊风 雷,诗成泣鬼神”

6、。李白确实是当之无愧,李白送别诗中的歌行之所以大放光 彩的原因,是“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使歌行有了空前深深的思想内容,每 一首都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讽喻,每一首都“为时而著,为事而他又从楚辞取来奔放的激情以及幻想,还取来精彩艳绝的文辞,使歌行出 现了空前未有的气势和波澜。每一首都闪烁着奇思遐想的光芒,每一首都喷射 着生命的烈焰。他的送别诗还从诸子百家取来自由解放的思想和多种多样的知识,打破了 一切框框套套,为歌行开拓了广阔的天空。如送别诗远别离,闪烁着神奇 色彩的神话传说,充满着哲学意味的和富于真知灼见的议论,他都取来放进用 歌行形式写的送别诗中,并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使来自汉魏乐府歌行的送别

7、 诗,在保持刚健清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动人的色泽和音乐性。因而更富于表 现力和吸引力。这时,歌行在规模上简直是海阔天空,可以抒情,可以叙事, 可以写景,可以咏物。可以发议论,而且是常常又抒又写,夹叙夹议,纵横捭 阖,任意驰骋。李白的送别诗,虽然从、楚辞、汉魏乐府中找到它的 源头,但它又是李白实行诗体大解放的崭新再创造,创造出一系列惊风雨,泣 鬼神的诗篇,形成他特有的送别诗的浪漫主义风格。李白又是绝句的圣手,是除之外难以匹敌的诗人。他用绝句写的送别诗含 蓄深远,使人读起来有不尽的余味,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黄鹤楼送盂浩 然之广陵。李白绝句中的送别诗,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接近社会下层的平民性 格

8、。对待他们又非常诚挚,并充满纯朴的感情。诗人朋友间以诚相待,他的送 别诗在咏叹中所流露的赤子之心具有驱驰造化,惊人动魄的豪放风格。四、语言含蓄、淡雅、清新、飞动有力李白的送别诗,用他的来概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李白 送别诗的语言所以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朴素的自然境界,是和他认真学习汉魏六 朝乐府民歌分不开的。他的送别诗在特色上含蓄、淡雅、清新而且飞动有力。 由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体现其强烈感情的艺术形象,常常带有很大 程度的夸张、想像性质的。他这种语言风格运用于送别诗中获得如此大的成 功,正由于他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及由此产生强烈的爱憎。一个对于生活 认识不清以及爱憎不明的

9、人,他的语言绝不能明朗有力,分外感人,撩人诗 思,赢得读者的喜爱。由于李白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作雄奇豪放、想像丰富, 在送别诗方面,特别是语言表现了与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风格面貌。我们纵观李白的送别诗,他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 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 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 的送别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的送别诗的新的高峰。李白对唐代送别诗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他在古风第一首 中,回顾了整个诗歌发展的

10、历史,指出“自建安以来,绮丽不足珍”。并以自 豪的精神肯定了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在古风第三十五首 中,又批评了当时残余的讲求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在创作实 践中,他也和陈子昂有相似之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他在学习乐府民歌 以及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过陈子昂,他这些努力对送别诗革新任 务的完成起了巨大的作用。李白的诗歌不但对当时有巨大影响,而且对以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致 被后人推崇为“诗仙”,成为学习的楷模。李白的送别诗由于别具一格的创作 特色而被人民所喜爱。他的诗所表现出的鲜明的个性、豪放的气魄、朴素的形 式、浪漫主义的格调、丰富的想像力,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博大精深的意 蕴,为后代的读者、诗人所吟诵、仿效、赞叹而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